是庫裡開創了小球時代,還是小球時代成就了庫裡?

老頑童TT


說到小球時代,確實繞不開庫裡,但是不管是說庫裡開創了小球時代,還是說小球時代成就了庫裡,個人感覺這兩種說法都不太準確。

小球時代的到來確實跟庫裡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不能說是庫裡開創了小球時代。小球時代的到來其實是各種不同因素最終促成其發展成為一種潮流。

首先說說小球打法的演變吧。不知道大傢什麼感覺,個人認為小球打法最早可以從諾維茨基那裡起源。

諾維茨基雖然退役了,可是提起現在的獨行俠隊的話,稍微資深一點的球迷第一印象肯定就會想到老司機,雖然德國戰車職業生涯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球隊更名前的小牛隊時期效力,但是毫無疑問,不管這支球隊是否更名,老司機鐵定是球隊目前的隊史第一人。在德克生涯早期,美國主流體育媒體,甚至很多球迷都有一種觀點,感覺德克球風偏軟,作為一名身高兩米一多的大前鋒卻不敢到內線去對抗肉搏,是個“軟蛋”!這個論調一直伴隨他好多年,雖然他有招牌無解的金雞獨立跳投,曾經連續兩三年在場上靠著無解的跳投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位球員,以及一支又一支球隊,但始終不能讓人心服口服,知道那一年,他率領陣容並不算強大的小牛隊,披荊斬棘,歷盡艱辛,最終將實力強大的熱火隊斬落馬下,捧起總冠軍獎盃,對德克的所有質疑聲也終於煙消雲散!

說了這麼多,現在說回來德克的進攻手段。說德克球風偏軟,主要就是說他作為一個大個子球員不敢往內線打。那時的籃球理論就是說外線主要就是靠後衛小前鋒投射,內線才是大個子球員的制霸空間。可是現實是德克確實沒有媲美傳統黑粗硬內線球員們的超強身體素質去和他們對抗。但是他的進攻就要就靠兩個手段,一個是無解的中距離跳投,另一個就是命中率媲美甚至超過不少後衛球員的三分球投射,硬生生投死了對手,投出了總冠軍。

德克靠無解的中遠投拿下總冠軍獎盃的同時,彷彿也為聯盟的其他球員和教練指引了另外一種視角和理念:原來大個子球員並不是只能在內線肉搏,也完全可以遠距離投射,只要能夠拿到總冠軍,任何新的打法都可以嘗試,以前的理念就是防守贏得總冠軍,現在看來擁有足夠強大的進攻也可以一定程度地彌補防守方面的不足。查閱德克的生涯數據你就會發現,德克的生涯三分球數量和命中率都是相當可觀的。德克的打法應該算是小球打法的起源吧。雖然那時的聯盟整體打法還是比較傳統。但是隨著德克率領小牛隊奪冠成功,還是對聯盟的籃球理念帶來一定的衝擊和改變。

再來說說庫裡。庫裡剛進聯盟的打法並不是像後來這樣的。可以說庫裡打法的改變是他第一次嚴重傷病復出後的明智選擇。畢竟以他受過大傷的經歷,以及自身身體天賦的不足,出於延長職業生涯的考慮,加強外線投射出手似乎是更好的選擇。隨著庫裡輕而易舉打破君子雷保持的賽季三分球記錄,庫裡開始成為各界眼中現象級的球員。

但是一個賽季的爆發並不具備很強的說服力!就像當初很多人質疑德克一樣,又有很多人開始說,你可以準一個賽季,但是不可能場場甚至連續幾個賽季都有大量的三分球投射命中。然而庫裡用一個又一個超遠距離三分,一個個不講理三分投中的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並且影響了全隊,改變了勇士隊的打法,全隊基本人人都能投三分球,全隊整體射程變得無限擴大。使勇士隊的比賽變得更容易,更華麗,更精彩,而對手卻更難防守!

隨著勇士的華麗奪冠,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勇士隊的全新打法成功了。後來聯盟的改變大家也有目共睹,傳統中鋒的位置概念更加弱化,每支球隊都在重視和強調三分球的重要性。甚至誇張到某馬賽克隊,某些場次三分命中率低到髮指,但是還是堅持三分球一投到底。足見現在的加盟小球打法已經深入人心。

不得不說,庫裡對小球打法的形成有著極大的推動。但是還是不能說他開創了小球打法。只因為在勇士打法風靡全聯盟的同時,聯盟也在不斷修改著賽事的判罰規則,具體來說就是裁判的判罰越來越向著進攻有利的方向傾斜還有什麼進攻球員的圓柱體什麼的。導致了什麼情況呢?就是三分線外投射時防守球員基本不能接觸到進攻球員任何部位,這樣的判罰,也就意味著進攻球員在三分線外的進攻是最不容易受傷的,這對延長球員的職業生涯也有積極意義,所以球員們也更樂於三分線外的投射。

還有一點,大家知道NBA是個商業體育聯盟,一成不變的NBA賽事只會導致其收視率逐年下滑,進而影響整個聯盟的經濟利益。所以聯盟也有改變比賽方式和比賽規則進而提高賽事整體吸引力的主觀意願。

所以說小球時代的到來,前有德克奪冠的啟蒙,後有庫裡帶領勇士奪冠的巨大助推,再加上聯盟規則的修改,各種因素共同促進了小球打法的形成進而風靡整個聯盟!


想去看看世界的一二三


我認為是小球時代成就了庫裡,庫裡和勇士將“小球”打法發揚光大,引領美職籃潮流。

一、何為“小球”?

網絡上對“小球”的定義很多,我總結一下。“小球”是相對於“大球”而言的。“大球”按傳統的戰術觀念來講,就是以高大內線為基石,進攻中多采用陣地進攻的方式,以內線為軸通過掩護、跑位創造進攻空間,更加強調內外結合的戰術配合,如擁有姚明麥迪的火箭和GDP時代的馬刺是典型的代表;而“小球”與之恰恰相反,強調攻守的轉化和跑位輪轉速度,未等對方球隊落位之前就可以採取進行進攻。“小球”實際就是“跑轟”,更加註重於突破與外線投籃,弱化了高大內線的戰術地位,在進攻場地的任何地方形成局部配合創造空間(特別是三分線附近)就可以進行進攻。以納什時期的太陽和現在的我勇士為典型的代表。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大球”就是步兵、炮兵、坦克車等排兵佈陣,步步為營的進攻,“小球”就是空中部隊、路面部隊配合進行突襲,打一槍換一炮。

二、“小球”來源

應該說不是哪位球員和教練,或者說是哪隻球隊創造了小球打法。歸根結底,“小球”時代的出現源自NBA規則的改變和市場化的需求。規則改變之一是三分線距離的拉長。NBA聯盟在1997-1998 賽季將三分線 的位置又挪回了最初的7.25米。可想而知,更遠的三分線其周長越長,外線球員活動空間越大,防守人撲防的距離更遠,越加難以防守。造成的結果就是,真正三分準的球員,在三分線外得分更加容易,空間大擋拆配合更加有效,所以現在三分線出手越來越遠,甚至出現logo三分。規則變之二為05年NBA出臺no-handcheck規則,直接導致外線球員突破變得更加簡單,麥迪、科比、AI等外線得分手們那一年的得分井噴式增長,NBA進入了小個子的天下。規則變化之三是二次進攻24秒改14秒。顯而易見,14秒的進攻時間不可能再落陣地進行全排兵佈陣了,通過簡單的突破和外線擋拆配合直接出手效率更高。從以上規則一路變化可以看出聯盟增加比賽回合數,提高比賽流暢性和觀賞性的指導思路,這正是迎合了球迷和市場的需求。更快的打法,更遠的三分,更多的突破和扣籃,能讓比賽看上去更加精彩。所以在這樣背景下下,“小球”時代必然會來臨,如果不是納什和德安東尼將它展現在那支太陽隊,也會在另外的時間另外的隊伍上展現出來。

綜上所述,隨著NBA的市場化和商業化,聯盟規則的改變,決定了“小球”時代的到來,納什時期的太陽將“小球”以炮轟的具體形式呈現在賽場,如今庫裡時期的勇士將“小球”演繹到了極致。假如聯盟規則不變,“小球”仍將大行其道。





奧特曼愛籃球


庫裡不是小球時代的開拓者,他只是把小球時代推向了巔峰,正確來說,是小球時代成就了庫裡。


小球的特點就是充分利用空間,進攻節奏快!早在2000年初甚至90年代,就有教練提出未來的籃球就是五個2米左右能跑能跳的球員,每個人都有投射能力,場上職責不再有明顯分別。

詹姆斯就是時代催生出來的完美模板,現在各隊都在追求好的鋒線,在追求無限換防,這就是小球打法的呈現。

勇士的成功,簡直就是把小球時代推向了巔峰,其實小球打法的戰術就是當年老尼爾森研究出來的體系,直至後來德安東尼所帶領下的太陽,以納什為核心驅動,配置小霸王,馬里昂,巴西閃電巴博薩,格蘭希爾等,主打跑轟戰術,從此小球才正式流行起來,得以發揚光大!


後來因為勇士的現實陣容所逼,前主教練馬克傑克遜重啟這套打法,直至科爾上任後,以庫裡,湯普森,杜蘭特,格林,伊戈達拉為之首的死亡五小,直接把小球時代推向了巔峰,在四年期間勇奪三冠,而作為隊內的核心庫裡,才得以如此高成就!

因此,小球打法早就出現過,正確來說納什或者德安東尼才是小球時代的開創者,庫裡只是引領了小球時代的鼎盛期!


球神拜佛


壹、序言

我從來都不害怕關鍵時刻。我會心裡發慌,我會緊張和焦慮,但這些都是好的信號,因為這代表我已經準備好了。——斯蒂芬-庫裡

NBA如今已經走過了74年,這期間有過傳統的中鋒時代、一人一城的英雄時代、三分球打天下的小球時代以及巨頭扎堆的雙雄時代!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球員本身都是創造時代的核心主體,球員也都是讓聯盟改變規則的主要因素,比如為了限制因為奧尼爾的統治力而設定的防守三秒,為了保護球員而嚴禁墊腳的動作等。而聯盟在這個PG“井噴”的時代,也差一點為庫裡開啟了“四分線”時代!

貳、試問庫裡作為聯盟寵兒,他與小球時代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呢?

首先晴子認為,庫裡的成功絕對是得益於小球體系,但是小球時代絕不是庫裡一個人成就的,原因有三:

①小球時代的特點,效率和空間是重要指標

晴子以為所謂的小球時代,就是指球隊陣容小型化,甚至不再需要高中鋒,或者說需要的是行動敏捷且有三分的中鋒。而這個時代強調的兩個關鍵詞,分別是效率和空間,無論是進攻效率還是防守效率都是重要指標。另外像三分、無限換防、快攻、空切、防守反擊等詞彙都是小球風格的常用術語了,這些都是能在極短時間內能把進攻效率和防守效率加強而採取戰術終結點。而與之匹配的就是被稱之為“五小”的陣容,無論是勇士隊的死亡五小,還是火箭隊的極限五小等都是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的。

②庫裡是小球時代的先驅人物,是勇士體系的魂之所在

毫不誇張地說,庫裡在2015-2018這個四個賽季絕對是聯盟的“寵兒”,再加上勇士王朝的出現,在很大的程度上把小球打到了極致。而庫裡作為勇士的隊魂,他的超遠距離三分球可以說讓大家重新認識這些運動,不僅距離遠,而且命中率極高!另外,勇士隊隨著杜蘭特的加盟,他們的死亡五小體系一度成為了大家爭相模仿的組合,他們自創的高位無限擋拆技術也成為了其餘球隊無法解決的難題,勇士隊甚至一度成為了聯盟的頭號“公敵”。而庫裡就是那個體系的“魂之所在”,也可以理解為小球時代的先驅人物。

③成就小球時代的並不是一個人

隨著小球時代的出現,傳統中鋒不再吃香,傳統控衛也不再活躍。像哈登、利拉德、威少、庫裡、湯普森等都是這個新時代的代表人物,他們不僅讓比賽變得更加流暢,而且極具觀賞性,動不動就在三分線2步外來一個三分,而且命中率還很高,甚至詹姆斯都拉到了中線LOGO附近來秀一個三分了。所以說,成就小球時代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一起的改變才成就了小時代,當然了,他們也是這個時代和體系下的關鍵人物。

叄、論點總結

綜上所述,晴子認為小球時代的成功並不是一個人成就的,有很多球員都成為了他的助推劑,也有很多球隊和教練也給了他施展才華的舞臺,比如勇士隊的死亡五小體系和科爾教練。對於小球時代而言,庫裡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不是唯一。而且無論是庫裡、哈登、利拉德,他們也都在小球的體系下成為了聯盟的香餑餑,可以說這些聯盟新貴們與小球時代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了。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了,歡迎大家討論!本文為晴子看籃球原創,碼字不易,禁止抄襲!喜歡籃球和NBA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一下,我會持續更新的,最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晴子看籃球


嚴格意義上講,開nba小球之先河的是德安東尼和他麾下的那隻太陽隊。

德安東尼最早曾在歐洲歐洲執教,但他最輝煌的執教經歷卻是在菲尼克斯太陽隊。04-05賽季他贏得第一個NBA最佳教練獎盃,那個賽季,他的“7秒進攻理念”風生水起。跑轟打法讓聯盟球隊膽寒不已。太陽隊場均可以轟下110.4分,在聯盟中一枝獨秀。排在第二位的國王隊比其少了6.4分。

2018年5月7日,勇士隊客場挑戰鵜鶘隊,在此期間,勇士隊主帥科爾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在記者問到勇士是否開創小球風潮,這是否應該成為他的一項終生榮譽的時候,科爾謙虛的表示,火箭隊主帥德安東尼才是小球時代的創始人!並說了以下的話。

“小球風潮已經流行了有15年之久了,這不應該是我個人的榮譽。我覺得最應該獲得這樣讚譽的人是德安東尼,他改變了籃球的打法,最早淘汰中鋒,開始打小球的人,快速的進攻,投更多的三分。我也受到了德安東尼的啟發,當然,波波維奇和菲爾-傑克遜的一些傳統籃球理念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科爾說道。

由此可見,小球打法並非某一個人的獨創,而是由德安東尼發起,綜合了波波和菲爾的一些理念,然後由科爾在勇士隊集大成。而庫裡則是小球巔峰的締造者。

我們來看看nba為什麼會進入小球時代?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是聯盟的規則改變。隨著肖華的上任,為了進一步在全球推廣NBA,提高比賽的觀賞性,更加強調進攻,裁判對防守動作(特別是掩護犯規)的吹罰,防守強度降低。

二是聯盟球員投射能力的增強。庫裡變態的投射能力給聯盟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庫裡職業生涯早期由於腳踝傷勢不斷,為了減少更多的持球突破和變向,不斷提高投射能力,使得防守球員還沒有落位,庫裡早已完成進攻。進攻時間減少,回合數也相應增多,關鍵是又省體力,漲分也快。庫日天的逆天三分是他的標誌,這也帶動了聯盟球員整體提高投射能力。現在無論是哪個位置的球員,如果沒有一手投射能力,上場時間一定會被壓縮。君不見休斯頓馬賽克隊交易走了卡佩拉,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餅皇沒有投射能力。

三是“希伯特法則”的出臺。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瞭解一下這個規則。希伯特規則的出臺,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力量高大型中鋒的防守作用,投射型中鋒登上歷史舞臺。這個規則出臺,是突破型球員的福音。而有投射和策應能力的靈活型內線則大放異彩,代表人物就是勇士隊的追夢格林。

總而言之,並非是庫裡造就了小球時代,應該說,他變態的投射能力能最大化小球打法的功效。如果說誰從小球時代受益最多,那必須是追夢格林。格林這種小內線再早幾年在nba基本就是邊緣球員。





精彩賽事每日看


我認為,準確的說,應該是庫裡開啟了小球時代,而不是開創了小球時代,接下來就來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最早開始小球這種打法的應該是納什率領下的太陽隊,在德安東尼的指導下,那時的太陽強調進攻的速度,和場上無球的跑動,這種打法也給納什帶來了兩個常規賽MVP。但是,那時的太陽卻沒能奪得總冠軍,所以就出現了很多言論,靠投籃是不能奪得總冠軍的,還是要有堅實的內線做基礎,所以那個時候聯盟的主流還是以內線為主的打法。

其次,小球時代的正式開啟,應該是隨著2014到2015賽季勇士奪冠而開啟的。那麼為什麼同樣是小球打法,納什沒法率領太陽奪冠,庫裡可以率領勇士奪冠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庫裡這種球員是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擁有著超遠的三分射程和穩定的三分命中率,這使得庫裡的進攻效率很高。可以說,正是庫裡這種異於常人的三分天賦,有力的促進了小球時代的開啟。

(2)內線缺少那種歷史級別的球員,這個時代正是缺少奧尼爾那種歷史級別的內線,所以大多數內線的進攻效率都不是很高,相對比的,庫裡這種以三分遠射為主的打法就顯得效率高多了,所以勇士的進攻效率在當時才能冠絕聯盟。

(3)還有就是聯盟規則的改變,為了保護球員的身體,現在聯盟的判罰尺度相比以前嚴了很多。這導致了外線的防守球員的動作就不敢太大,庫裡也得益於這個,才能把三分精準的水平發揮出來。

所以,我認為,是庫裡開啟了小球時代,並在這個小球時代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以上僅是個人粗淺的觀點,歡迎廣大球友留言交流,謝謝閱讀!】


閩球說


庫裡的爆發可以說是勇士開啟超級時代的起點,從有傷病隱患的瘦小子,到聯盟巨星,庫裡幾乎在聯盟時代變遷中成長。

不少人都把庫裡稱為聯盟小球時代的開創者。但是我覺得庫裡是小球時代的重要人物,但是這個時代是聯盟發展和球員打法改變的結果,是很長一段時間的變化,而不是庫裡導致小球時代到來了。


從90年代中鋒盛世,到新世紀大前鋒崛起,在小球開始前,內線幾乎都是每支球隊的重中之重。畢竟籃球的規律就是離籃筐越近的地方,越容易命中投籃。但是隨著內線球員青黃不接,再到網絡興起,孩子們都更喜歡外線球員那些華麗的打法,這導致了內線一代不如一代,就算有大個子天賦的球員,也不再學習傳統的內線打法。

這時候正好勇士球員成熟,外線庫裡和克萊有超強火力,又有格林這樣的小個子機動內線,還有伊戈達拉和巴恩斯這樣的防守鋒線。科爾直接實驗陣容就取得了不俗效果,聯盟沒有頂級內線,勇士死亡五小威力驚人。這也讓小個陣容逐漸在聯盟流行開來。


可以說科爾對於小球時代開創功不可沒。不少球迷都認為勇士陣容,才帶給科爾如此執教成績。但是如果不是科爾允許庫裡和克萊那樣投三分,不是科爾把矮個子內線格林放進主力陣容,不是科爾大膽啟用死亡五小。勇士即便有那樣的陣容,也打不出後來的成績。

所以庫裡是小球時代的代表人物,但是整個小球時代的開啟是此前很長時間聯盟變遷,以及勇士整支球隊改變帶來的結果。並不是完全因為庫裡,才有了小球時代。


至誠體育


小球概念一直都有,之前的千勝老帥老尼爾森,就是小球最早的戰術大師。只是沒有出現庫裡這種劃時代的三分球手。庫裡帶領勇士隊獲得總冠軍,打破很多傳統籃球的理念,讓小球真正走上了歷史舞臺,可以說是庫裡開創了小球時代。

常規賽,勇士取得67勝15負的驕人戰績,全聯盟第一。庫裡場均23.8分,7.7助攻,均為隊內第一,並拿到MVP庫裡投進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三分,即便這樣很多還是不看好勇士。庫裡也只是被定位為一個優質射手,而不是歷史級別的射手。因為之前還沒有哪支球隊靠這種瘋狂的三分獲得成功,季後賽防守級別一上來命中率就沒那麼高了。



但勇士在進去總決賽之前,展現出了摧枯拉朽般的實力勇士4:0淘汰鵜鶘,4:2淘汰灰熊,4:1淘汰火箭殺入總決賽;總決賽1:2落後騎士之後科爾變陣,把伊格達拉拿進首發,之後連下三城,4:2騎士奪冠。面對騎士的變陣,使用了“死亡五小”由於庫裡和湯普森超強的外線三分能力+所有人都能無限換防和投三分。徹底改變了場上的進攻空間和進攻方式,一舉獲得總冠軍。可以說庫裡的超神發揮,徹底改變聯盟對三分球的認識,緊隨而來的是更多球隊模仿這種進攻方式,整個聯盟掛起了小球旋風。



番茄不加雞蛋


很多人沒搞清楚小球和小球時代的區別。

小球早已有之,以前太陽勇士打所謂的炮轟戰術,其實就是小球,但一兩支球隊打小球,不會形成一個時代。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去年CBA廣東隊奪冠用了雙小外陣容。看到廣東成功後,其他球隊紛紛效仿,也學起雙小外,CBA似乎開啟了“雙小外時代”。結果本賽季才打到一半,那些盲目跟風的球隊因為戰績不佳紛紛更換外援,他們又換回傳統的一大一小雙兩個外援配置。

看到了沒,一支球隊的成功未必具有複製性,時代的洪流從來不是一個人,或者一支球隊能夠改變的。

庫裡成功後,聯盟確實會流行一陣子投三分,可如果其他隊學得效果不好,肯定得換回來。

現實是現在每個隊都開始打小球,NBA的的確確進入了小球時代,這就不單單是庫裡的功勞了。

其實在庫裡爆發之前,NBA就已經開始形成小球雛形。13-14賽季,馬刺吊打熱火三巨頭奪冠,當時打的就是小球。雖然波波維奇嘴上說最討厭三分,可當時馬刺的的確確是一支三分大隊。整個總決賽馬刺場均能進11個三分,命中率高達46.6%,把詹姆斯他們都投懵了。

一個明顯對比,第二年勇士初代死亡五小奪冠,總決賽場均也只進了11.2個三分,而命中率更是比馬刺低了10個百分點!

所以即便沒有庫裡,小球時代早晚會來,這是籃球技術和規則發展到現在的必然結果。籃球運動裡,三分球的效率比兩分更高,以前為什麼投三分的人少?因為持球三分效率不高,射手大多數屬於定點投手。

當時科比、麥迪這些能持球投三分的頂級外線巨星,三分命中率都只有30%多一點,既然這樣,我派奧尼爾、鄧肯在禁區裡死鑿當然也很保險。

可現在不一樣了,後衛經常軍訓中鋒,在大個子頭上強投也能進,別說巨星,就一個普通角色球員三分命中率都在4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投三分必然成為效率更優的選擇。

整體投籃水平上升,加上規則對進攻方有利,才形成了如今人人打小球的局面。

庫裡在小球時代裡扮演了什麼角色呢?我認為庫里加速了小球時代的到來。庫裡把小球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讓未來籃球的打法提前在NBA出現。這是庫裡對於籃球運動的意義。


吳聲


個人認為小球時代成就了庫裡。中國人講天時,地利,人合,非常不巧,萌神天人合一了。

先簡單介紹斯蒂芬·庫裡所獲榮譽,2015、2016年兩次榮膺常規賽MVP;2014-15、2016-17、2017-18賽季三次獲得NBA總冠軍;6次入選最佳陣容(3次一陣、2次二陣、1次三陣);6次入選全明星賽西部首發陣容;最佳新秀第一陣容。庫裡從2009年通過選秀進入NBA後一直效力於勇士隊,由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庫裡已經進入僅次於魔術師的歷史第二控位的討論,在NBA歷史長河中已佔有一席之地。

為何說小於時代成就了庫裡,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缺乏超級內線:

NBA的開創、發展,超級內線備受推崇,21世紀之前,得內線者得天下,NBA的狀元秀大部分由內線佔據。首先以前的技術原因,球員的投籃準星是達不到現在的程度,有內線就能有籃板的保證,有籃板才有進攻的機會。再次以前的內線自主進攻能力比現今吃餅的強不只一星半點,內線是取分更容易的手段,以前回合少,內線命中率高,球隊當然希望更有效的進攻方式。如果今天的NBA有奧尼爾,大衛·羅賓遜,奧拉朱旺,張伯倫這些內線,相信小球也不會如此順風順水。

2、規則的改變:如今聯盟鼓勵進攻,比如哈登非常會利用規則製造進攻犯規,成為聯盟第一分衛。同樣,作為雙能衛的庫裡,由於投籃精準,外線球員的防守強硬程度還在,只是裁判不給機會,一碰就倒,一碰就吹,對於崇尚進攻而言,確實有力於外線球員的發展。庫裡再準,如果面對80、90年代的防守,數據的下滑我深信不疑,而還能成為超級巨星嗎?仁者見仁吧。

3、個人能力

:天大地大不如自己能力大,無論什麼原因,離不開自身的實力加成,庫昊(曰天)一出,誰與爭鋒。如果庫裡沒有那麼準,能成就現在的他嗎?聯盟如此多後衛,論準他就是當仁不讓的第一,關鍵他不僅定點準,運動戰也準,你說氣人不?氣人,可你不得不認。

所以我認為是小球時代成就了庫裡,當然也是萌神爭氣,成為了最準的後場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