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贵人语迟"了,语言和智力息息相关,一定要引导孩子早说话

"你家孩子真聪明,3岁就能够流利地说话。"周末闲着无事,便决定去同事琦琦家玩耍。琦琦正在和自己3岁的孩子玩耍,令我惊讶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和父母进行简单的对话。

琦琦然给孩子叫"阿姨好",孩子思索几秒,用还算标准的发音说出了这三个字。"你好,你真棒!"我笑着夸赞孩子,未曾想到孩子竟然说了一句"谢谢阿姨"。我告诉琦琦,她的孩子长大后嘴皮子肯定利索。

别再说

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小汤匙,而且孩子不挑食,各种饭菜都来者不拒。想起我孩子在3岁的时候,不但吃饭挑食,还得要父母亲自喂食。

还在想和我交流,只能咿咿呀呀指手画脚,说话一点都不流利。再一看琦琦的孩子,这差别当真是明显,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告诉妈妈"真好吃",听得琦琦脸上洋溢着自豪幸福的笑容。吃完孩子之后,孩子竟然能够主动洗碗!这孩子太懂事了吧!

别再说

饭后闲谈,我和琦琦相互聊起了带孩子的趣事,她的孩子在一片安静地玩耍。我问琦琦:"你家孩子说话这吗流利,天生的吗?"其实我只是想旁敲侧击请教育儿秘诀。

琦琦谦虚地笑了笑,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常和孩子进行花样交流。有的时候,琦琦的老公想和孩子晚上,老公就会装作自己是2岁的孩子,用孩子说话和行动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而琦琦在会在一边细心地引导孩子开口说话。

别再说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通过"演戏"的方式让孩子将父母当成自己的小伙伴,然后一起学习"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在娱乐玩耍之中,就学会了如何流利地交流。

随着年龄都增长,孩子说话的技能和意识也就"根深蒂固",等到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萌芽的时候,也就能过正常和家长完成日常对话。像是"爸爸妈妈"、"妈妈我饿了"、"妈妈我要上厕所"、"我想睡觉",这些简单的对话对孩子来说都是"小儿科"。

孩子说话晚,有些家长会觉得这是"贵人语迟"的表现,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其实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父母平时在家的引导有关。如果家长掌握了合适的对话技巧,孩子的大脑发育更迅速,说话也就更加流利。

别再说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家长的这3种对话方式,会影响孩子达到的发育和语言的沟通。

一:命令的口气

"不想碰那个东西!"、"立刻过来吃饭!",这样命令的口吻,很多家长都喜欢使用,一方面可以彰显家长的权威,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孩子快速执行,干脆利索。但年幼的孩子因为没有健全的表达能力,他们想和父母争论,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如果父母一直用命令的口吻说话,会打压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觉得家长对他们没有平等对待,自己没有发言的权利,就会逐渐和父母疏远,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无法提高,他们甚至会对说话产生排斥,将心事都藏在心里。


别再说


二:冷漠的口气

"孩子,把爸爸的眼镜拿过来"、"恩 好,真不错"。当宝爸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呢?是面无表情!就像他在公司里和下属交流时的表情。但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隐藏自己的情绪,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他们希望能够看到父母脸上的表情。

但如果家长总是摆着一张严肃冷漠的脸和孩子对话,孩子会逐渐失去说话的兴趣。

别再说

而且这样的冷漠态度,会给孩子造成压力,扰乱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从而阻滞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三:经常给孩子暗示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让孩子自主思考,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好,爸爸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做什么呢?"、"刷。。。刷牙"、"对了!宝贝真棒",这样的暗示型对话,可以在暗示的同时,无形之中给孩子鼓励。孩子也更愿意通过这样的对话,想象说话语境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

别再说

研究表明,家长和孩子对话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孩子说话的质量。

父母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交流,所涉及的话题越广泛,词汇量越多,语言表达越多样化,孩子的对话的同时,也就学到了很多新的词语和句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像看电视一样,下意识地模仿父母说话的方式,说的话也更有水平。

别再说

想要教育孩子,就要善用工具!《幼儿情商行为管理亲子儿童绘本》30册,用图像给孩子讲道理,引导行为,比父母磨破嘴皮子更好用。里面除了引导孩子基本的行为习惯,

还有教孩子分享、相处、独立等等的情商故事。

别再说

这套绘本一共有30册,分别是《谁哭了》《尿床了》《洗澡》《你好》《睡觉》《拉粑粑》《大声回应》《吃饭》《刷牙》《好朋友》《收起来》《排好队》《过生日》《有危险》等。。。。。

别再说

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

别再说

在抓住两岁时这个培养独立能力的黄金期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从1岁开始,到5岁基本成型,父母要抓住这段时间。社交是立身社会不可缺少的事情,学会说话也是一项技能,孩子从小学会各种表达方式,将来都会说高情商、会说话的"小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