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健康發展需要更多機構參與

11月30日下午,在永安期貨與交通銀行共同承辦的“資產配置與機構投資者論壇”上, 中期協秘書長吳亞軍在致辭中表示,截至11月1日,期貨市場資金總量已達5470.28億元,期貨公司客戶保證金總量已達4933.6億元。已上市期貨品種70個,到年底要上75個期貨期權品種,基本覆蓋了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金融等國民經濟的主要領域。其中,多個特定品種引入了境外投資者。另外,還有不斷增加的商品ETF、場外期權、倉單、基差、互換等交易平臺、交易工具與交易方式。

他說,在政策與制度供給方面,期貨市場各項制度不斷完善。目前,場內市場累計有效客戶148.2萬個,其中單位及法人客戶數量在持續增加,法人持倉比例超過了50%。這些都說明,期貨市場運行質量和規模不斷提升,品種和工具不斷豐富,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市場功能穩步發揮,市場開放深入推進,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這也為各類機構投資者進入期貨及衍生品市場,通過期貨及衍生品工具積極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我們欣喜地看到,各類機構投資者在市場發展中充分發揮了投資管理專業化、投資結構組合化、投資行為規範化的特點,這對於平抑市場異常波動、維護市場穩定性起到了積極作用,可以說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還有各類機構之間通過相互融合、深度合作,可以進一步發揮自身所長,實現優勢互補,更好服務社會日益增長的風險管理與財富管理的需求。” 吳亞軍表示。

那麼,金融中介機構如何才能提供更高收益、更穩健的產品,為投資者不斷成長的財富需求來提供支撐?

對此,永安期貨總經理葛國棟表示,第一,不斷地提升我們對市場的敬畏感和使命感。這幾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市場上出現大量的違約、欺詐等財富管理亂象,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更損害了整個行業的形象,阻礙了市場的健康發展。作為市場上的專業機構,我們要堅持為客戶的財產增值保值,守住行業長遠發展的生命線。第二,不斷提升國際化的能力。國家和金融行業加速對外開放,機遇和挑戰並存,一方面帶來了全球資產配置的新機遇,另一方面讓我們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壓力。第三,不斷提升大類資產的配置水平。隨著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的增長和國內通貨膨脹的抬頭,商品和衍生品的配置價值日益凸顯,這兩年大宗商品作為資產配置的功能日益突出,商品ETF、指數類的產品不斷推出。不斷地提供有效的產品,完善以衍生品為基礎的財富產品和期現結合的現貨配置產品,需要期貨公司進一步積極探索。

在主題演講環節,針對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熵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東海表示,各國勞動生產率增速維持在較低水平,大多數經濟體就業率已觸及歷史最高水平,未來增長空間有限。在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人口低增速、老齡化及撫養壓力上升等人口問題持續壓制全球經濟總需求,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通過不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未來,缺乏現金流基礎且價格較高的資產,可能面臨一定的風險。

永安期貨研究中心總監王金在“2020年大類資產配置機會展望”主題演講時表示,2019年,在全球經濟弱勢背景下,寬鬆的貨幣政策使得全球股市普遍反彈,展望2020年,經過持續的政策刺激後,經濟領先指標已開始企穩。具體到對大類資產的研判:股票中,港股和A股的低估值板塊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商品中,產能週期差異,分化會加劇。在高基差保護下,黑色金屬不宜過度看空;在產能壓力下化工整體弱勢,但化工品種間分化會比較大。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