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區的堅守——記海關總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體一等功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個人二等功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副關長王銳

核心區的堅守——記海關總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體一等功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個人二等功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副關長王銳

核心區的堅守——記海關總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體一等功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個人二等功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副關長王銳

讀者

武漢海關的關員很棒!

核心区的坚守——记海关总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体一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个人二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副关长王锐

讀者

武漢海關為海外捐贈物資提供了強大的關務支持,為他們點贊……

這是中國國門時報微信公眾號後臺,不時有讀者留下這樣的感言。大家所稱讚的武漢海關,正是以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核心區、口岸疫情防控最前線的武漢天河機場海關為典型和代表。

3月9日

天河機場海關

榮獲海關總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體一等功

天河機場海關副關長王銳

榮獲個人二等功

聞令而動,不畏艱險,他們用絕對忠誠和專業執法詮釋初心和使命。

預判風險及早應對

1月23日凌晨兩點,武漢市宣佈將對進出武漢進行管控。

天河機場海關關長、黨委書記袁濤

“早在1月4日,我們關黨委就帶領全體幹部職工,按照武漢海關黨委統一部署,進入‘戰時’狀態。”

元旦過後,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引起了武漢海關黨委的高度重視。

天河機場海關第一時間制定疫情防控

12項具體措施,建立健全出入境衛生檢疫崗位操作規範等5個制度方案,明確崗位職責55項,細化工作要求186項,全關上下邊防控、邊摸索、邊調整、邊總結,堅決做到任務到崗、職責到位、責任到人。

作為華中地區最繁忙的空港之一,春運期間,天河機場每天進出境旅客高達萬人,口岸衛生檢疫面臨巨大壓力。數據顯示,1月4日至23日,武漢每天約有5000-6000人出境,90%為出境旅遊。

為防止疫情通過口岸蔓延擴散,天河機場海關密切關注疫情態勢變化,積極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溝通,爭取各方支持。

天河機場海關副關長王銳

“我們提出了壓縮組團、旅客健康承諾、對旅客開展體溫監測等建議。對於發熱等症狀的出境旅客,天河機場海關在口岸建議暫緩出境。”

2020

01.07

天河機場海關向武漢市政府有關部門建言加強境外相關信息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減少各旅行社旅遊團隊出境,對發熱旅客提出暫緩出境建議,要求填寫出境承諾書。

2020

01.08

天河機場海關會同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召開旅行社專題會議,介紹發現疫情處置方法和流程,將口岸疫情防控前移到了出境佔比較大的目標人群。

2020

01.15

17時開始,天河機場海關對出境發熱旅客執行暫緩出境要求。

2020

01.19

天河機場海關和地方衛生部門健全協同機制,開展聯防聯控,將暫緩出境旅客一律移交轉診……

然而,在天河機場海關緊鑼密鼓防控疫情的背後,卻是諸多考驗。

天河機場海關關長、黨委書記袁濤

“很多出入境旅客對衛生檢疫工作不太理解和配合,指責、爭執、還有投訴時有發生。我們的關員承受了巨大壓力和委屈,但他們一遍又一遍耐心解釋,全力以赴幫助旅客改簽、退票。”

當時正是防控初期,疫情信息不充分、聯動機制不健全、旅客不理解,在地方一級或二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未啟動的情況下,海關很多檢疫措施不能強制實施。儘管如此,天河機場海關所採取的一系列切實管用的應急措施和制度,為口岸疫情防控贏得了寶貴時間。

無懼疫情處置之危

3月3日21時左右,記者聯繫王銳時,他正在旅檢一線,投入到又一個通宵達旦的現場值守。身為分管旅檢工作的關領導,自1月12日以來,他以崗為家、堅守機場,全程參與旅檢一線檢疫工作,危急時刻連續帶班值守20多個通宵,至今未曾見到過父母和女兒。

核心区的坚守——记海关总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体一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个人二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副关长王锐

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副關長王銳(右一)正對健康申明卡審核把關。 圖/ 汪磊

“人在,陣地在!”這是王銳經常鼓勵自己的一句話,也是天河機場海關每位黨員幹部職工的心聲。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明確對外表示新冠病毒“人傳人”,武漢疫情嚴峻,天河機場海關口岸檢疫壓力驟升。加強體溫監測和醫學排查、增派一線旅檢人手、加緊給一線關員補充防護物資……前方兇險未知,全關上下立誓“戰疫有我、戰疫榮光、戰疫到底”,爭當戰“疫”先鋒,爭先見“疫”勇為,全面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對王銳來說,這是他在空港戰線的第16年。從非典、禽流感、甲流、登革熱,到埃博拉、中東呼吸綜合徵、寨卡,再到這次新冠病毒肺炎,這位抗疫戰場上的“老將”從未缺席,面對急難險重,永遠衝在第一線。

他與武漢天河機場集團、衛健委、機場邊檢等部門溝通協調,明確疫情防控職責分工和工作流程,憑藉豐富經驗迅速拿出疫情應對措施,調設備、改排班、上骨幹,持續優化防控工作方案。他怕旅檢同志們的防護不到位,每天耳提面命穿脫防護服的要點,自己一件隔離衣、一隻口罩、一頂圓帽就衝在最前面。

疫情防控期間,天河機場海關迅速採取“常駐機場不回家”模式,全關81名同志主動放棄假期,放棄與家人團聚,逆行返崗,漢內單位志願隊員2小時到位上崗、漢外單位志願隊員1天集結完畢。新婚關員告別妻子,義無反顧返漢上崗;80後奶爸將妻兒送回老家,連續第6個除夕值守崗位;巾幗女將以瘦弱的肩膀撐起抗疫“半邊天”;還有很多臨近退休的老同志主動請戰,要求守好職業生涯最後一班崗……

除夕夜,旅檢三科黨支部書記張雲鵬和支委胡火主動請纓,不懼危險,完成一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人員航班保障工作。

患有高血壓的汪磊輕傷不下火線,病情加重的時候,就吃點藥撐著,穿梭在機坪、廊橋,日均20000步的連軸轉,沒有把身高187cm的他壓彎腰。

有臨床醫學專業背景的吳會濤,主動承擔起科室生物樣本採集工作,每天與疑似病例密切接觸,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至今未告知父母自己在戰“疫”一線。

負責生物樣本送檢的顧勇,與可能含新冠病毒的標本親密接觸,往返於60公里外的檢測機構,累計行駛超2000公里。

還有許多愛美愛自拍的小姑娘,摘下口罩,兩側臉頰和鼻子皮膚已經被磨破……

天河機場海關關長、黨委書記袁濤

“大家一干就是十六七個小時,檢疫工作基本深夜開始,通宵達旦,連夜作戰。一段時間後,很多關員出現咽痛、咳嗽等炎症症狀,為保證安全,許多同志被要求回家休息、隔離觀察。”

疫情防控以來,天河機場海關累計開展出入境監管近20萬人次。確保口岸檢疫“零遺漏”“零放行”,天河機場海關防控成效得到國務院督導組、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世衛組織駐華代表團評價其“出境防控流程清晰、設計合理、監控有效、措施積極”。

在後續回訪過程中,一位被海關勸阻暫緩出境的旅客由衷地表示:“中國海關是負責任的海關,非常理解你們的工作,謝謝你們!”

你們的狀態真心佩服

疫情洶洶,防控物資是保護一線戰士的盔甲,是阻擊病毒的武器。防疫之初,武漢各大醫院向社會發出醫療物資捐贈緊急求助,海外捐贈如潮水般湧來,一時間,“不知捐給誰,不知怎麼捐,不知怎麼辦通關手續”等問題困擾著各方。

為保障境外捐贈物資快速通關,協助捐贈物資儘早抵達防疫一線,天河機場海關堅決落實武漢海關黨委“特事特辦、從快從簡、第一時間通關放行”要求,主動對外公佈受理窗口和綠色通道業務諮詢服務電話,堅持受理諮詢24小時零間斷,回應社會需求。

核心区的坚守——记海关总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体一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个人二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副关长王锐

實施入境航空器登臨檢疫。圖/汪磊

綜合業務科盧燕萍科長的手機號碼作為天河機場海關海外物資捐贈的熱線電話對外公佈。從臘月二十九開始,她不分晝夜受理捐贈物資通關諮詢。

綜合業務科科長盧燕萍

“手機就沒消停過,每天上百個電話、無數條微信。”

盧燕萍因處在甲狀腺癌全切術後恢復期,不能上一線,她便在後方主動擔起任務,對最新政策、商品歸類、分類通關、物流信息、監管證件等各方面給予耐心細緻解答。

大年初一晚上,天河機場海關分管通關業務的副關長陳力玲聞悉第一批捐贈物資將於深夜抵達天河機場,但收貨人是誰?不知道!捐的是什麼?不知道!

天河機場海關分管通關業務的副關長陳力玲

“決不能因為通關手續影響捐贈物資火線救援一線的速度。”

陳力玲順著可能的線索一個個地聯繫,終於摸清楚了受贈人及物資清單,迅速組建相關單位的微信工作群,詳細告知注意事項和通關要求。晚上10點,她和袁濤及幾位同事來到機場。翌日凌晨1點,飛機抵達後,關員們在寒風冷雨中分秒必爭地驗放了該批物資,1萬件防護服直接從機坪運往醫院。

天河機場海關關長、黨委書記袁濤

“我們最擔心的是這些救命的捐贈物資,能不能順利到達一線醫護人員那裡,這要求我們既要做到快速通關,也要確保安全,提前做工作對接好受捐方。

正是從此時開始,天河機場海關開啟了24小時駐守機場保障捐贈物資通關的歷程。針對航班時間不確定,進境物資信息不確定、協調配合機制不健全、流程不明確等困難,實行“一批一檔案”“一批一輔導”,在每批物資進口前,均主動收集信息,逐一聯繫航空公司及受贈人,核實相關情況、全程予以指導,為不同類型的防疫物資量身定製不同的通關方案。面對捐贈人、收貨人、受贈人、使領館各方面的通關訴求,不分晝夜、第一時間響應,與口岸海關、地方政府、社會團體等無縫對接,共同鋪就了防疫物資火速通關的“生命通道”。

2月4日凌晨2時20分,空曠的停機坪上寒風刺骨,天河機場海關的駱開平和許鑫已在此等候多時。停機坪上,數輛救護車正焦急地等待救援物資。又過了20分鐘,夜空中終於傳來飛機轟鳴聲,這是一架韓亞航空的包機,機上是一批由武漢大學校友會所贈抗擊疫情物資,重達85噸、價值182.38萬美元,有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是當時貨量最大的一批。兩人對此票捐贈物資予以快速驗放。

在天河機場進境的捐贈物資中,約有70%為深夜和凌晨時段抵達,“守夜人”成了一線查驗人員的真實寫照。該關分管查驗工作的副關長王緒明,堅持每天帶班、靠前指揮,積極聯繫溝通機場國際貨站和提貨人,安排佈置每日查驗任務,一批不漏參與所有入境防疫物資的現場核放。

9名在崗關員中大多超過50歲,還有兩名57歲的老同志。他們不怕困難、不辭辛苦、不懼危險,始終戰鬥在監管一線,做到工作生活“一站化”,全天吃住在貨站,以沙發為床,以辦公室為家。

在現場,查驗人員細分4個查驗組、1個備勤組,明確責任、細化措施,一機一方案、一組一跟進,對從天河機場入境的61批次防疫物資實現“即到、即驗、即放”。

1月30日凌晨3時至2月3日凌晨2時,23架次捐贈防疫急需物資航班密集抵達,每天約6班。每批物資從監裝監卸、運輸到庫到清點、驗核、登記放行,整個過程通常兩個小時,4天95個小時裡,查驗關員不分晝夜、堅守崗位,全力保障通關。

天河機場海關的工作,贏得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

海內外各界人士

“海關太給力了!”

“每天看到你們的工作狀態,真心表示佩服!”

截至3月10日,天河機場海關共計通關放行進口防疫物資122批次,3500餘萬件,保障1500餘萬個口罩,近200萬件防護服以及人細胞因子多重檢測試劑盒、EMCO人工肺等重要進口防疫物資,第一時間馳援同濟醫院、火神山醫院等疫情救援一線。發現質量不合格物資兩批,梳理100餘項商品監管要求,協同清點60餘萬件物資,有效防止存在安全隱患的防疫物資流入防疫一線。為全國海關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

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及其黨員幹部職工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我們唯一的事,就是把這一切都扛下來。”

艱難時刻,彰顯本色。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武漢天河機場海關及其黨員幹部職工,扛起責任、不畏疲累、不畏艱險、不畏生死,逆行阻擊,誓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核心区的坚守——记海关总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体一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个人二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副关长王锐

發佈:朱秀亮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核心区的坚守——记海关总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集体一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个人二等功武汉天河机场海关副关长王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