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中國古代的科學水平在大部分時間內都領先世界,也誕生了許多重要的科技著作,以下是影響較為深遠的七部。

1、《夢溪筆談》- 沈括(北宋)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北宋的沈括著,全書共26卷。成書於11世紀末,分為17目,凡609條,是一部多學科的綜合著作。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其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的科學成就,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2、《齊民要術》- 賈思勰(南北朝)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這本書是我國完整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古農書。是南北時期北魏賈思勰著,全書共92篇,分10卷,約成書於公元533~544年間。書中分別論述了各種農作物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飼養,農產品的加工和副業等,比較系統地總結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生產經驗。書中所記載的旱農地區的耕作和穀物栽培方法、梨樹的嫁接技術、樹苗的繁殖、家禽家畜的肥育技術。多種農產品的加工技術等,這些先進的農耕技術顯示出了我國農業生產水平達到的高度。

3、《營造法式》- 李誡(北宋)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北宋李誡著,建築學專著,共34卷,分為釋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圖樣五部分,於元符三年(1100年)成書。內容詳細全面,引證精博,附圖精美。客觀上反映了一個歷史時期的建築技術成就,是我國古代建築學的重要文獻,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重要著作,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4、《東魯王氏農書》- 王禎(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一般也稱作《王禎農書》,是我國古代的古典文獻中著名的農書。元代王禎著。全書共37集370目,分三部分,插圖280餘幅。第一部分《農桑通訣》,六首26目,總結農業的各個方面;第二部分《百穀譜》,11集83目,分述農作物及竹木的栽培、收穫等技術;第三部分《農器圖譜》,20集61目,是本書重點,羅列各種與農業有關的農具,繪圖270餘幅分別加以說明。書中對南方和北方的農業,所用農具的異同、利弊進行比較,進行討論,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廣義農業生產知識。書末附有《造活字印書法》一篇,介紹他所改進的刻字、排版等方法。

5、《本草綱目》- 李時珍(明)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明朝李時珍著,藥物學著作。全書共52卷,圖三卷分16部,60類。歷時27年,於萬曆年(1578年)成書。書中記載藥物1892種,其中新增藥物為374種,附方劑11096種,藥物形態圖1160餘幅。內容極為豐富,系統地總結了我國16世紀以前的藥物學知識與經驗,集藥物學、動物學、植物學於一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中國植物誌”,對世界醫藥的研究有著重大的貢獻。

6、《天工開物》- 宋應星(明)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明宋應星著。全書分上中下三卷,插圖123幅。系統地介紹了明末社會工業、農業、手工業等的生產工藝的方法及源流,是明代的“工藝百科全書”,為世界科技史所重視,是重要的科技文獻,已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多種文字本。

7、《徐霞客遊記》- 徐弘祖(明)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著作-中華璀璨文明的見證者

是遊記散文著作,但對地理學、地質學、堪輿學等均有參考價值和重要意義。明朝的徐弘祖著,也就是徐霞客了。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故稱徐霞客。是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他經30多年的實地考察,足跡遍及16省區,將沿途對自然地理現象的觀察所得,以日記形式撰世《徐霞客遊記》。書中對西南地區石灰岩地貌分佈類型和成因的記述,比歐洲人早了兩個世紀,是世界最早的關於石灰岩地貌研究的寶貴文獻,也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地理遊記文學著作,是一部古代地質學的重要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