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再升級,將迎來摺疊屏時代

智能手機行業迎來“摺疊屏時代”,各大手機廠商積極佈局。


早在2018年10月底,柔宇科技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2019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被柔性可摺疊智能手機刷屏了。


2019年2月20日,三星搶在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前發佈了摺疊屏手機,並宣稱這款手機已實現量產,期望能挽回三星手機當下的頹勢。


2019年2月24日,華為亮出了旗下首款5G可摺疊屏手機Mate X,最大可以180度對摺,展開後的屏幕尺寸可達8英寸,還能實現分屏瀏覽。即使在摺疊狀態下,機身厚度也只有11毫米,解決了摺疊屏手機過厚的問題。


2019年2月25日,努比亞和維信諾又聯合發佈了全球首款柔性屏“腕機”努比亞α,這是一款戴在手腕上的手機,彎曲的屏幕看起來很軟,但其實硬度很高,耐劃傷性能等同於剛性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級體)屏。此前,小米曝光的雙摺疊屏手機也是和維信諾共同開發。


2019年7月21日,工信部入網許可中心顯示,華為首款摺疊屏手機Mate X已獲入網許可。根據工信部網站顯示的入網信息,華為獲得入網許可的手機型號為TAH-AN00,終端款式為摺疊,屏幕尺寸為8英寸。

智能手機再升級,將迎來摺疊屏時代

可摺疊手機就像“變形金剛”,屏幕合起來仍是傳統手機的大小,打開時摺疊屏比傳統屏幕提高了將近50%的顯示面積,同時增加了屏幕數量,消費者可以選擇單屏或者多屏組合使用,不僅滿足日常單手握持的需要,還可以集平板與手機的功能於一身,實現多任務同時操作。


摺疊屏手機要做到20萬次以上的摺疊和彎曲,保持5年的使用壽命,核心難點在於顯示屏和鉸鏈技術。為了確保摺疊屏20萬次以上的摺疊不出問題,包含多層結構的顯示模組厚度應儘可能降低,屏幕模組的組成結構要儘可能提升強度,核心在於提升蓋板材料、基板薄膜、偏光片、納米銀線和OCA膠等零件的性能。同時鉸鏈的精密度、可靠性和耐彎折性能要求遠比筆記本電腦要高。


目前智能手機顯示屏蓋板主要採用康寧的大猩猩蓋板玻璃,這種材料即使能實現一定的彎曲度,但容易碎裂。可摺疊屏需要滿足反覆彎折的需要,無法使用玻璃作為保護層,而且厚度要做到0.5釐米以下,蓋板玻璃可做到0.35mm,但只能彎折一定的形狀,不能做到完全的可摺疊,因此需要發展新的柔性材料。


AMOLED顯示模組厚度將從硬屏的1.45mm下降至柔性可摺疊屏的0.56mm左右。蓋玻片、偏光片、OCA光學膠、觸控層、封裝基板層、硬質保護膜等材料需要做得更薄或者使用超薄的柔性材料。


此外,PI薄膜和UTG有望替代普通玻璃成為顯示屏的基板覆蓋材料。RigidOLED使用玻璃作為基板,可以阻隔水和氧氣進入面板內部腐蝕電路,但傳統的玻璃基板為剛性材料,不適合應用在柔性顯示屏中。具備替代潛力的基板材料可以是具有彈性的超薄玻璃(UTG),也可以是聚合物薄膜:透明聚酰亞胺薄膜(PI薄膜或者CPI)或聚脂薄膜(PET)。


PI薄膜擁有優良的耐熱穩定性,能夠滿足顯示屏加工過程中電極薄膜沉積和退火處理等高溫製程要求。PI薄膜本身比較柔軟,在表面硬化(Hard-Coating)處理後,具備良好的耐刮耐磨性能、滿足摺疊屏反覆彎折的要求,而且輕薄、透光性好,因而適合柔性屏、摺疊屏製造需求。同時,摺疊屏OLED對光學性能要求提升,要求偏光片將光學性能發揮到極致,同時要求其大幅降低厚度。三星GalaxyFold使用的偏光片厚度相比之前的降低了45%。偏光片80%以上的需求來自TFT-LCD。


可摺疊屏手機與普通智能手機相比,提升的原材料成本主要體現在顯示屏、鉸鏈、PCB、電池等零部件上。以三星GalaxyFold與GalaxyS10+的對比為例,總成本提升了30%。其中,GalaxyFold由於顯示屏幕數量和麵積的增大,顯示屏成本相較GalaxyS10+提升了77%,是主要的成本提升來源。同時,為了滿足可摺疊的需要,PCB成本上升了14%,電池和鉸鏈等零部件成本上升了120%。

智能手機再升級,將迎來摺疊屏時代

根據IHS預測,2020-2021年可摺疊手機出貨量為830萬部、1750萬部,到2025年出貨量將攀升至5340萬部,CAGR可達81%,滲透率約為3.4%。


民生證券認為,隨著摺疊屏從概念走向量產,整個產業鏈將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為了保證消費者的用戶體驗,真正實現摺疊屏的普及,需要在FPC、轉軸設計等方面實現屏幕更好的貼合,在偏光片、OCA光學膠、觸控材料等組件上降低厚度,以及在電池和充電效率上進行升級,提高續航能力,以應對顯示面積增大的耗電需求。


太平洋證券表示,摺疊屏手機帶來產業鏈的升級,增量零部件供應鏈迎來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