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老郭

金源文学传媒

还有半年退休,到时候就可以带着老伴儿游山玩水,享受闲适的晚年生活了。老郭憧憬着。

腊月二十八,女儿一家三口开车从北京回来了。老郭亲自下厨,一阵煎炒烹炸,六个菜很快端上了桌,色香味俱全。外孙女不停地夸姥爷做的菜好吃。老郭准备了一千块压岁钱,结果一高兴又从钱夹里抽出十张塞到红包里给了外孙女。外孙女接过红包,连说三句“姥爷姥姥过年好”,逗得全家哄堂大笑。

女婿在部队工作,老郭也当过兵,跟女婿有共同语言。酒盅一端,两人从日本鬼子进东北说到国庆大阅兵,从武汉保卫战聊到湖北疫情。聊着喝着,不知不觉,老郭多喝了几杯。

志愿者老郭


睡觉前,老郭看手机,单位群里发布了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倡议:要求市区内居民减少外出,不走亲访友,同时招募小区值守人员。老郭赶紧报了名。

女儿女婿知道后,都夸老爸觉悟高。老郭说:“那当然,咱是党员,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第二天,老郭早早来到小区门口领任务,与他一起值班的是一位女老师,姓王,两人的上岗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社区主任交代:一定要把好关。

下午,阳光很好。老郭站在太阳下忽然想起了自己当兵时站岗放哨的情景,神圣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把腰杆挺得笔直。

一个男人走过来,老郭伸手拦住:“干什么去?”

“买药!”

“买什么药?”老郭的神经立刻绷紧了。

“孩子拉肚子。”

“哦。”不是买退烧药,老郭这才放心了。

男人登记后,取了出门卡,走了。

老郭大声叮嘱:“别到处乱走,早点儿回来!”

没有人过卡时,老郭和王老师聊了起来,从钟南山聊到刚刚去世的医生,不禁一阵唏嘘慨叹。

两个人聊得正欢,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说看到值守的人在寒冬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太辛苦了,送点姜糖水暖暖身子。

老郭心里暖暖的,赶忙道谢。

天突然阴了下来,飘起了雪花,地上很快就覆盖了一层青雪。

一个身着制服、拉着行李箱的年轻女子出现在门口,老郭立即迎上去:“姑娘,请出示一下门卡。”

“大爷,我出乘四天了才回来,没有门卡,我有工作证。”说着,急忙掏出一个小本本递给老郭。

老郭打开一看,哦,原来是位空姐:“姑娘,你辛苦了!外来人员要隔离两周,无新冠症状才可以进小区。”

“我出乘前和返乘单位都体检的,一切正常。我女儿刚刚断奶,我走的时候她一直在哭。大爷,我着急回家,你就让我进去吧!”女子声音带着哭腔,眼里含着泪央求着。

“不行,有规定的,这也是为你家人健康着想。”老郭态度很坚决。

女子向小区里一栋楼房看了半天,这才无可奈何地拖着行李箱向外走去,走出不远又停下来,回头看了看,然后转身离去。雪地上留下了两行歪歪斜斜的脚印,还有拉杆箱滚轮深深的压痕。

雪花飘落,四周静静的。

老郭呆呆地望着女子远去的背影,心头像有块石头压着,喘不上气来,他猛地摘下帽子,狠狠地拍打着。

志愿者老郭


两个小时过去了,老郭看王老师冻得瑟瑟发抖,就让她进门卫室暖和暖和,自己拿扫帚把过道的雪扫干净,在原地跑起来,像当兵时的集训一样。

老郭正跑得兴起,“嘎吱”一辆汽车停在卡杆前,喇叭响得有些刺耳。老郭赶紧停止跑步,王老师也拿着登记本出来了。

“下车,登记,取卡!”

“我要去上夜班,来不及了。”小伙摇下车窗说。

“那也不行,你得登记!”

王老师眼神好,看到车里有个女人,还有孩子,小声告诉了老郭。

“上班还带着孩子?有没有点儿医学常识,小孩子抵抗力差,不能带孩子乱走!”

“大爷,求你了,孩子憋不住了,想去姥姥家。”

“孩子不懂事,大人要懂事,新闻不看吗?那么多医生护士战斗在前线,家都回不去,还有医生护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没家没孩子吗?什么都不让咱们干,在家待着还待不消停吗?”

老郭心里憋得慌,不撒出来得爆炸。

年轻人欲言又止,过了几秒钟,把车倒回了小区。

雪停了,有几个人大包小裹地进来了。老郭一一检查门卡。一个年轻人认识老郭,说:“郭大叔,如果你没空去买菜,我可以帮忙带回来。”

老郭忙说谢谢。

另一年轻人说:“老同志为我们看守大门,真得感谢您啊!”

老郭笑了,腰杆挺得更直了。

快到点儿了,接班的小伙子来了。老郭摘下“疫情防控”袖标,给小伙子戴好,然后跟王老师告别,向家里走去。走了十几步后,他又折了回来,跟小伙子叮嘱了半天,这才大步向家里走去。

夕阳的余晖照在老郭冻得发红的脸上,眉毛上的霜花闪着银光。

志愿者老郭


李春红 教师,有作品在《芒种》《意林》《青年文学家》《齐齐哈尔日报》等报刊发表。创作理念:用心感悟生活,用爱书写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