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花木兰》告诉我们女性成长的三个关键点

谈到优秀的女企业家,我们总是会关心她们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而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明确表示拒绝回应此类话题。

“我明确告诉你,我讨厌这个问题,我认为女性企业家不需要承担这种压力”。——张灵泉

是啊,为什么没有人采访马云,采访马化腾,问他们是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的?

整个社会的舆论倾向都默认男企业家没有照顾家庭的义务和责任。而女性,无论她的事业做得多大,大家都会将照顾家庭的任务强加在她身上。社会的舆论甚至会觉得,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性别偏见。

针对这种刻板的角性别偏见,早在1998年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中就进行过讨论。如今刘亦菲主演的新版《花木兰》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二十一年前的美国人是怎么看待性别角色偏见,怎么引导女性成长的。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花木兰》告诉我们女性成长的三个关键点

一 木兰自我意识的觉醒:摒弃被外界强加的角色,寻找到自己的定位

动画电影《花木兰》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抵御匈奴入侵的故事。

但是迪士尼在解读这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时,更多地是从女性觉醒的视角出发的。

故事中的花木兰原本性格爽朗率真。身为花家的大女儿,她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

当时花家人口中的荣耀,更多的是嫁个好人家,做个好媳妇,过完传统而美满的一生。为了能让自己符合传统价值观中的贤良淑德的好媳妇,率真活泼的木兰梳着高耸云鬓,摆着端庄稳重的姿态,口中默念的是女子的“三从五德”。

连小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都遵守着一个游戏规则,男人负责征战沙场,女人照顾孩子。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木兰苦苦压抑着自己的本性,谄媚地讨好媒婆,却在一阵混乱中得罪了媒婆,并被媒婆咒骂着:“你永远也不会给家庭带来荣耀!”

遭遇打击的木兰看着镜子中的面目全非自己,扪心自问:“我到底是怎么样的?我到底想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荣耀?”

木兰过去被强加的角色定位开始动摇,个人意识在挣扎中逐渐萌芽。

我们每个人都是木兰。长久以来,女性对自己的评价并不是自己遵从内心而定的。我们的自我评价更多是建立在他人评论的基础上。这种被社会强加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这种的方方面面。

女性要想冲破这层外界的藩篱,首先要像木兰一样,开始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直面真正的自己。在了解自我的前提下,才能摒弃外界的干扰,重新寻找到自己的定位。

就像性学家李银河教授说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够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就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女性成长的一个关键便是,摆脱外界印象对自己内心的桎梏,让自己活得更自由。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花木兰》告诉我们女性成长的三个关键点

二 木兰对家国的责任:顽强奋斗的斗志,发挥自己的长处

当木兰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的时候,却收到了北方匈奴侵略的消息,朝廷召集各家各户的壮丁。木兰不忍年迈身残的父亲征战沙场,决定瞒着父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凭着一腔孤勇的木兰经历了无数的挫折。新兵训练的艰苦,拖后腿的苦恼,害怕被识破身份的压力如同洪水一般朝她汹涌袭来。木兰也曾想过放弃,但不轻易言败的精神支撑着她重新振作,最终凭着坚强意志通过了一关又一关的艰苦训练。

而在这些艰难困苦中,木兰身为女子,在从军路上没有跟男人硬碰硬对打,而是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智取胜,以巧劲制服敌人。

面对匈奴大军的急袭,木兰没有在慌乱中随队友逃亡,而是急中生智,用炸药轰炸冰山,制造雪崩,牵制住单于和他的士兵。

后来在守卫皇宫,保护君王的过程中,木兰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对细节的敏感和对敌人弱点的捕捉。智勇双全的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无愧于她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

木兰给女性成长的第二个关键启示便是,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顽强拼搏,但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拼。

在电影中,匈奴个个骁勇善战,擅长贴身肉搏。聪明的木兰懂得扬长避短,避免和他们进行正面冲突,在保全自身的同时,无时不刻寻找出奇制胜的转机。

幸运的是,如今的社会环境趋向多元化,我们比起木兰的选择更多了些。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女性更应该在社会变革的趋势中争取力争上游,发挥个人特质,赢得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花木兰》告诉我们女性成长的三个关键点

三 木兰对伴侣的态度:不甘落后,更愿意携手共进

在社会中存在着对女性的许多偏见,如认为女人是依赖的、别动的等。一些童话故事里会告诉我们,睡美人只能等着王子来吻醒。

《花木兰》却反其道而行之。比起被男神保护,木兰更愿意和男神携手并肩。在成长路上,两人互帮互助。

一开始进入兵营的木兰不适应军队严酷的训练,状况百出。将军李翔为了不让她拖大家后腿,赤裸着上身帮她扛行李。面对男神的腹肌,木兰没有两眼放光,她心里只有深深地懊悔:为什么我没有做好?我想要做得比他还好!

这激发了木兰的斗志,她在训练中愿意付出更多的血汗,只求能更好地完成训练,有朝一日与男神并肩奋战。

后来她也做到了。木兰在制服匈奴急袭大军以后,在千钧一发之间救出了李翔。她的勇敢和聪慧支撑着她与将军并肩作战。而她的个人魅力也在李翔心中埋下了欣赏和爱慕的种子。

西方心理学家们所说的“灰姑娘情节”,即女性通常认为自己是无力的、依赖的,需要“白马王子”来追求和保护等。

这样一方紧紧地攀附着更一方的两性关系并不长久。

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曾发出这样的爱情誓言:“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也为他们的婚姻埋下定时炸弹。

在现代婚姻关系中,只有势均力敌的感情才会持久。这也是木兰给女性成长的第三个关键启示是,与伴侣平等相处,两人携手共进中有竞争,也有互补。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花木兰》告诉我们女性成长的三个关键点

这部二十年前的动画电影所讨论的女性成长中的困境,我们今天依然会遇到。长期的社会和文化积淀,让很多性别刻板印象已经变成了强大的传统,显得不可撼动。社会对女性的刻板效应依旧存在,需要有更多的木兰不断成长,去改变女性对自身的看法。

在外界纷扰的声音中,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勇敢发声。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应该用一个固定的模子去塑造每一个人。就像《花木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成为自己,才是最大的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