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黃易(1744~1802年),齋名小蓬萊閣,平生擅書畫篆刻,乾嘉時期有影響的金石考古家,訪拓、收藏的金石拓本甚鉅。朱文鈞(1882~1937年),字幼平,號翼盫,室名歐齋,民國收藏家。黃易所收碑帖中有二十件曾轉入歐齋,後贈於故宮。關於這段歷史,學者施安昌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小蓬萊閣與歐齋》一文中,有如下介紹。

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歐齋陳設的金石拓片

歐齋藏碑的特色有這樣三個方面:第一,名碑名帖為多,如兩漢碑刻近七十種,當時所能見到的幾乎全部收入。唐代碑版數量最多,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歐陽通、王知敬、李邕、史惟則、蘇靈芝、李陽冰、張從申、顏真卿、徐浩、柳公權等名家存世碑拓皆囊括其中。

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歐齋主人書聯

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歐齋主人書聯

第二,善本精拓為多,宋拓二十餘種,元拓四種,明拓四十餘種,含英咀華,孫承澤難以比肩。第三,有鑑家、學者題識為多。如元拓石鼓文,孫克弘故物,附周伯溫臨寫石鼓文墨跡,翁方綱、吳雲、張祖翼、楊守敬等題識。

在以碑證史,評論書法的同時,歐齋主人十分重視碑帖版本的早晚優劣,同時也注意瞭解其流傳經歷,這是他研究碑帖的特點。朱翼盫先生在拓本後面留下了不少考訂精詳,多有新解的跋文,皆書寫工秀,一絲不苟。

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歐齋主人所書的三種題簽

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歐齋主人所書的三種題簽

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歐齋主人所書的三種題簽

後來哲嗣朱家濟、家濂、家溍整理謄錄之後在1990年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印行,題為《歐齋石墨題跋》。還有集外文出現,如宋拓李思訓碑後就有跋稿一篇,現敬錄於下。集內還有李思訓碑明拓本題跋,與此相互呼應。

雲麾碑予凡見六本:一茹古香本,為景樸孫所藏。一毛意香本,為羅叔蘊所藏。一梁茝林本,為顏韻伯所藏。一南豐趙氏本,為明俞氏故物。一建德周氏本。一即此本也。

周氏本先藏誰氏不能記憶,惟當時號稱第一本。紙墨拓手洵較景、羅、顏、趙四家所藏都為佳,然亦不免有描失處。且“精慮眾藝”之“藝”字泐痕已微粗,與諸本亦僅相伯仲耳,“不能謂非缺陷也。”今此本未經前賢鑑藏,只靈石何子彰弆之數年,於前後遍加印識,不無疥璧之嫌。其幀首一印曰“寶岳雲齋”者即指此碑及一南宋本麓山寺碑而言。麓山寺碑今歸其族弟何雅儂。

甲戍暮春,此碑由奉天賈人持來燕市,慶雲堂張彥生以善價為予收之。每行凡三十六字(間有三十五字者),通體完潔,若未觸手,精神奕奕,刻畫如新發於硎,字裡行間墨花掩映,直突過所見諸本之上。因不僅以考證完備與他本較一日之長也。

予去年以宋本天發神懺及明拓曹全碑易富兒之資,及至今懊悔,不意此碑見歸,意者墨緣聚散亦因時為消長盈虛乎?抑忽然而來倏然而去。如浮雲之過太空其來去固無定蹤乎?昔人云“煙雲過眼”殆不其然!

麓山善本亦予素所欽遲者,倘天假之緣,翩然蒞止,更當以“雲麓”顏吾齋。雖不免蹈襲前人,然黃伯思號“雲林”,倪迂亦效之,以此為例,何傷哉!昔人有《雲麓漫鈔》,故“雲”非指何碑之實,岳雲也。

按題簽為粵東梁文忠筆。所謂“意園”為盛伯羲祭酒。梁曾與盛同官京朝,所說當有據。果爾,則可稱為意園本矣。沈子培跋吳荷屋本謂“福山王文敏有此碑善本曾見之”。文敏與意園祭酒同時,沈亦曾與周旋者,何不及見此本耶?

民國收藏家朱文鈞、黃易,家藏眾多碑帖囊括各代名家,後相贈故宮

李思訓碑 宋拓本  後歐齋主人跋稿,《歐齋石墨題跋》中未收

此跋前另有張所鑾題一行“民國四年六月今頗觀於奉天節署,張所鑾眼福。”

這篇跋文談的是所見李思訓碑六種拓本的比較和它們各自的來歷,遞藏經過。朱翼盫和黃易職業之餘皆傾心古碑,孜孜以求,然而學術之側重與方向頗有差別。“古墨成花字亦香,捫來觸指有鋒芒”,歐齋主人乃是黃小松的異代知音。二人契合,殊非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