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一部沒有答案的電影

相較於其他電影而言,大魚海棠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部下不了定論的電影,他之中留下了太多空白的劇情線路留給觀眾自己,所以每一個觀眾對劇情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沒有一個人的看法是完全對的,也不該有任何一個人的想法是全錯的,因為對於導演自己而言,或許心中也許也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大魚海棠》電影來自於導演梁旋的一場夢,自2004到2016年12年間,在經過無數波折之後,導演梁旋和張春和無數眾籌者完成了了這部十二年的追夢電影,從電影劇情也不難看出導演的追夢心路歷程。對於本片網上褒貶不一,在我看來本片的優秀之處在於他是一部夢的追尋,他的失敗之處也同樣是此處。他太過於追尋夢的本身,以至於有著兩極分化十分嚴重的觀影評價。


·一部絕美的中國風佳作

本片到處都是濃烈的紅色,無處不能體現出一股強烈的中國風,無論是片中的圍樓或是人物的穿著,都是每一個人夢中對中國風的認知。在對畫面的設計上,大魚海棠無疑是一部史詩級的佳作。在片中的許多畫面更彷彿是從詩歌中走來,無論是在成年禮來臨之前,椿和湫划著一片小舟,輕輕盪漾在佈滿斑斕星空的河面,還是說為了救鯤,去如升樓途中由划船人帶著椿走過的一片縹緲雲海。

每一處都把人物無限放小,藉以承托出場景的浩大。

人物的渺小與場面的寬闊美麗,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詩一般的意境。片中許多場景其中更是有許多細節的刻畫和傳統元素的加入,如果單論畫面,大魚海棠做的十分成功,也正如導演所說這一切的開始是他的一場夢,這些由夢而來的景象畫面不可謂不夢幻,片中多次提到如“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這些詩句都取自於莊周的《逍遙遊》,雖然片中劇情與詩句原意相差甚遠,但卻借用詩句和詩中意境把其中的飄逸和浪漫主義發揮的淋漓盡致。

·一份褒貶不一的劇本

這一份劇本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所以觀眾對於劇情的看法將直接影響這部劇是一部電影的劇情是好是壞。

首先從一方面講,椿在劇情之初便是親手害死了鯤,無論後面如何去彌補,也改變不了椿是殺人兇手的事實,在後續的劇情之中更是因為想彌補自己害死鯤的罪過導致自己的世界洪水大漲,把所有的人都置於危險之中,對於椿的行為而言是實打實的自私愚蠢。同時在對於湫的人物線路中,湫在全篇的劇情中,為了椿盡力付出,犧牲自己,到了最後卻被髮了一張好人卡。對於這樣一個備胎設定,許多網友更表示作者三觀不正, 椿的人物形象存在巨大的問題。同時劇中許多臺詞令人摸不著頭腦,卻打著深度的幌子存在,也是莫名其妙。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些劇情,又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對於本片的災難而言,也許說與椿把鯤養大並沒有太多的關係。靈婆用鯤的靈魂換取椿一半的生命,如果說她是個奸商或者是不稱職尚能理解,如果非要說這一行為就要引起這麼大的災難實在有點不合邏輯,況且在存放靈魂的桶中已經裝滿了袋子,說明交易並不是第一次,為什麼偏偏這次就會引來這麼嚴重的後果呢?

況且全片除了村裡的人說以外並沒有更多實際的證明災難與鯤有關,仔細思考本片,“你會導致災難到來”這件事情更像是一個迷信般的存在,椿的爺爺沒有制止她,告訴她“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事”。

·一部沒有答案的電影

也許在爺爺心中這種傳言並不能影響他對孫女的溺愛。這一處也是劇情的漏洞,要麼爺爺是三觀不正,助長其惡行,要麼椿和鯤也許就僅僅就只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替罪羊。或許觀眾可以把故事理解為這是一場面對偏見與固執思想的抗爭,對於害死鯤的愧疚,椿經歷的一場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挑戰。導演本身想追求的就只是他的夢境,而劇情本身或許也因此有了許多爭議點。

無論是屬於對於劇情的哪一種看法,都無法改變劇本本身存在爭議這一事實,無論觀眾是把它認為是漏洞也好,還是說是導演刻意留下的也好。無論是導演有心或是無意之舉。對於這一切都僅僅只是觀眾自己內心,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觀眾會有一千個劇情,對於這部電影無論好壞都是一個欣賞的過程,無論是畫面還是劇情,對觀眾而言都應各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