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香兰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郁香兰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李春华 李柯橙

郁香兰为地生和石生,很少附生,假鳞茎丛生成大而呈长扁椭圆形,高可达 20cm。假鳞茎顶端具 2 ~ 4 片叶,长可达 60cm 以上。叶质薄,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花序单生 ( 偶尔 2 花 ),花蜡状,有光泽,花色为白、黄、粉红、绿、白、橙、紫红及褐色带斑点等。花大,有浓郁的香气,从春季到夏季一直散发肉桂或巧克力的香甜气味。花朵十分壮观,花期很耐久,可持续 1 ~ 2 个月。

郁香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全属约有 9 个原生种、4 个变种和 4 个自然杂种。我国无郁香兰商品化生产,而是兰花爱好者从国外引进的13 个品种和几个杂交品种,如摇篮郁香兰(也称金黄郁香兰或克氏郁香兰)、圣女郁香兰 ( 也称抱婴郁香兰或斑点郁香兰 )、肉色郁香兰 ( 自然种,也称阿氏郁香兰 )、单花郁香兰(也称裹婴郁香兰)、短唇郁香兰、象牙郁香兰、荷包郁香兰(也称疑惑郁香兰)、金唇郁香兰(也称托涅蒂郁香兰)、柄唇郁香兰、紫纹郁香兰(自然种,也称罗菲郁香兰)、金紫郁香兰(也称陆克郁香兰)、紫褐郁香兰 ( 也称霍氏郁香兰 ) 等,杂交品种主要有‘红魔’、‘查利斯’、‘维多莉’、‘伊莎贝尔’、‘哥伦布’等 14 个品种。除大量园艺品种外,与郁香兰相互杂交属近缘的捧心兰属,产生了郁心兰属,如‘粉色魅力’、 ‘查兹福特’、‘迷迭香’、‘甜蜜’等 110 多个品种。


郁香兰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繁殖

郁香兰种苗可通过无菌播种、组培或鳞茎分株等方式繁育。

无菌播种 郁香兰具有巨大的蜡状花朵,有强烈的肉桂香味,吸引雄蜂授粉。当雄蜂落在唇瓣上,取走花蜜时,会把花蜜推到花粉所在的柱头上,从而完成授粉过程。除昆虫授粉外,也可进行人工授粉,方法简单。一般采用开花2 ~ 5 天进行授粉较易成功,授粉时需先将花瓣和萼片小心地打开,用镊子取出花粉放入蕊柱的穴腔中。授粉后挂上标记牌,注明父母本名称,授粉日期等。在授粉后 2 ~ 3 天,花粉在柱头上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然后沿着蕊柱中央进入子房,蕊柱上部开始膨大,并逐渐闭合,进入蒴果生长期。

郁香兰蒴果较大,一个果荚含有390 万粒种胚,但在实际无菌播种萌发中,只有 10% 左右的种胚能够萌发成苗。因此,当蒴果将要近成熟或出现初微小开裂时,应尽快采下。采后用清水洗净,并用100%漂白溶液浸泡30分钟,或 10% 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 8 ~ 10 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待果面干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将果荚置于酒精火上烤一下,然后用无菌刀或手术刀切开果荚,在培养基表面分层刮出种子,种子必须均匀分布。培养基和添加物必先做试验,放到可信度高的培养基再批量生产。建议培养基:种子在含或不含激素的 MS培养基培养,附加 6- 苯甲酰氨基嘌呤(BAP) 和激动素 10μm 浓度对种子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较好。培养基中添加蔗糖作为炭源,浓度为 2.5%。在添加激素前,加入 0.1N 的 KOH 和 0.1N的 HCI,将 pH 值调整为 5.2 ~ 5.7。激动素和 BAP 以 10μm 浓度补充。添加 0.8% 琼脂作为胶凝剂。也可置于花宝 1 号 2 ~ 3g/L+ 乳 蛋 白 2g/L+ 香蕉 50g/L+ 蔗糖 20g/L+ 琼脂 8g/L 的培养基中培养。在暗光照条件下,培养温度保持在 25℃ ±2℃。培养 1 ~ 3 个月后,为了让每一个胚芽都能发育出合适的幼苗,必须形成茎尖分生组织才能继续营养生长。再进行大量增殖及丛生芽的诱导,可将原球茎切割成小茎转接在 MS 培养基中加入 3% 的蔗糖。细胞分裂素 - 激动素和 BAP 的加入可促进原球茎的增殖和芽的发育。当在 MS 培养基中加入 10% 椰子汁对原球茎的萌发并产生芽和随后从中分化。在发育出许多丛生芽后,对丛生芽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几周后,在添加激动素和BAP(10μm) 的 MS 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壮芽。添加 IAA0.5mg/L 后,20 天左右壮苗可长成根系。

组织培养 除用无菌播种外,可从健壮母株假鳞茎上采摘嫩芽作为外植体快速繁殖,以采取长 5cm 左右的嫩芽,从假鳞茎着生基部切下,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在无菌室内进行外植消毒,把外植体浸入 1% 的次氯酸钠溶液中灭菌 10 ~ 15 分钟,然后用灭菌蒸馏水彻底冲洗。在无菌超级工作台上用解剖镜下,剥去外层几片,并切取完整的芽尖,芽尖的大小以2~4mm为 宜, 在 半 强 度 的 MS 培 养 基 中 培养,培养基中添加 1.0mg/L 盐酸硫胺素、0.5mg/L 烟 酸、0.5mg/L 维 生素 B6、2mg/L 甘氨酸、100mg/L 肌肉、0.5mg/L6- 苄氨基嘌呤 (BA) 及1.0mg/L 噻哒隆 (TDZ) 和 2%(w/ ⅴ )蔗 糖。 添 加 琼 脂 前 用 NaOH 或 HCI将培养基的 pH 值调节至 5.7。加入0.8%( 重量 / 体积 ) 植物琼脂后,在120℃和 124 千帕高压下高压灭菌 15 分钟。培养基在 14 小时的光周期下,保持在 26℃ ±1℃,光照强度在 4000lx。

为了启动离体培养,可从茎尖基部形成愈伤组织后,将愈伤组织切成每段20mg,在半强度 MS 培养基中培养。以 单 独 添 加 0.5、1.0、2.0mg/L 的BA 或 TDZ,或与 NAA 或 2,4-D(0.5和 1.0mg/L) 结合在 20ml 培养基的培养瓶 ( 直径 9cm) 中培养。但以在添加0.5mg/L 的 BA 和 1.0mg/L 的 TDZ的半强度 MS 培养基中,不定芽增殖最快。一般培养约 8 周后,外植体开始愈伤组织或原球茎样体的形成。可将愈伤组织、类原球茎或愈伤组织衍生芽在新制备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培养基与以前的处理培养基相似。为确定外植体的增殖率,对外植体进行继代培养,一般每隔 6 周继代 1 次。

在从愈伤组织、类原球茎或愈伤组织衍生芽直接转到新鲜培养基前,将外植体切取约 2 ~ 10mm 的新鲜片段,固定在含有 2.5% 戊二醛的 0.2M 磷酸二氢钠单水合物(pH值7.0)溶液中,在4℃下渗透 2 小时。所有片段用 0.2M 磷酸二氢钠单水合物 (pH 值 7.0) 冲洗 3 次每次 15 分钟,然后用 1% 的 OsO4 固定4 小时。在磷酸二氢钠单水合物中再冲洗 3 次,每次 15 分钟。然后使用浓度分别为 50%、70%、80%、90%、95% 和100%的分级乙酸溶液对片段进行脱水,每一步大约 10 分钟左右。

在生根阶段,试管苗长约 2 ~ 3cm高时,在 MS 培养基中单独添加 IBA 或NAA,以 0.5mg/LIBA 的 MS 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一般在 4 周内形成根系后,可从培养基中取出有根的试管苗,然后用蒸馏水彻底清洗,然后转移到装有椰子壳、树皮小块和珍珠岩 1 ︰ 1 ︰1 比例混合物的容器中,也可单独使用水苔,栽入 1.5 寸杯盆中,种植后淋足水,但不能积水。盆栽植株在潮湿阴凉的地方成功地驯化,并最终转移到温室。大约 90% 的植株在 2 个月后存活并开始新的生长。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较易成活,而且能在当年正常开花。因此分株是郁香兰繁殖主要方式,通常在早春假鳞茎基部尚未恢复生长时进行,分株时需用剪刀或刀片从假鳞茎连接点分开,每丛2 ~ 3 个假鳞茎,并浸泡入 50% 多菌灵800 倍液 +72% 农用硫酸链霉素 2000 倍液中消毒 15 分钟,捞出后置于阴凉处稍晾干。在上盆前需将基部伤口涂抹多菌灵粉或甲基多保净愈合剂,以防伤口受感染病菌。栽植时假鳞茎必须居中,留出空间,以利新芽萌发。分株后不必马上浇水,只需在假鳞茎上喷雾清水即可,待假鳞茎基部抽出新芽后才能浇水。郁香兰根系十分发达,1 只假鳞茎能抽生出许多花茎,一般在分株后新芽萌发到长成花茎约需 2 个月左右时间。

养护管理

郁香兰原生种自南美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等安第斯山脉海拔 1500 ~ 2500m 地区,其中哥伦比亚为其物种形成和分布中心。它们常生长于峭壁或堤岸边,属中温性热带兰,冬季为落叶休眠期,栽培管理方法大致同大花蕙兰。喜温暖潮湿的半阴环境,较耐短时 5℃的低温,也较耐晒和夏季高温,但生长欠佳。通常在自然条件下,郁香兰一般每年 3 月份开始恢复生长,4 月份春芽才集中出土,5 ~ 7 月份新叶旺盛生长,8 ~ 9 月份前后新假鳞茎开始膨大,9 ~ 10 月份花芽分化,部分植株叶片逐渐发黄,10 月份以后植株停止生长,并落叶后进入休眠期,花芽经过一个低温过程后,于 1月至初夏前后新芽与花芽一同伸长至开花。

郁香兰栽培较为容易,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可室外树荫下栽培或普通连栋温室内覆盖 1 层遮阳网即可进行郁香兰设施栽培。在温带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于 5℃以下只能在大型温室内配套设施栽培。组培种苗对栽培条件要求较高,故在温室生产中应格外精心。基质可参考国兰培养土的配方配制,但建议用混合的树皮块和珍珠岩,或中等的杉木树皮、中等木炭、珍珠岩、蕨根、火山石或粗糙的泥炭制成。种苗通常以1.5 ~ 3.5 寸盆植于栽培床中,直至培养出 3 ~ 5 个新假鳞茎后,出室销售。[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在养护过程中,要从环境、基质、植株及日常管理中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个月喷雾杀虫剂和杀菌剂 1 次,预防虫害和病害,注意交替用药。重新种植的建议因物种而异,如果栽培基质排水不畅,霉菌或其他类型的真菌滋生,或开始散发出恶臭的气味,应立即重新盆栽。

温度 郁香兰来自南美洲的热带兰花,但它们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因此它们习惯了相当寒冷的环境,也能很好地忍受温暖的夏日。白天最适宜的温度为24℃~ 27℃,而晚间需在 13℃~ 17℃范围内,以保证植株生长健壮,长势强。也可在温和的气候下生长和开花,但冬季低温情况下郁香兰更容易冻伤,所以设施内温度冬季夜间要避免低于 0℃以下,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要考虑使用日光温室或采用多层膜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温。郁香兰肥大的假鳞茎于进入冬季休眠期,花芽需要经过一个低温过程才能正常开花,若使温度高于 15℃以上,则来年不能正常开花,所以冬季白天和夜间都应控制在 5℃~ 10℃即可。

光照 在自然界中,郁香兰生长在森林长满矮小植被的山坡地面上。生长在山坡上的植物会受到充足阳光的照射,但不是一整天。在南美洲,郁香兰通常生长在南部斜坡上,没有植被覆盖太阳,白天暴露在非常明亮的散射光下。因此,在温室中生产商品苗,以中到高光照,光强度在 15000 ~ 40000lx 之间为适宜。在夏季酷热的天气,需在温室外增加外遮阳系统,并在温室内加装湿帘降温系统,使设施内夏季白天温度控制在郁香兰适宜生长范围。

在幼苗营养生长期,应适当多遮阴,而在假鳞茎增大期和花芽分化期,应给予更多光照。郁香兰是大型叶片,在植株长叶期,要及时转移花盆间距,使假鳞茎很好地受日光照射。夏至过后植株叶片逐渐脱落,根难以接受日光照射,因此要及时清理落叶,把盆子紧密放置于光线明亮处过冬。

水分 郁香兰喜水,尤其是在活跃生长时期,不应该干涸。浇水一般采用人工浇水或配套微喷灌系统,以干净的清洁水、雨水、蒸馏水或反渗透过滤器。浇水通常新芽萌发生长时要加倍小心,防止叶心进水,烂心是植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夏季必须经常浇水,不让植株在酷暑期干燥,并应注意通风,避免叶心长时间积水。因植株叶片薄,会很快失去水分,因此在夏季应保持白天80% ~ 90%、夜间 60% ~ 70% 的空气湿度。进入秋季植株叶片落叶前后,应当控水,一般每隔 4 ~ 7 天浇水 1 次即可。在冬季,从11月底至翌年1月中旬,根系应相对干燥 6 ~ 8 周左右,然后每隔几周给植株浇水 1 次,观察假鳞茎,以防止假鳞茎起皱。在注意到新的增量后,老假鳞茎底部的浇水频率增加,但决不能让基质潮湿,否则整株失去活力,甚至造成假鳞茎腐烂死亡。


郁香兰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肥料 郁香兰需要大量肥料,甚至能耐受施用在基质表面的缓释肥料。注意不要过量施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叶尖烧焦,甚至全株死亡。春季是郁香兰新芽发育期,应每隔 1 ~ 2 周施用 1 次 30-10-10 和 20-10-20 两种交替的肥料,即氮水平较高的兰花专用水溶性肥料,每次施用浓度宜控制在2000 ~ 3000 倍液以内。组培苗于上盆后 20 天,盆面施 14 ︰ 13 ︰ 13 的缓释肥或 14 ︰ 14 ︰ 14 的缓释肥。在 6 ~ 8月高温季节,一定要减少施肥次数,每月施液肥 1 次即可。肥料充足,叶片会长得肥大,假鳞茎也会逐渐增大。在培育 2 ~ 3 个假鳞茎后,于秋季落叶前施用 1 次 10-30-20 的兰花专用肥料。春至初夏为郁香兰的开花期,应每隔 1 周施用 1 次 20-20-20 水溶性肥料,促进假鳞茎的萌芽与花芽一同快速生长,直至花茎生长出花蕾后停止浇肥。花凋谢后,应加强养护和施肥,新生的假鳞茎会更好地厚实膨大。春夏多偏施 20-10-20 的肥料,秋季应当少施,冬季至少 8 ~ 12 周不施肥。

病虫害防治

郁香兰具褶皱的叶片,易受蚜虫、叶螨、介壳虫、温室白粉虱等危害,病害主要为假鳞茎腐烂病、叶部炭疽病、黑斑病等,要注意防治。喷雾农药可能对郁香兰叶片造成伤害,尤其是系统性农药,需先对少数植物做测试,观察无不良反应后才可全面使用。

假鳞茎腐烂病 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或由水肥浇得过湿过浓等引起假鳞茎腐烂。防治方法:高温期应多加强通风降温措施,合理浇水施肥,对已患病的植株,应及时除去腐烂的假鳞茎,若轻者腐烂,可把腐烂部分切除,晾晒后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出重新栽种。病重植株要及时清出深埋,避免感染健株,同时养护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每月 1 次药剂,如恶霉灵1000 ~ 2000 倍液进行喷施和灌根。

炭疽病 在叶上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在叶缘呈半圆形斑块,重者会使整叶枯死。防治方法:改良栽培环境,兰室要通风透光,初发病时要及时喷洒杀菌剂,如 40% 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000 ~ 5000 倍液,或 25 ℅溴菌腈乳油 1000 ~ 2000 倍液,或 70%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等,交替使用不同药物,间隔 7 ~ 10 天 1 次,连续喷3 ~ 4 次。

黑斑病 发生较为普遍,多在5~9月多雨季节危害,使叶片出现黑斑,重者则会造成假鳞茎失去观赏性。防治方法:一般可以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 己唑醇微乳剂1000 ~ 2000 倍液,或 35% 氟菌·戊唑醇悬浮剂 2000 ~ 4000 倍液喷雾防治。在降雨多、温湿度高时,及时增大通风量,保持干湿度适中。注意环境不要过度遮阴,不要将盆株太近,如果植株叶片过度拥挤,会影响空气流通。

蚜虫 多在新嫩叶及花茎上危害,导致植株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则会使植株逐渐萎缩。防治措施:温室通风处安装防虫网,以及室内挂黄色粘板诱杀成虫。喷雾药剂需先测试农药无不良反应后才可使用,如 25% 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2000 ~ 3000 倍液、1.8% 阿维菌素3000 ~ 6000 倍液、2.5% 敌杀死乳油3000 ~ 4000 倍液等,喷时药液要仔细喷到叶背面。

介壳虫 常在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下危害,植株受害后生长衰弱,叶色逐渐发黄甚至脱落,重者则整株枯死。防治措施:加强养护管理,合理施肥,增强生长势。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如果介壳虫危害严重,则应及时用专杀介壳虫的药物杀虫,如 40% 噻嗪酮悬浮剂 2000 倍液,或 22.4% 螺虫乙酯4000 ~ 5000 倍液,喷时要仔细周到。

叶螨 由于热天气引起红蜘蛛危害,除加强喷洒清水和通风外,可用药物杀灭。如阿维生菌素、联苯肼酯、螺螨酯等杀螨剂农药,稀释 3000 ~ 4000倍液,以不同农药交替使用,每隔 5 ~ 7天 1 次,严重时应及时用专杀介壳虫的药物杀虫,如 40% 噻嗪酮悬浮剂 2000倍液,或 22.4% 螺虫乙酯 4000 ~ 50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续使用2~3次,叶背两面均要喷到药液。

白粉虱 在嫩叶生长期发生,被害叶片褪绿、变黄,重者则导致叶片萎蔫,假鳞茎逐渐枯死。防治措施:同蚜虫,如果发生量大,及时喷洒杀虫剂,选用 75% 吡蚜·螺虫酯可湿性粉剂1000 ~ 2000 倍液或 6% 联菊·啶虫脒微乳剂 2000 倍液或 12.5% 阿维·啶虫脒 2000 ~ 3000 倍液等防治。

其他害虫如卷叶蛾、潜叶蛾、叶蝉、蜗牛及蛞蝓等,可用 2.5% 敌杀死乳油3000 ~ 5000 倍液杀灭。


郁香兰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