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3月7日,海南省一纸“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震惊了全国。

虽然先前部分城市对“现房销售”有过各种尝试,但在一省范围内全面推行还尚属首次。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这意味着,未来海南老百姓买房时将不用再担心被装修华丽的样板间欺骗,但这也让很多开发商颇为担心:现房销售会将资金回流的时间延后一两年,是否会抬高投资风险?


1

已有多地试点,却难以全面推行


2016年,深圳试点现房销售,金茂和电建以82.9亿元人民币的总价联合拿下首宗试点地块,命名为龙华金茂府。这是深圳第一宗,也是唯一一宗。

去年11月24日,历经3年建设期,龙华金茂府终于开盘,均价103000元/m²,共665套房源,至今仍然在售。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龙华金茂府

杭州在2017年也曾一度增加“溢价50%需现房销售”条款,约20宗地块受影响。

2018年,“广东研究取消商品房预售”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相关机构回应只是内部征求意见、并非正式实施,广东中山也曾有现房销售的要求,但只是试点。

可见,在现房销售的条款下,各地依然千差万别,也有人调侃:海南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海南某楼盘开盘现场

全省现房销售已不是海南首次加码调控,在此前的2018年4月,海南发布《关于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通知》,其中的“全域限购”政策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海南实施“全域限购”政策后,房地产调控成效也十分明显。2019年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2.1%,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分别下降42.1%、38.8%,销售均价保持在1.5万元/㎡左右,价格基本平稳。

在2019年,海南曾出台放宽户籍和人才政策,一度引发市场对开放限购的猜测,但事实的情况是,原来的调控政策依然未变。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有意思的是,在海南收紧调控的同时,2月19日,网上曾有消息称:苏州取消封顶预售、取消现房销售。

后来经证实,不是取消封顶预售和现房销售限制条件,只是针对具体地块不统一要求。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苏州不再“一刀切”的统一要求,有利于房企调整销售策略,缓解现金流压力,支撑房企更为积极的补仓拿地,保障土地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确实,现房销售,最“痛苦”的是房企。


2

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对于央企或者资金状况较好的企业来说,现房销售勉强可以接受,有实力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对于中小型企业,就不会这么乐观了。

在之前,房企拿地后,可以土地抵押贷款;开建后,有承建方垫资;中期有各种合作方可以拖欠资金,缓解压力;预售后,有首付及个贷等资金可以支配.......

有关系拿地、有银行贷款,就可以做开发商,那是房地产企业的野蛮生长期,以至于大批不知名企业迅速崛起。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但现在,如果现房销售,势必将“淘汰”一大批此前用生猛手法发展起来的房企,或者正在进化中的房企。

简而言之,一句话:没钱,别来玩!

地产开发不仅仅只是找设计院画图、施工队盖房、代理公司卖房的过程,还有非常缜密的细节在其中,诸房企也各有擅长,比如龙湖的景观、绿城的建筑、金茂的科技、碧桂园的操盘能力……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而现房销售,又尤其考验房企的大营销能力。

换句话说,一个好的项目,从前期产品定位,到后期策划营销,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

倘若前期定位有误,等到上市销售时,对不起,你已经没有“修改”的余地了;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后期策划营销能力,成品房比预售房更能直观的发展质量的瑕疵,而客户也更加挑剔,这时候如果卖不好,营销总一个月换五次恐怕也是无济于事了。

所以说,现房销售,最“痛苦”的是房企。

同样,还有产品服务、品牌打造、资金运用、运营操盘……都将成为房企的痛点,如果没有这能力,没核心资源,在重新洗牌的背景下,还是别玩了.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当然了,对购房者来说,还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所见即所得,产品好不好,亲身体验才知道,这时候的购房者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3

推广现房还需“因城施策”


当然了,海南的探索,至少说明了三点:

第一,土地70年产权、公摊面积、预售制,这三大最受瞩目的楼市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第二,不是任何时期,都会出现楼市大松绑,相反,市场信号往往难以捉摸;

第三,不是每个城市都对炒房听之任之。

前有长沙,明确拒绝炒房,官方表态:坚决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后有海南,壮士断腕去房地产依赖,逆势加码楼市调控。

长沙、海南的调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站在市场和购房者角度,进一步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而摆脱对于房地产的依赖,也是城市经济长远发展之路。

对不起,现房销售,你们都玩不起

在把控市场这一点上,无锡可以说是长三角的“另类”,2017年无锡首次出现现房销售地块,此后便销声匿迹,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有效的土拍规则限制。

虽说2019年,无锡摇号、竞自持相继出现,但并未突破普罗大众对于无锡市场的认知,仍然处在一个可接受范围之内,甚至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放眼长三角,无锡仍是“洼地”。

当然了,以前的高杠杆,求规模,求速度,都是不健康的成长模式,而对于现房销售,我是抱支持态度的,也希望可以更多试点及普及。

毕竟,东西好不好,用了才知道,画个图上个色,谁不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