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为桥 宜宾招商引资火力全开

2月25日,2020年首场网络投资推介和“云签约”活动传来佳音:35亿元的临港经开区智能装备产业化项目,5.5亿元的叙州区竹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项目,10亿元的屏山县30万锭高端纺纱项目,10.6亿元的40万锭智能化差别化高端纺纱项目……投资总额74.6亿元,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竹产业等7个项目,以远程视频的方式签下。这一特别的方式也开启了宜宾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

眼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宜宾以“不见面”招商的方式,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洽谈、签约项目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和招商引资两手抓、两不误。1—2月,全市共新签约项目44个,协议总投资205.03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11.52亿元。

以“云”为桥 宜宾招商引资火力全开

极米施工现场。(记者 王宇 摄)

“云端发力”

激活招商“一池春水”

屏幕那头,坐着远在福建、深圳、北京、浙江、香港等地的7家企业及行业组织的负责人;屏幕这头,招商人员在详细介绍产业项目、帮扶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隔着屏幕签订合作协议……2月25日,总投资74.6亿元的7个项目通过“屏对屏”线上签约模式落户宜宾。

没有了往日的迎来送往、大会小谈,来自北京中天涌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誉恒发科技有限公司、香港肯美商务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广汇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长乐市锦源纺织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的有关负责人与临港经开区、叙州区、长宁县、筠连县、屏山县的属地代表齐聚云端,通过同一个屏幕实现了“一线签”。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我们及时调整签约模式,基于和项目方的相互信任,首次通过网络实现‘云签约’。”宜宾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他们通过开展线上招商活动,确保招商信息不断、项目洽谈不断,尽可能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当日的活动中,我市还通过视频介绍了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宜宾相继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克时艰、农民工就业创业、支持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投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防疫难、融资难、用工难、运营难等实际问题,有力帮助企业降低疫情冲击。

“宜宾现在的智能终端、轨道交通以及很多研发中心、大学城高校等都可以在深圳找到对接的行业,我也将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总会会员单位,带更多的企业家了解宜宾,促进项目的落地生根。”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执行会长孙文平说。

疫情期间,“云签约”“云推介”成为宜宾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常态。在“云端”技术的支撑下,宜宾招商引资火力全开:3月10日,南溪区通过网络连线方式与9家企业在线签约总投资18.55亿元,涉及医药及医疗器械、绿色食品、特色轻工、教育发展等多个领域;3月11日,江安县政府通过云端共签约8个项目,涉及锂电先进材料、乡村振兴等产业领域,投资总额达35亿元。同时,与10家友好商协会负责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以“云”为桥 宜宾招商引资火力全开

云签约现场。(受访者供图)

暖心举措

客商吃下“定心丸”

有序推进招商引资企业复工复产,不仅关系到在建项目进度,而且直接影响客商信心。

作为落户宜宾的重点项目之一,今年,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在复工时间上较往年有所延迟,但它却是临港经开区智能终端产业中首批复工复产且复工率最高的企业。

“市委、市政府和临港经开区为我们复工复产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支持。”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寿说,落户宜宾这三年,他们很安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市委、市政府都会第一时间与他们共同面对,企业不是孤军奋战。

据了解,该企业复工前,市委、市政府、临港经开区、市工业军民融合局第一时间联系上他们,并给他们送去口罩、消毒水等必备防疫物资,满足了首批次近800人的复工物资需求,让企业得以顺利快速复工。

疫情期间,为做到工作不断档、早安排、早计划,市经合外事局主动与企业对接,摸排出全市招商引资在建、拟建项目复工复产计划,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一企一专班,切实解决招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把“保姆式”服务落到实处;抓扶持政策兑现完善,对补贴的时限适当微调,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留住企业和产能,同时从政务审批、行政许可、营商便利、政策兑现、生活配套、联系服务等方面出台管用措施,营造亲商氛围等,力促招商引资项目全面复工复产。

“全新的签约方式、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暖心服务等,让我坚定了投资信心,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深圳市誉恒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治全说,下一步,他们将全身心地投入到竹产业发展,争取在民宿、康养、竹产业全方位、多层次积极打造好、建设好。

数据显示,全市2016—2019年签约引进的674个项目,已开工项目576个。截至3月5日,已开工(含投产项目)项目中已复工复产项目542个,复工率(含复产)94.10%。

以“云”为桥 宜宾招商引资火力全开

在朵唯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有序开展工作。(宜宾日报记者 陈戎 摄)

瞄准目标

按下招商引资“加速键”

从“面对面”到 “屏对屏”,从“见面签”到“在线签”,疫情期间,宜宾招商引资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

为我市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2月下旬以来,我市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医用卫生应急产业基地建设和中部(武汉)地区产业转移,梳理一产目标企业17个、二产429个、三产110个,对翠屏区30万头生猪等9个一产项目、临港宽东方5G智造基地等14个二产项目及中通快递川南智能科技电商等12个三产在谈项目跟进联系,推进合作商谈,力争取得共识。

“我们还将继续采取“云招商”的方式,不断促进一批客商资源的涵养以及涉及宜宾新兴产业的大项目能够陆续落地宜宾,按照宜宾市委市政府“一企一专班”的要求,抓好服务和保障,促成一大批投资落地宜宾,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建成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做贡献。” 宜宾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全力做好重大产业研判、重大项目跟进、重大活动组织、重大任务督办等工作,超前谋划,精心部署,以更深的谋划、更多的准备,为疫情解除后,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基础。

宜宾日报记者 陈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