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世界需要“中國經驗”——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戰“疫”成效

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態勢不斷向好。近日,世衛組織疫情考察組長艾爾沃德在《紐約時報》等多家國際主流媒體發聲,讚揚中國戰“疫”的速度、決心和力度,呼籲各國以中國為榜樣,學習中國的應對措施。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外媒不斷聚焦中國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認為中國政府採取“最勇敢、最靈活和最積極的”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有力措施保障戰“疫”成功

一個月來,中國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從2月4日的3887例,下降到3月6日的99例。中國戰疫成果取得世界認可。

《經濟學人》3月5日發文稱,中國防控疫情取得了巨大成功。新增病例的下降歸功於中國動用人力和技術,進行了精準隔離。世界衛生組織敦促所有報告病例的國家學習中國,儘可能地展開新冠病毒檢測。

《科學》雜誌3月6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採取的果斷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扭轉了病毒迅速傳播的態勢。“由於積極應對,中國避免了數十萬例感染。”

文中稱,中國做到了許多公共衛生專家認為不可能的事:控制傳染性極強的呼吸系統疾病的傳播。艾爾沃德表示,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堅決、最迅速、最強有力的措施來控制疫情。封鎖武漢交通通道“有效地阻止了感染者流向中國各地。”

文章關注到,中國政府還在約1周內建成了兩所醫院,並從全國調遣醫護人員支持湖北。為了追蹤確診病例的接觸者,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嚴格的“隔離”措施在全國開展,包括取消賽事,關閉劇場、學校和商業活動。任何人外出都要戴口罩。

文章稱,中國有著非凡的能力,可以迅速組織人力開展大規模的工程。這在其他國家很難做到。

中國經驗值得世界學習

截至3月7日12時,中國以外94個國家累計確診病例已超21000例,疫情在中國以外的蔓延態勢引人擔憂。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中國的經驗有多少是可以複製的?艾爾沃德表示,在中國90%的地區,都能做到確保國民瞭解病毒、擁有迅速響應機制、識別密切接觸者。他呼籲各國學習中國防疫舉措。

《紐約時報》4日發表題為《中國的新冠戰役:7個重要經驗》的文章。艾爾沃德受訪指出,免費病毒檢測和確診病例的免費就醫,是中國的成功經驗之一,美國應對這一做法予以認真考慮,避免民眾因擔心醫療費用而拖延檢測和就醫,造成病毒肆虐的災難性後果。

文中指出,中國經驗還包括建立“發熱門診”、迅速隔離感染者、鼓勵在線醫療、關閉學校、為隔離在家的人們配送醫藥和食物等。

“中國經驗的關鍵是速度——速度就是一切。”艾爾沃德在接受美國沃克斯網站採訪時指出。對感染者的識別和隔離、對接觸者的追蹤進行得越快,對疫情的阻擊就會越成功。“中國的另一個重要經驗就是,無論情況如何,只要靜下心來,擼起袖子,開始進行有系統的病例識別和接觸者追蹤工作,就一定可以扭轉局勢,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科學技術成防疫急先鋒

外媒稱,在中國的防疫戰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包括在線醫療、生活用品的無接觸配送、疫苗的研發、密切接觸者的檢測、體溫檢測等等。

BBC報道稱,中國將救援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技術用於防疫。“在與新冠病毒抗擊的戰鬥中,中國部署了消毒機器人、智能頭盔、配備熱像儀的無人機和先進的面部識別軟件。”

半島電視臺發文稱,在抗擊此次疫情中,中國及時開發新應用程序,人們根據乘坐飛機或火車出行的記錄,可以查詢自己是否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

CNN注意到,“無接觸配送”在疫情期間讓更多人心安。例如,一些外賣平臺利用機器人將食物從餐廳送到外賣配送員和顧客手上。醫院等高危區域還投入使用了無人駕駛機器人,將所需用品運送到醫務人員手中。

《印度教徒報》發表文章指出,技術還幫助很多人減輕疫情期間的壓力。中國的學校停課不停學,數百萬學生每天通過直播軟件上課。疫情下的許多行業仍然保持繁榮,包括健身、廚藝和音樂等線上課堂。

守土有責 萬眾一心打贏防疫戰

疫情如令,責任如山。在這場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戰鬥中,中國人民的團結信念和責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

《紐約時報》指出,超4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志願者們“確實把自己當成保護其他中國人以及世界各國民眾的前線戰士” 。

艾爾沃德對《科學》雜誌表示,在北京、深圳、廣州、成都和武漢,世衛組織考察組考察了醫院、實驗室、企業、市場、火車站和政府辦公室。“每到一處,見到的每一個人,你都能感受到團結和責任感——他們正在打響一場戰爭,守土有責。”

艾爾沃德和其他考察組的科學家們對話了數百中國民眾,結果“人人都同意所採取的措施” 。他希望中國目前的成功能夠鼓舞其他國家迅速採取行動。(徐祥麗、崔越)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