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沙漏遺愛


因受戰亂、制裁影響,塞經濟長期低迷不振。

塞爾維亞政府將融入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進程作為外交的首要戰略目標,重視同美歐大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堅持睦鄰修邊,積極參與區域合作。注重開展經濟外交。

塞爾維亞是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國,北部為多瑙河平原,多瑙河橫貫東西;南部多山脈、丘陵。塞爾維亞最高點是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Daravica(達拉維察山),海拔2656米。

塞爾維亞族為塞爾維亞的主要民族,其他少數民族包括阿爾巴尼亞族、匈牙利族、穆斯林族(不認同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波斯尼亞族、羅姆族、克羅地亞族、斯洛伐克族、保加利亞族、羅馬尼亞族等。其中,阿爾巴尼亞族主要居住在科索沃自治省,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則是多民族聚集區。


賽爾維亞不僅對中國免籤而且消費水平很低,甚至比東南亞一些熱門旅遊國泰國,越南更低。旅遊性價比很高,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國家。賽爾維亞不僅對中國免籤而且消費水平很低,甚至比東南亞一些熱門旅遊國泰國,越南更低。旅遊性價比很高,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國家。

交通

從國內飛塞爾維亞一般就是飛抵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至少從上海飛票價約2000元單程。因為國內還沒有直航,所以一般都需要轉機,一般在俄羅斯中轉,整體航程差不多在15個小時左右,飛行時間12個小時左左右

塞爾維亞國內交通也很便利,有電車公交,大巴和火車,票價水平和國內相當。

景點

塞爾維亞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有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烏日策,滋拉蒂博爾等等。在貝爾格萊德這樣的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城內走著都能看到中世紀的的建築,古老的建築保持得很好。

在山區城市則是寧靜自然,物價低廉,典型的歐洲田園風情。


冷於冰視聽


去過兩次塞爾維亞,一次冬天,一次夏天,總共只呆了一個多月,不敢說有多瞭解,只說我根據所見所聞理解的塞爾維亞。

一是物價便宜,就算是貝爾格萊德也沒國內一線城市物價高,目測是歐洲除了烏克蘭最便宜的幾個國家了。


二是城市建設有明顯的共產主義實用主義風格,貝市的東岸,尼什除中心步行街的外圍,克拉列沃,扎耶查爾莫不是如此,也就新帕扎爾呈現明顯的土耳其風且有些髒亂差。

三是失業率挺高的,特別是年輕人,在貝市住過5個不同的hostel,更那裡的當地青年的交流了解的,很多都是找不到對口工作才來旅社做零時工作的,且青年工資比較低。我和一個當地一個很喜歡中餐的青年去吃中餐(差不多3歐的快餐),聽他說他們只在有什麼要慶祝才吃,因為太貴了。
四是風景真的很不錯,特別是冬天去南部山區的時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路上都是銀裝素裹的山,難以忘記。當地的歷史人文景點都很不錯,很多都沒門票。


醉美旅行


我去過一次塞爾維亞,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物價很便宜,而且現在對中國免簽了。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去歐洲窮遊的好選擇。下面就簡單介紹下這個國家:

1.基本信息:

塞爾維亞是一個內陸國家,位於歐洲中部和東南部。

塞爾維亞的官方名稱是塞爾維亞共和國。

它與波斯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匈牙利,馬其頓,黑山,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接壤。

官方語言是塞爾維亞語。

截至2016年,塞爾維亞人口估計為7,09萬人。

塞爾維亞的國家貨幣是塞爾維亞第納爾。

貝爾格萊德是塞爾維亞的首都,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東歐和西歐道路交匯的重要交匯點。其他主要城市有:諾維薩德,尼什和克拉古耶瓦茨。

在談到自然資源時,塞爾維亞是歐洲的真正寶石。它不僅有高山,廣闊的平原,還有巨大的森林和美麗的洞穴。森林佔土地總面積的30%左右。

塞爾維亞有70種哺乳動物,包括鹿,狐狸,狼,野豬和熊。

米朱爾山海拔2,169米,是塞爾維亞的最高峰。

2.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

塞爾維亞有5個國家公園。

多瑙河鐵峽谷,是這個國家最美麗的景點之一,多瑙河在這裡寬廣的河面頓時變得狹窄和兇猛,這裡成為歐洲最大的峽谷。

塞爾維亞擁有巨大的歷史遺產,尤其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堡壘和城堡。修道院是塞爾維亞最重要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它們建於12世紀和17世紀之間。

白色天使是米勒希娃修道院中塞爾維亞文化中最著名的壁畫之一。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白色天使的照片作為第一個衛星廣播信號,從歐洲發送給了美國,以作為和平與文明的象徵。

米羅斯拉夫的福音書寫於1180年,是塞爾維亞最古老的手稿,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登記冊。

位於塞爾維亞東部的加萊裡烏斯宮是一個著名景點,是羅馬晚期強化宮殿的建築群,由當時的皇帝在3世紀末和4世紀初修建的,主要佔地10英畝。

在3世紀和4世紀,多達18位羅馬皇帝出生在塞爾維亞的地區。

3.其他的有趣事實:

尼古拉·特斯拉是被譽為男性歷史上最聰明的頭腦之一,是塞爾維亞人。

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位於貝爾格萊德的中心區域。博物館的材料根據美國法院的判決抵達貝爾格萊德,該法院宣佈特斯拉的侄子薩瓦·科薩諾維奇為唯一合法的繼承人。這是唯一的博物館。在世界上保留著尼古拉·特斯拉的原始和個人遺產。

瑪麗奇是塞爾維亞的物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物理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

伊沃·安德里奇是塞爾維亞唯一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他於1961年獲得了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

喜歡網球的朋友應該知道,諾瓦克·德約科維奇來自塞爾維亞。他贏得了12項大滿貫單打冠軍,歷史上第四位,並且在ATP排名中連續223周排名第一。

塞爾維亞是世界上最大的覆盆子出口國。它為國際市場貢獻了超過30%的覆盆子。

世界上最昂貴的奶酪普勒,每0.45公斤價值576美元。現在金必文等奶酪都非常昂貴。但他們跟普勒奶酪比起來就小巫見大巫了。普勒是塞爾維亞用驢奶製作的極為罕見的奶酪,最近被命名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奶酪。

塞爾維亞鐘錶製造業比瑞士鐘錶業更老。

在世界範圍內被接受和使用的唯一塞爾維亞詞是“吸血鬼”。

大多數塞爾維亞姓氏以“奇”字結尾,這和克羅地亞人一樣,而奇在當地語言中,意思是某某的後代。

塞爾維亞人經常互相訪問,與家人保持密切聯繫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塞族人是世界上最熱情好客的人。


王不宇看世界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甚至是歐洲國家,對於中國遊客都逐漸開放免籤政策,塞爾維亞就是其中一個。正是因為免籤政策的推行,讓更多國人想去了解或者有機會前往這個之前只在歷史書上看到過的國家,我們便是在去年走進了塞爾維亞。

說到塞爾維亞的歷史,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南斯拉夫。當年南斯拉夫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六個國家聯合組成。拿著一本南斯拉夫護照,就像現在拿著美國護照一樣,足以可見其顯赫的實力和地位。

直到現在在塞爾維亞,人們依然能看到很多與南斯拉夫有關的印記。比如位於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裡面展示著各種珍貴的歷史影像和照片;還有其領袖人物鐵托墓,安放在那裡受世人瞻仰。

我們在塞爾維亞參觀了兩個城市,除了首都還有它的歷史名城尼什。塞爾維亞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安全,人民也比較和善,綜合物價水平就歐洲而言水平較低,是一個性價比偏高的地方。所以,我們推薦對歷史和軍事有興趣的朋友,親眼去看一看。畢竟不用簽證,可以說走就走。


我帶爸爸看世界


第一次去,走了一些塞爾維亞必去的景點,包括貝爾格萊德中的卡拉麥噶丹城堡,還有歐洲最大的東正教教堂聖薩瓦教堂。也去了南部的工業城市烏日策,中途還去了那個著名的木頭城。當然,還去了我們被炸燬的大使館去憑弔。

而第二次去,我是奔著德約科維奇開的那個餐廳去的。小德的餐廳門口掛著中國和塞爾維亞的國旗,而且留言簿上有很多中國的球迷。所以,他的生意是非常成功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塞爾維亞目前還不能夠用銀聯取款,大家出發之前最好是換一些歐元,不過像我這次,就沒有換,還是在共和國廣場的貝爾格萊德大學旁邊的一箇中國餐館換的,大姐一家是浙江人,人很好,菜也做的不錯。


本來世界觀


雖然相隔萬里,不過塞爾維亞算得上歐洲與我們相當親密的國家之一了。對於塞爾維亞,主要的印象來自於當年南斯拉夫的歷史,還有就是體育領域的塞爾維亞健兒。地處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也是區域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國家,更是如今巴爾幹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

雖如當年的南斯拉夫一般,今天的塞爾維亞也被稱作“巴爾幹之虎”,但其經濟實力發展得並不怎麼樣。塞爾維亞以三多三少出名,三多指的是美景多、帥哥美女多與Kafana多;而三少指的是人少、汙染少還有花費少。隨著塞爾維亞整體形勢的安寧,這個古老美麗的東歐古國受到了越來越多外國遊客的青睞。

塞爾維亞總面積超過8.8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870多萬,從2000年前後開始,塞爾維亞的人口一直都在減少,這種現象,即便是在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的歐洲也是相當罕見的。地處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有多瑙河流經,原本也是沿海國家的塞爾維亞,由於黑山離開而變成了一個內陸國家。塞爾維亞的面積與人口,在歐洲其實都不算太大,而在東南歐地區,倒是名列前茅。

由於特別的地理位置,使得塞爾維亞成為東歐、中歐與西歐之間往來的要衝,也是歐洲與近東、中東之間的陸路必經之地。塞爾維亞除了北部三分之一屬於多瑙河流域平原,其他中南部地方几乎都是山地丘陵地帶,只有河谷等少數區域有平原。這裡四季分明,降水量中等,被稱為巴爾幹半島上的十字路口。

早在6000多年前,塞爾維亞境內就出現了當時歐洲比較大規模的村落,歷史起源相當早,拜占庭帝國時代,當地人開始信奉東正教。而塞爾維亞最廣為人知的歷史,就是南斯拉夫時代。無論是南斯拉夫王國還是後來的南斯拉夫聯邦,都是巴爾幹半島首屈一指的強國。尤其是南斯拉夫聯盟,更是當時世界上罕見的既不靠美也不投蘇的國家,經濟與軍事實力強悍,被稱為“巴爾幹猛虎”。

不過,南斯拉夫在鐵托以後迅速沒落走向消解,1992年以後就只剩下了塞爾維亞跟黑山兩個國家。由於西方各國的不斷干涉,塞爾維亞處境艱難,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塞爾維亞更遭到了北約的轟炸。如今,科索沃問題仍舊是東歐地區最熱點的問題之一,也是塞爾維亞與西方各國之間來往的癥結所在。從當年的巴爾幹猛虎核心,到如今的舉步維艱,塞爾維亞的遭遇更多的是人禍而非是天災。

由於黑山的離去,塞爾維亞被圍成了個內陸國,其境內除了銅礦、鋰礦與鉬礦儲量比較大,森林與水利資源比較豐富之外,其他自然資源都較為匱乏。更因戰爭破壞以及長久以來西方的壓制影響,當年原本相當富足的塞爾維亞如今是歐洲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塞爾維亞的農業與工業基礎條件比較好,但被破壞得尚未恢復到原本的水平,目前塞爾維亞的經濟總量不過500多億美元,人均GDP也僅有7000多美元。

不過塞爾維亞歷史悠久,加上這裡地處東西方往來要衝,擁有的各種文化遺留非常豐富,而且這裡也擁有相當壯麗的自然景觀。塞爾維亞盛產俊男美女,維密天使向來不缺塞爾維亞佳麗的身影,而在體育界,塞爾維亞也是十足的強者。多年來,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塞爾維亞,因為生活成本較低,吸引了很多外來遊客,旅遊業發展迅速。

塞爾維亞,多災多難卻依舊古老而美麗。


澹奕


從歷史到當下,塞爾維亞在歐洲屬於“憋屈”的國家,既不被周邊“兄弟”尊敬,又不被歐洲主流接納。從地緣看,如今的塞爾維亞被昔日兄弟“封住”南下與出海的通道,周邊全是歐盟和北約成員或準成員。

塞爾維亞共和國地處巴爾幹半島中北部,四鄰八國:有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科索沃、黑山、波黑和克羅地亞,其中5個曾是“一家人”。2006、2008年黑山與科索沃相繼獨立,塞爾維亞成為無出海口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和人口減至7.74萬平方公里、705萬(2016)。

全境多山,地勢南高北低,北部是伏伊伏丁那多瑙河沖積平原,中部、南部山地、丘陵為主,中西部和東南部集中了主要的山脈。境內有多瑙河、薩瓦河等多條河流,水力資源豐富。2016年實現GDP377億美元,貧困率25.4%,預期壽命75.4歲

全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冷,春秋怡人,全年雨量充沛且季節分佈較均勻,年均降水800-1200毫米。

族群構成在21世紀頭10年兩次變化後基本穩定,塞爾維亞人佔83%,匈牙利人近4%,波什尼亞克族近2%,再有黑山、吉普賽、斯洛伐克、瓦拉幾亞等族裔。居民中85%信奉東正教,他們以東正教聖誕和新年為最重要節日,5.5%是天主教徒,再有穆斯林、新教徒。

塞爾維亞語為官方語言,書寫採用西裡爾字母,各族裔中亦使用本民族語言,英語普及率達40%,不少人懂俄語、德語。

該國曆史始終是在“大塞爾維亞”主義膨脹和被掣肘打壓之間循環,塞爾維亞人在歷史舞臺上重複演繹著悲劇英雄的角色,他們抵抗強敵,復仇犧牲,變換的只是時代背景。

公元7世紀,南遷的一支斯拉夫部落最後定居今塞爾維亞、黑山、波黑交界處,以此發展為雛形國家“受洗禮的塞爾維亞”,此後又在東部的拉什卡形成新中心,出現塞族第一個王朝奈馬尼亞。14世紀中葉,杜尚把王朝擴大到空前規模——從多瑙河到愛琴海,成為塞爾維亞歷史鼎盛而短暫的一章。

1389年,土耳其蘇丹率奧斯曼大軍,在科索沃平原同塞爾維亞拉扎爾統領的聯軍決戰,成千上萬的塞族戰士獻身沙場,後人賦予這次悲壯而絕望抵抗的精神意義遠超戰役本身的歷史影響——科索沃戰役神話成就了塞爾維亞人的世界觀:寧可犧牲,絕不屈服。

1459年,貝爾格萊德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塞爾維亞王國正式滅亡,塞爾維亞人、或者說南部斯拉夫人在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夾縫中生存,奧斯曼帝國統治近5個世紀。

1878年,柏林會議承認塞爾維亞獨立。1918年,第一個南斯拉夫誕生,它以集權的王國將該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統一起來。1941年德、意入侵,南斯拉夫人民在以鐵托為首的南共率領下,經過4年艱苦卓絕的民族解放戰爭,迎來第二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的聯邦國家。

南聯邦實行民族平等和自治政策,克羅地亞人鐵托時時處處制約“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佔全南人口36.3%(1987年)的第一大民族塞爾維亞人難以“出頭”。

20世紀90年代初,南斯拉夫各民族分離傾向達到高潮,前南先後發生克羅地亞、波黑和科索沃三場戰爭,包括1999年南聯盟慘遭北約78天轟炸,塞族不幸成為失敗加失意者。

1991年底,南斯拉夫聯盟僅剩下塞爾維亞、黑山加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2003年它改國名為“塞黑”,2006年黑山獨立,2008年,科索沃在聯合國/歐盟監管近10年後獨立,曾經的三個南斯拉夫如過眼煙雲。


ruixuezhaofeng


塞爾維亞在哪裡?

塞爾維亞位於歐洲南部地區,與許多其他歐洲國家接壤。塞爾維亞首都是貝爾格萊德,也是塞爾維亞最大的城市。在地理面積上,它是世界上第111大的國家,擁有近30000平方英里的土地。

地理

塞爾維亞與其他8個歐洲國家接壤:南部是科索沃、馬其頓和黑山,西部是波斯尼亞和克羅地亞,北部是匈牙利,東部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

塞爾維亞的地理位置與其他歐洲國家非常相似。它有肥沃的山谷和山脈,塞爾維亞比它的鄰國多山。它的山脈是巴爾幹山脈,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之間的天然屏障塞爾維亞的最高點是德拉維戈山,海拔700英尺。

由於該國大部分地區因山巒眾多,自然湖泊稀少且崎嶇不平。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天然湖泊都可以在伏伊伏丁那找到,伏伊伏丁那是塞爾維亞最北部的一個自治省。

然而,由於一個人造水壩,塞爾維亞聲稱有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命名為DERDAP。它的面積跨越98平方英里,是由杜納貝河上的一座水電大壩造成的。

塞爾維亞是一個被稱為潘諾尼亞平原的廣闊洪泛平原的發源地,該平原位於與羅馬尼亞、克羅地亞和匈牙利接壤的北部邊界,向南延伸至貝爾格萊德。

塞爾維亞的氣候分為北部和南部在北方,夏天通常是非常潮溼和炎熱的,冬天通常是寒冷的,而在南方,夏天是炎熱和非常乾燥的,冬天不僅寒冷,而且非常多雪。

人口

塞爾維亞約有700萬人口,是世界上第一百零四人口最多的國家。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人口大多是同質的,近90%的公民認同塞族人,混雜著匈牙利人、羅姆人和波茲尼亞克人等不同種族。

該國的宗教也主要是同質的,近85%的人口認為是塞爾維亞東正教的一部分。其他著名的宗教團體包括羅馬天主教徒,約佔總人口的10%,主要集中在伏伊伏丁那省。


走進伊拉克


時至今日,中國人前往歐洲時仍需要辦理簽證,儘管某些國家對中國放寬了簽證制度,但在停留時間等問題上還是有所限制,還達不到免簽證的程度。不過,從2017年開始,已經有一個歐洲國家率先對中國推出免簽證制度,開歐洲各國對華免籤之先河。這個國家,便是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是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家,與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黑山、波黑、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等8國接壤,國土總面積為8.8萬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為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是個多民族國家,總人口約為885萬(含科索沃),其中塞爾維亞族佔比超過2/3,阿爾巴尼亞族佔比超過18%,主要信仰東正教。



塞爾維亞族屬於南斯拉夫人的主要支系,早在6-7世紀時,便開始定居於巴爾幹半島薩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10世紀中葉,塞爾維亞人建立起附庸於拜占庭帝國的小王國,1190年獲得獨立,並在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時期(1331-1355年),達到勢力的巔峰。此時的塞爾維亞王國,佔據巴爾幹半島近2/3的領土,是當時東南歐各國的霸主。


塞爾維亞的強勢崛起引起奧斯曼帝國的恐慌,為了削弱及至最終消滅這個強敵,土耳其人持續不斷地進攻塞爾維亞王國,最終憑藉1399年的科索沃戰役,將其徹底擊潰。經此一役,塞爾維亞王國的實力嚴重衰落,先前被其征服的各國,也紛紛宣佈獨立。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包括塞爾維亞在內的整個巴爾幹半島,並統治該地長達5個世紀。



塞爾維亞被征服後,大批塞族人為擺脫奧斯曼帝國的政治壓迫和宗教迫害,紛紛逃往隸屬於奧地利帝國的匈牙利和克羅地亞,尤其以塞族起源地-科索沃的情況最為明顯。而奧斯曼帝國出於製造民族矛盾、瓦解塞族人抵抗意志的需要,也不斷地將阿爾巴尼亞族(信仰伊斯蘭教)遷入科索沃定居,由此為該地區的分離活動埋下伏筆。


在接受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期間,熱愛自由獨立的塞爾維亞人從未放棄過抵抗運動,尤其是當帝國陷入衰落後,這種抵抗運動便更呈如火如荼之勢。經過1804年、1815年兩次革命,塞爾維亞迫使奧斯曼帝國給與它高度自治權,隨即在沙俄的協助下,於1878年獲得獨立。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1913年)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被巴爾幹同盟擊敗,被迫放棄巴爾幹半島大部分領地,而塞爾維亞則趁機收復科索沃。



一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帝國瓦解,塞爾維亞趁機在巴爾幹半島上擴充勢力。1918年,塞爾維亞聯合先前已經獨立的黑山,以及先前被奧匈帝國統治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等地區,組建起聯合王國,並在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二戰期間,南斯拉夫遭到軸心國的瓜分,就塞爾維亞本身來論,伏伊伏丁那地區大體被匈牙利侵吞,科索沃被阿爾巴尼亞兼併,其他地區則被德國佔領。


1945年,鐵托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驅逐侵略軍,並將原南斯拉夫地區重新整合在一起,組建起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實力一度很強大,堪稱除中蘇之外,全球第三大社會主義強國。南聯邦存在46年時間,因為各民族內部矛盾甚深,導致南共政權終結後,各個加盟共和國紛紛宣佈獨立,唯有塞爾維亞與黑山依然聯合在一起,並在1992年組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2003年,南聯盟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並約定在2006年舉行全民公投再定聯盟前途。結果,黑山按照全民公投的結果,在2006年6月3日宣佈獨立,聯盟就此解體。2天后,塞爾維亞也被迫宣佈獨立。如今,塞爾維亞處在進一步分裂當中,科索沃在事實上已成為獨立國家,並得到包括美英法德等在內的107個國家的外交承認,塞爾維亞若想收回科索沃,重新實現統一,基本上已無可能。


自從中、南在1955年1月2日正式建交後,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順利,等到塞爾維亞宣佈獨立後,中、塞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得到發展。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向支持塞爾維亞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不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並呼籲雙方在國際法框架內通過談判尋求妥善解決辦法,這種做法令塞爾維亞甚是感激。



隨著中塞關係的持續發展,近年來到塞爾維亞旅遊、經商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有力地拉動了該國經濟的增長。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人來塞,塞爾維亞政府宣佈從2017年1月15日起,中國公民將免簽入境該國,最多可停留30天。由此,塞爾維亞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對中國免籤的歐洲國家,意義十分重大。


資料來源:《列國志:塞爾維亞和黑山》


文史磚家


男籃世界盃正在我國熱火如荼的舉行中,在決出的八強球隊中,塞爾維亞以場均96.4分名列第一,塞爾維亞的奪冠概率居然比擁有“夢之隊”的美國還要強,這和塞爾維亞的國力和經濟形成了強烈反差。塞爾維亞屬於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國,和黑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交接,其國土面積約8.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塞爾維亞深受其害。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塞爾維亞成為這屆籃球世界盃的奪冠大熱門。

塞爾維亞首都是貝爾格萊德,它也是曾經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最開放最富裕的南斯拉夫聯邦首都。2016年,塞爾維亞進行的一次民調中,鐵托被認為是塞爾維亞最好的領袖。沒錯,上世紀60~70年代是南斯拉夫最黃金的時刻。塞爾維亞也在近現代的戰爭中佔了很多閃光點,例如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7月28日,奧匈帝國就向塞爾維亞宣傳,這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塞爾維亞更是三面受敵。1941年4月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後者被肢解。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開始抵抗納粹德國。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鐵托在其支持下成為塞爾維亞最高領導人。南斯拉夫也正是在鐵托的帶領下成為東歐中比較富裕的國家。然而鐵托去世後,其內部矛盾開始激化,這也導致了南斯拉夫的解體。1999年,塞爾維亞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攻擊。2003年,南斯拉夫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