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阿君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也没有谁每科成绩都是优秀。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在面对困难、压力、痛苦、磨难的时候,很多人本能地选择逃避。而时间证明,逃避是一种巨额高利贷。你所逃避的,总有一天需要变本加厉地偿还。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感情深处,你侬我侬,誓言凿凿,永远永远……可是啊,不要轻易说永远,人生哪有永远?所谓永远,常常走不了多远。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听某网络电台,总有某“大师”的声音在回荡。客观地讲,“大师”所讲内容深入浅出,亦有价值。可惜,大师总是说,我当年如何如何,一副怕被世人忽视和遗忘的样子:我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引起热烈反响,我和某德高望重的大师成为莫逆之交,我的著述今天仍一纸风行,我当年是最年轻的教授、最年轻的某某级官员,我被某权威媒体评为影响世界的文化名人之一,我为某名胜古迹题词,我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热烈追捧,我……于是,“大师”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夹杂着噪音。不论何样人物,一旦露出浅薄相,吃相就不太好看。悲哉!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有一种人,自诩是个人物,而其实际身份不过是给所谓的大人物送个信儿、打打杂、开开车之类。没事对着别人吐着烟圈吹着牛,讲讲自己如何风光、如何有见识,一副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姿态,再夹杂以“别小看咱,咱可能通天”之类的豪言壮语,试看天下谁能敌?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公交车上,一位大妈带着孙子出行。旁边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禁不住发问:“孩子多大了?”大妈答:“4岁多了。”大爷表情三分羡慕七分苦楚,“我那儿子,都四十多了,也不要孩子!”大妈问:“四十多还不要孩子?他结婚了吗?”大爷说:“结了10多年了。”大妈厉声高叫:“不要孩子结什么婚!”大爷点头附和:“就是就是。”

中国式家长因观念出奇的一致,总能同仇敌忾。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没有优秀的人文素质作为内核,再好的教育条件培养出的也不过是浅薄、自私、蒙昧、庸俗的个体。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名与利令人膨胀,让人不知道我是谁。直到某天跌落自己虚设的云端,被生活被打为原形,才能正确认识自我——以前不过是头戴乌纱或褡裢里装了些银子,因而备受尊敬的驴子。除掉乌纱或银子,不过是一头极普通的驴子。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一个人应减少杂念,减少负担,不论精神、劳务、经济负担,应该承担的绝不含糊,并非分内的适可而止,但绝无必要大包大揽。别人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创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需要防止无限的情感勒索和道德绑架。

在人生这所学校中,没有谁一直都是学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