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農民可能都發現了,現在的農村基本上還都是按照姓氏居住,而且從村名上就不難看出,像以“張莊”“李莊”“徐莊”等命名的村子不少,或許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還不清楚,其實聚集到一個村子的同姓人最早的時候,祖上一般都是有血緣關係。老話說人多嘴雜,人多了,有時候同族之間也會有矛盾,古人為了讓整個家族和諧相處,一般都喜歡用家族的各種家規做約束。

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當然了,有些村子有些姓氏本身人數可能並不多,可能沒有太系統太完善的家規,但一般有會有家訓,這些口口相傳的家訓用來約束本家子孫後代的行為。由於定家訓或者家規的時候都是按照當時人們的觀念和行為習慣來定的,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有些放在今天可能會顯得比較迂腐。加之家訓一般都是約束人們言行舉止的,所以農村的後人們大都不喜歡,也就不再遵循了。

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在諸多的家訓當中,有一個比較通行的說法叫“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對於這樣的說法,現在很多人都覺得不以為然,就連傳統的農村,能用其來當做行事準則的也不多了。不過回頭看的話,這個說法至今受用,如今無人重視所帶來的“惡果”也已經初步出現了,值得深思。那何謂“4不吉”呢?

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第一、不修德,染上惡習

農村的老祖宗認為家庭是由人組成的,所以家庭要興旺,勢必家裡的成員都能修德立身,這樣才能福及全家,反之,如果家裡有人缺少立德之心,不嚴格要求自己,染上了惡習,整個家都會被拖累。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樣說有點誇張,可農民如果回頭看看自己所在村子,這樣的例子並不少,有些家庭本來生活的挺不錯,就是因為出了個賭博、偷盜、搶劫等幹違法勾當的人,導致家裡的狀況急轉直下,最後成了方圓左近村子裡的反面教材。

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第二、兄弟姊妹反目,總盼人窮

可能大道理誰都會講,而且打小起,農民也都喜歡給自己的子女們講一個筷子被折斷,十雙筷子抱成團的故事,但說來說去作用似乎不大。現在農村的兄弟姊妹之間離心離德的不少,有些住在一個村子的兄弟見面了都不怎麼打招呼,很多因為彼此之間經濟上的來往而彼此心裡有怨。若不是因為農村老家的父母還健在,還有回去的必要的話,有一些兄弟姊妹可能就不來往了,盼著彼此窮,是一部分人心理的真實寫照。

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第三、夫妻離心

古人說“男人是耙子,女人是匣子”,這句話就道出了農村家庭當中分工的問題,不管是以前農民在家種地還是如今普遍出去打工,男人都是負責往家裡輸送,女人呢,則負責把男人輸送回來的物資、錢財看好,這樣的話生活會越過越好。不過現在農村很多年前夫妻已經做不到彼此信任了,各自有各自的心事,各自掙各自的錢,各自存起來。有時候因為有些沒的還大吵大鬧,進而演變為離婚,現在每個村子離婚的農村夫妻都不少。

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第四、父母不慈,子女不孝

古人十分重視孝道,就連普通的農村家庭,也有“無不是之父母”的說法,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樣說太過於絕對,並不值得提倡,但是父母盡心照料子女,子女全心孝順父母這一點是沒毛病的。可是隨著“父母不靠子女”“誰生的誰養”“沒義務帶孫子”等觀念深入農民心裡,很多兩輩人之間的矛盾也出來了。於是“活著不孝,去世亂叫”頻頻出現在農村,彷彿孝順只成了一種形式,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大家都很自私。

古訓“4不吉進門,輕則敗重則亡”,如今無人重視,“惡果”初現

看到這裡,相信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農業社會,古人會把這4樣看成“4不吉”了吧?至於說“輕則敗,重則亡”的說法,雖然也有誇張的成分,但是也有一定的昭示作用。尤其是現在的農村,人與人之間本來就越來越獨立了,如果在缺少了上邊的這4樣,真不敢想會有什麼別的後果,畢竟上述的4個“惡果”誰都不願看到。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