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最大产能2000万只,我们为什么还缺口罩?

由于近期各大城市开始出具一些购买口罩的政策,就不得不来说下当下,每个人面临的口罩问题。

以下内容分享于《国际金融报》:

疫情当前,物资告急,在媒体持续更新的核实统计中,当前需要捐赠的医院依然多达140家。其中,武汉医院达到32家、黄冈达到23家、黄石7家、宜昌11家、咸宁7家、孝感11家、随州8家。除了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四川、甘肃也有医院被列在需要捐赠物资名单中。(数据截止5天前)

在当前诸多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中,《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面向社会筹集的医疗物资中,“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免洗手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溶液”成了高频词汇。

日最大产能2000万只,我们为什么还缺口罩?

图源网络

1、【医用级别物资缺口严重 情况非常不乐观】

谈及缺口问题,杭州某中小型医院采购负责人杨主管很激动。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你问缺口有多大?你算吧,我们这个小医院现在一天有大概1500个医护人员在岗。至少得给每个人戴上最普通的口罩吧,按规定4小时换一次口罩,每天要换6次,这样就是9000个了。而呼吸等科室用的N95、外科级别的口罩,我们就算省着花,一天也要消耗300到400个,还有外科级别以上的口罩,每天100个也是要的,但现在都供不过来。”

此外,杨主管还强调,“虽然疫情严重,但除了发热门诊、呼吸科,医院其他科室也要正常运转。比如,综合性医院在正常工作日的手术室,一间手术室含病人在内最少8个人,10间手术室就是80个人,一天每间房间做5台手术,这还都是大手术,这就是400个医用外科级别口罩,这些也得要保证。”

2、【医院很无奈:严格管控、四处求援】

某医院护理部护士小朱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反映,为了应对物资危机,医院对口罩等医疗设备实行数量管理。“我们护士长说,目前口罩紧缺,要我们‘每班清点,班班交管’。就是放在贵重耗材柜子里的口罩在每次交班的时候都要清点,把数字记录下来。而且,总务仓库钥匙都已经被领导收回去了,如果有需要,必须和领导汇报。”

杨主管也和记者分享了医院当前的应对情况,“现在政府把口罩生产商都接管了,统一调度。但现在不是只有我们一家医院要口罩啊,所有的医院都在喊,还有那些大医院,消耗比我们快得多,分到我们哪里够。我们只能向社会求援,看看哪里有存货可以救急。兄弟医院也都在四处求助,但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太紧缺,真的不好找。”

3、【志愿者:医用级别要求高,靠谱物资很难寻】

“物资紧缺”、“找不到可以用的”、“啥也没有”这些词被受访者多次提到。甚至,“在我和你说话的功夫,之前储存的防护服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医院就是在裸奔,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志愿者小陶向本报记者描述了当前物资的紧缺情况。

“现在前线消耗太大了,口罩就是供不应求了。表面上看起来相关社会捐赠不少,但还是以民用、军用偏多。医用口罩要求本来就高,尤其是应对新型病毒就更不能马虎。”支援武汉物资群的志愿者小郑向记者解释了当前的局面。

4、【捐赠人:交通管理严格,民间运送难度高】

除了符合医用标准的物资难以找到以外,捐赠物品的运输经历也很艰难。

众所周知,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无特殊原因,市民不离开武汉。与此同时,湖北39个收费站所入口实行交通管制,出武汉的高速口陆续封闭。随后,黄冈、鄂州等城市相继封城。

5、【运输人:搬运工和驾驶员不够,绕行路段长】

为确保物资能在第一时间送达武汉的医疗机构,不少药品流通企业的员工自愿加入了医疗物资运输队,科伦医贸物流部经理李元聪是无数“逆行人”中的一员。他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讲述,“我已经是第二次进武汉了,现在处于自我隔离期。昨天(1月28日)下午一点多,我们又送了一批物资到武汉,带着医院开的证明一起走,所以路上比较顺利。相关部门对应急医疗物资运输队都是绿灯放行,并且像我们这种定点运送物资的车辆,高速过路费全免。”

据悉,截至1月28日,运输队已向疫区运送科伦捐赠的防护服6000件、口罩40000余个、消毒液近5000瓶、医用手套约20000只,并接受多支救援队的协助请求,全力护送医疗物资安全、快速抵达前线。

6、【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动员一切力量驰援】

环顾此次疫情救助,还有不少医药企业和科伦一样医者仁心、出钱出力,用蓝帆医疗某员工话语表述,“国家大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国内物资不够用的情况下,复星发挥企业优势,集结国际力量。1月28日,复星医药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当日凌晨1点45分,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LH8404航班抵达上海浦东机场,飞越9000公里,卸下5万套防护服。其中部分物资当即驰援前往武汉。这是复星在全球紧急采购、调配的第一批疫区急需医疗物资,也是首批抵达上海的海外调配物资,后续物资也在持续运送中。

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强调,复星医疗集团已经奋战在最前线,在武汉,济和医院已经成为专门医院。企业的药品、器械、诊断企业也在积极快速响应,Gland、美国公司、欧洲公司、Breas、建优成业、复星长征、复创、复宏汉霖、万邦、药友、奥鸿等各个企业都在行动。所有海外复星机构、合伙人、团队都在争分夺秒寻求物资资源。

7、【

我们为什么缺口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日最大产能在2000万只以上。但是,为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急,举国发生了一“罩”难求的现象?

日最大产能2000万只,我们为什么还缺口罩?

图源网络

在一个救援物资群,有群友感慨,“不管什么医院,都会有一定数量的物资和药品作为应急用品。但当前如此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面前,一般的医疗储备根本不够用,所以急缺口罩是正常的。但是,透过此次公共卫生事件可以看出,城市应急能力还有很大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产业布局上,绝大多数的医用防护用品都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诺大的武陵山区,竟然没有可以应对危机的口罩生产企业,而偏远山区,更是什么都没有。政府、医疗机构干着急,老百姓更是不知所措。”

还有人表示,“无论是厂商、供应商、相关单位、药房、医院、群众,都存在防疫松懈。防火防震防洪常听说,防疫呢?大众防疫意识薄弱、医用护理产品受轻视,从一般消费者到医护人员,基本无应急保障准备。在此次疫情以前,更鲜有人关注口罩的分级分类。”

应对当前以口罩为代表的医疗物资紧缺问题,1月2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由于正值春节放假时期,防控物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要千方百计保证疫区的需要。明确要求各机关、各生产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地复工复产。当前,复工复产面达到40%。

以上问题,截止在5天前的情况,就昨天与今天新闻报道,红十字会物资发放由九州团队暂时统筹发放、也有直升飞机定投武汉灾区、军用卡车协助运输等方式。

日最大产能2000万只,我们为什么还缺口罩?

图源网络

即将立春,我们相信,春暖花开,一些都将变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