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枕》:被践踏的绣枕,大小姐的叹息,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

文|苏米

说起凌叔华,就不得不提及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凌叔华出身于高门大户,被称为“

高门巨族的兰花”。是上世纪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大才女“之一,她虽身为”大小姐“,却接受新思想,写尽了当代女性的无奈境遇与命运起伏。

凌叔华当年仅以薄薄一册《花之寺》举世闻名,小说题材多取自于女性的生存、爱情、婚姻等现状,从而赢得了 “闺秀派”的美誉。今天就以《绣枕》为例谈一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的魅力。

小说《绣枕》是以“绣枕“为线,描写了一位深闺小姐精心绣出一对靠枕,完工后将其送给白总长家,可是在送出去的当晚靠枕便被糟蹋,最终兜兜转转流落到家中佣人手中,从而暗示当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故事。

凌叔华在小说中并没有大力去描绘女性命运的曲折,而是通过场景的转换,人物的语言、神态刻画出这样一个温顺女性苦闷的心境和压抑忧郁的灵魂。

作者用委婉,细腻的笔触道出了无数个女子的命运——在男性社会中,女人永远是男人眼中的一件物品

。为了更好理解《绣枕》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叙事策略、象征意义、及“闺秀派”小说意蕴主旨这三个方面,由浅及深为大家进行解读。

《绣枕》:被践踏的绣枕,大小姐的叹息,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

1、纯客观叙事大量留白、场景并置的“快慢”节奏直击人的内心

叙事策略是小说的精髓和灵魂所在,“闺秀派”小说就很注重故事的建 构 、情节的曲折 、效果的出人意料 。而《绣枕》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作者将多种叙事方法相交叉,尤其是对心理的多角度描写形成了小说独有的魅力。

凌叔华作为女性作家,在其代表作 《绣枕》 中展示了其独具一格的心理叙事艺术。她通过“外聚焦式” 纯客观叙事,通过大量 “空白”暗示人物心理;以 “绣枕’’和 ‘‘看枕”的场景并置 ,将“慢节奏”和“快节奏”相对比,呈现出人物的状态,甚至还以 “梦境”来展示人物内心。

让人感受到凌叔华温婉清淡的叙事风格。

①“外聚焦式”的纯客观叙事,大量留白引人深思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的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最为常见的就是第三人称叙事,凌叔华在《绣枕》中就采用的纯客观叙事的手法,我们可以跟随着作者的视角了解过去,预知未来,并且可以随意的进入主人公“大小姐”的内心深处,挖掘她不为人知的私密。

我认为,在这里作者使用纯客观叙事,是想与主人公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用一种冷静的笔触,让人感觉不到作者对大小姐的感情,这不动声色的叙事,令人感到大小姐的处境更加的凄凉。

凌叔华自始至终没有直接来写大小姐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张妈,以及张妈的女儿的旁白和人物细微的表情来暗示人物内心的波澜。

比如,张妈称赞大小姐。

“这样一个水葱儿似的小姐,还会这一手活计!这鸟绣得真爱死人!”大小姐嘴边轻轻的显露一 壶笑窝,但刹那便止。

在这里,大小姐在听见张妈的称赞后想必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为自己有这般好手艺暗暗欣喜,可是这种欣喜却只是一刹那的。毕竟,对于大小姐来说,高超的女红技艺并不是令她最开心的事情,她想要通过绣枕来实现她隐秘的梦想——嫁一个好人家。既然愿望还没有实现,这时候高兴为时过早。

这不禁令人感到一种心酸,大小姐此时的情绪是节制的但又是无处言说的。

而当张妈话兴不断,点破父亲叫她绣靠枕的用意,说大小姐是红鸾星照命主,她嘴上责怪张妈胡扯 ,同时 “脸上微微红晕起来 ”。这个细微的神态也恰当地表现出大小姐的心理状态——她内心多么希望通过这个绣枕成就一桩好亲事,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的,为人称羡的生活,然而有多大的希望,便有多大的失望。这也为后文梦想的破碎做好了铺垫。

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说 “在五四作家中真正掌握纯客观叙事技巧的,大概只有鲁迅和凌叔华。”

凌叔华巧妙地运用了这种纯客观叙事技巧,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间接体现人物内心的波澜,心绪的流动,从而引发读者的想象。

《绣枕》:被践踏的绣枕,大小姐的叹息,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

场景并置的“快慢”叙事节奏

一部好的小说,它的内在节奏是有起伏的。而凌叔华就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巧妙地把握对时间的控制,时而“减缓”,时而“停顿”,时而“概略”,以此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从而表现出旧时女子的心理和命运。

《绣枕》这部小说分为两个场景,一个是“绣枕思春”,另一个是“看枕伤怀”。作者将这两个场景并置,并且以一种“慢节奏”的叙事来呈现。

第一个场景下,作者就极力渲染天气的闷热,开篇就写着“天气闷热,小巴狗只有躺在桌底伸出舌头的份儿”,“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以及“咯吱窝汗湿了一大片”,可即使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大小姐还依然低头绣着靠枕,不肯歇一会儿,可见大小姐对于这个绣枕的重视程度,其实也是大小姐对于婚事的一种热切期望。

第二个场景下,大小姐看到自己先前费尽心思绣的靠枕如今却污秽不堪,一时间百感交集。“大小姐只管对着这两块绣花片子出神,小妞儿末了说的话,一句听不清了。”此时,时间瞬间定格下来,而把读者带进大小姐的纷乱的思绪中,这里对于之前大小姐如何花费心血绣靠枕做出了细致的描写,白天绣不完,晚上绣,以至于后来害了十几天的眼病。作者把读者的视角拉到了那些日日夜夜秀靠枕的夜晚,给出了一个慢镜头,那种“无处言说”的无奈,让人不禁陷入沉思中。

这两个场景并置,相同的地方,却体现不同的心理,从而构成小说最大的冲突。令人于宁静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场景间空间未曾变化,但时间已过了两年。前面的慢节奏场景,作者笔锋一转,“光阴一恍便是两年,大小姐还在深闺做针线活。”而读者此时只从小妞儿口中了解到绣枕被糟蹋的事实,作者将这两年一笔带过,在 这两年中大小姐 的生活怎样 , 心理是如何心灰意冷小说没有描述 ,形成了文本的空白。

不难想象当初大小姐把绣枕欢喜地送到白府,肯定也是满怀期望,不知有多少个夜晚都做着甜蜜的梦,可是两年过去了,大小姐却仍然待字闺中,那个绣枕并没有为大小姐换来希冀已久的婚姻,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到了最后,恐怕也是心灰意冷了。

短短八个字,却揭示旧时代女子的人生境况:无论多温柔贤淑,心灵手巧,都无法获取幸福。命运也始终不得不依附在男人的主意间。真是无奈!

直击内心的“梦境”叙事

凌叔华作为新旧交替时期的女作家,不仅善用留空白的客观叙事风格、场景并置的“快慢”节奏叙事来暗示人物的心理,她还借用“梦境”来揭示人物的命运。

佛洛伊德说:“ 梦是愿望的表达 ,是潜意识愿望的假想满足 。梦境是心理活动的间接反映”。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文中写到,“当她把绣枕送给白府后,她夜里曾梦到她从未经历过的娇羞傲气,穿戴着此生未有过得衣饰,许多小姑娘追她看,很羡慕她,许多女伴面上显得嫉妒颜色。”

这个梦境就揭示了大小姐一个隐秘的感情:用心绣好的靠枕既然已经送到白家去了,那自己的心也随之而去,仿佛自己已经嫁入白府,过上了令人称羡的幸福生活。

作者在这里将梦境作为创作的素材,仿佛将这个梦不断拉长,可摆在读者面前的,却是梦想破碎的悲哀,毕竟这一切都只是幻境。在大小姐的潜意识中,希望自己能够嫁得好,因为那是当时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然而,梦想破碎了,终究没有实现,此时大小姐的”心“也如”绣枕“一般遭到践踏,这是作者对就是女子命运不公的一种呐喊,然而这种呐喊却也是沉默的,寂静的。随着梦一起消散了。

小说的最后,大小姐也只能“摇摇头”,只能无奈的接受这命运的安排。

《绣枕》:被践踏的绣枕,大小姐的叹息,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

2、事物的象征意义:绣枕、苍蝇、擦不干的汗渍等事物都极具深刻的象征含义,值得品味

在很多小说中,象征性意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隐喻式地表现了作家对某一问题的立场 ,是小说思想深度的支点。

凌叔华是以“绣枕”作为象征载体,《绣枕》实际上写的就是婚姻,而一提到枕头也会让人想到那句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以用绣枕来隐喻婚姻,再合适不过了。

在我看来,除了绣枕,还有闺房、苍蝇、擦不干的汗渍等贯穿小说中的细节也是值得品味的,这不是凌叔华随机的描写,而是作者的巧妙构思。下面一一来解读

“绣枕”其实兼具三种含义,并且三种含义层层递进

首先,绣枕象征着女性对婚姻的向往,是一种隐蔽的情感,是女性无声的“语言”。

大小姐身处深闺之中,即使身世不错,但是在当时也是一种“隔绝环境”,女性无法为自己发声,对婚姻的向往以及对进入男性社会的渴求都隐藏在这个“绣枕”当中。那么,绣枕就成了大小姐一种无声的表达,成为她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工具和载体。

在我看来,绣枕它本身的特性是家居用品,常摆放在床上或者椅子上,它用途的局限性其实也是暗示着大小姐的'语言"也终究得不到回应,野心与欲望也终究得不到排解,从而让人感受到大小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其次,绣枕代表着当时女性唯一的出路

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五四时期,新旧社会的交替时代。旧的传统礼法依然束缚着那些号召“女性解放”的人们,在我看来,《绣枕》是凌叔华在“女性解放”问题上做出理性思考以后,对女性的出路问题做出的回答。

《绣枕》中的大小姐不仅美貌“一个水葱儿似”的楚楚动人,而且还精通女红,心灵手巧。然而,这个大小姐却终日深藏闺中,除了一首漂亮的针线活以外,什么也干不了。她没有什么生存技能,当时的社会也不允许她从事什么工作,所有吃喝用度都得依附父母,而“针线”此时成了大小姐唯一的出路,这个出路便是婚姻。

但是女人通过婚姻,也只是从一个家庭跳到另一个家庭,始终依附于别人的女人,命运的走向该如何,可想而知。

最后,绣枕象征着当时女性的命运。

当大小姐费尽心思绣好靠枕后,绣枕被当做“媒物”被送到白家,大小姐期待它能给自己带来良缘,然而,究竟能不能成了这番亲事,也只有白家说了算。

然而,这个绣枕在送到白家的当天晚上,就惨遭践踏。作者巧妙地用仆人的口吻道出了真相:

“头一天 ,人家送给他们老爷 ,就放在客厅 的椅子上 ,当晚便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 了一大片;另一 个给打牌 的人挤掉地在上 ,便有人拿来当作脚踏垫子 用 ,好好的缎地子 ,满是泥脚印。”

小姐心里清楚 ,她交出“绣枕”的那一刻 ,她就等于将自己命运的决定权交给了男人。凌叔华的答案,我们也由此可见。女人即使表面装潢得再精致 ,或内里填塞得再充足 ,即使本人富有良好的教养 ,娘家有着殷实的家底 ,但只要处于男权文化框架之内,都无可避免地将会遭受来自男性强权的压迫和歧视 。女人永远是男人眼中或手中的一个 物件。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终究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作者对当时女性地位的不满同时也是一种哀叹。

《绣枕》:被践踏的绣枕,大小姐的叹息,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

闺房、苍蝇、擦不干的汗渍背后的象征意义也值得人深思

  • “闺房”的象征意义:小说中,两个场景都发生在深闺当中,所谓的闺房即寄存了大小姐的希冀和梦想,但也成了大小姐命运的羁绊,成了当代女性的牢笼。为何叫做”深闺“,大抵是,女性永远只能身居其后,没有话语权,不能抛头露面,所有的梦想的产生与破灭也终究在这个闺房当中。
  • 苍蝇的象征意义:小说开头,在描述夏日酷暑时,写到“苍蝇热昏昏的满玻璃窗打转”,热昏昏是苍蝇的状态,显得没头没脑,一点主意也没有,想飞也飞不起来,就只能在玻璃窗打转。这其实就暗示大小姐的命运回如苍蝇一般,即使费劲心机,也依然躲不过在原地打转的命运。
  • 汗渍的象征意义:如果你稍加留意,小说中有三处描写了的有关汗渍的细节

先是张妈,脸上一道道的汗渍,她不住的用手巾擦,可总擦不干。

接着是大小姐,这是以张妈的视角来看的,“她瞧着主人的汗虽然没有她那么多,可是脸热的浆红,白细夏布褂湿了一背脊”。

最后还写了张妈的女儿小妞儿,这次是以大小姐的视角来写。小妞儿想看大小姐的针线,但是大小姐嫌弃她脏,张妈让小妞儿去洗一洗。大小姐抬起头往窗外看,“只见小妞拿起前进额头上的汗,大半块衣襟湿都湿了”,“她低头看见自己的胳肢窝,汗湿了一大片。”

三个人的出场都有着关于'"汗渍“的描写,在我看来,从这个小细节我们可以再次看到凌叔华的细腻,大小姐汗渍没那么多,小妞儿湿了一大片,而张妈的汗渍却总擦不干。用汗渍其实也暗示同为女性,却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对于大小姐来说,毕竟出身好或许还能找个出路;对于小妞儿来说,命运的弓箭正在朝她射去,而她却仍然不自知,未免让人担忧;而张妈作为更年长一辈的女性或许命运会更加悲惨,身为奴仆,终身只能听别人使唤。

张妈,大小姐,小妞儿则暗涵当代女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凌叔华为女性的呐喊,为女性命运的忧虑由此可见!

《绣枕》:被践踏的绣枕,大小姐的叹息,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

3、女性为主角的“闺秀派”小说:巧妙反讽下对女性精神独立的呼唤

在凌叔华的小说《 绣枕》中塑造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大小姐”形象,与“五四”时期追求独立的女性相比,显然这个“大小姐”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凌叔华身为高门大户的大小姐,用当时知识女性特有的眼光对“大小姐”这一形象进行审视,在巧妙的反讽下是对女性精神独立的呼唤。

用大小姐的眼光审视“大小姐”

读凌叔华《绣枕》 我们不难把握何为 “闺秀派 ”小说 。“闺秀派”小说往往以女性为主角,真实地再现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爱情、婚姻之悲哀。表现旧时代女性不知反抗,甘愿承受礼教束缚的悲剧。

凌叔华不像张爱玲那样,犀利冷峻地书写女性命运的悲凉,她是以一种细腻的伤感贯穿故事始终,没有明显的控诉和反抗的痕迹,但是读者却能从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中感受到那种内心的挣扎。

凌叔华本身作为大小姐,深知旧时千金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身处新时代的凌叔华给予了这些“大小姐”们同情的同时,又多了一丝温和的嘲讽。

在凌叔华的眼里,大小姐是可笑的。她会因为一句“红鸾星照”命主“而在闷热的天气里,日复一日,绣一对满载希望期待的靠枕。

在凌叔华眼里,大小姐是可悲的。大小姐精心绣制的靠枕最终却被无情的践踏,内心最深处的情愫宛如空中楼阁随之倒塌。

在凌叔华眼里,大小姐也是无奈的。当大小姐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绣得靠枕被糟蹋后,她才懂得这就是一个关于女性命运的语言,这是那一辈子女子普遍的命运。

凌叔华以大小姐的身份来审视“大小姐”,这部《绣枕》细细读来,没有义愤填膺的悲戚,却是在无言中隐藏悲凉,委婉含蓄,回味无穷。

《绣枕》:被践踏的绣枕,大小姐的叹息,谈凌叔华“闺秀派”小说

以“大小姐”为切口,呼唤女性精神的独立

难道凌叔华借着《绣枕》这篇小说,只是想要嘲讽旧时女性的无能与懦弱吗?不是的。出身于高门大户的凌叔华其实比大多数人更了解当时女性的困境,对于旧时上层阶级的女性们安逸、枯燥、攀比的生活已然不满。

在我看来,凌叔华是想要通过《绣枕》来含蓄地表达,女性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应该有个清醒的认知,最好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莫要痴心乱付,妄想一步登天,而是应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绣枕》通过两年前后场景的对比,揭示了女性对家庭、对男性的依附,其实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凌叔华作为一个女性要求发声的强烈欲望。

文中的末尾“大小姐没有听见小妞问的是什么,只能摇了摇头算答复了。”身为大小姐尚且把一切无奈与悲哀打碎咽到肚子里面,更别说当时更广大的女性,有多少苦楚诉说无门。

我认为,这篇小说或许不是要求女性非得经济独立,非得摆脱家庭的专制,而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她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一个女性,对于爱情,对于婚姻的看法或许会随着人生经历而有所改变,但是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却应该是早已经内化于精神、灵魂的一部分,这才是伴随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我认为,以“大小姐”为切口,呼唤女性精神的独立,这才是凌叔华通过《绣枕》最想发出的声音吧!

结语

《绣枕》不仅仅是一篇为女性独立呐喊的小说,其中也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凌叔华让大小姐的一切努力和期待都变的虚无,充满了荒诞悲剧的意味。

正如尤奈斯所说,荒诞就是人“一切行为变得没有意义。”为了更好的体会这其中的深刻哲思,本文从叙事策略,象征意义及“闺秀派”的主旨精神由浅入深地展示了这部小说的魅力。

小说的开头大小姐在炎热的夏季无言地刺绣,无聊又枯燥,而末尾则陷于无言的痛苦之中。由此可见,人生不就如叔本华所说的,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嘛,懂得了这些,或许内心也就成长了许多吧!

我是 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种出生命的小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