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百年孤獨》:孤獨不曾離開,愛更要常伴左右


豆瓣9.2《百年孤獨》:孤獨不曾離開,愛更要常伴左右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本書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描寫的是拉丁美洲,加勒比海沿岸的馬孔多小鎮一百年的歷史變遷,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生活在這裡,每代人都經受著孤獨的折磨。直到最後一代,一個長個豬尾巴的孩子被螞蟻吃的只剩下最後一塊皮膚,一場颶風把馬孔多小鎮從地球上颳走,地球上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了。

這本書以十九世紀的哥倫比亞為背景進行創作。其中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的殘忍,村民的無知雖然都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最終都會迴歸到布恩迪亞家族的宿命,也就是孤獨。

豆瓣9.2《百年孤獨》:孤獨不曾離開,愛更要常伴左右

1、被慾望填滿的家族,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個創造者,他帶領年輕人,建設家園,是家族和小鎮的領袖。後來他被吉普賽人帶來的科技吸引,不斷地追逐科技,鍊金術,發明武器,進行科學探索,卻無心在操心家裡和小鎮上的任何事情。

這種對於科技的渴望,其實代表著一種慾望,鍊金術代表著金錢,發明武器代表著暴力,探索未知領域代表著征服,而他的後代中,有人崇尚戰爭,有人統治欲極強,有人有對於事業的創造欲,有人放縱生理慾望,有人有求知慾,有人有反抗性,有人有精神依賴性。種種,種種都是無窮的慾望。

他們最終的宿命有兩種,一種是死於非命,一種是陷入深深的孤獨之中,逐漸退化,慢慢的在孤獨中死去。結局都是倉促的,一生彷彿做了許多事,但是也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做。

這些人正是代表著人類的各種慾望,

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正是被這種種慾望包圍著,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慾望,還是為了我們自己。

孟子說過:“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簡單的來說就是減少慾望是修心最好的辦法。古代的哲人似乎認為清心寡慾才能讓我們保持本心,得到幸福,但我們終究是要站在高處孤獨的俯視眾生?還是隱匿於芸芸大眾,盡享天倫?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也似乎每個人都在尋找這個答案。

豆瓣9.2《百年孤獨》:孤獨不曾離開,愛更要常伴左右

2、家族成員毫無感情可言,孤獨變成永恆

整個家族中,無論是夫妻還是父子,亦或是兄弟姐妹之間,沒有一絲的感情可言,人們輕易的死去,活著的人不知道為了什麼繼續的活著。

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過三十二次起義,全部失敗,回到家裡開始無休止的做起小金魚,做到了25個就融了重新做,在融了再做。不跟人說一句話,哪怕是他的母親,直到有一天在樹下尿尿的時候,孤獨的死去。甚至當時都沒有人發現。

這種冷漠存在於家族的所有的人中間,他們之間沒有任何感情的交流,這也加重了孤獨的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笑的是他們的孤獨卻帶有一絲的矛盾性,一方面他們怕自己陷入孤獨的深淵,就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反抗,另一方面他們又離不開孤獨,他們渴望保持著孤獨的高傲姿態。

在這種矛盾的生活中,度過了一個個春夏,於是生活依舊沒有改變,這挺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是不是像是在說你自己。是的,沒錯,當代的年輕人中很多人在經歷著這樣的煎熬。他們孤獨的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奮鬥著,他們渴望突破桎梏。他們一個人在出租屋裡吃著泡麵,朋友圈卻曬著各種名牌,各種大餐,似乎在掩飾最深層次的孤獨,你渴望逃離他。但是你沒有勇氣,你怕被人看到你的醜態,你的狼狽相。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如果年輕人沒有才華,也沒有慾望,馬上就會被甩在身後,他們會失去扳回一城的機會,他們會永遠的是窮人,所以他們必須有慾望,必須憤怒才會改變現狀,讓自己,讓父母,讓下一代,能夠更加幸福的生活。這樣做沒有錯,但是請你在心中保持一份愛,這份愛能夠讓你受傷的時候,幫你舔舐傷口。讓你不必時時刻刻偽裝自己。

希望你可以學會和孤獨共處,但是不要讓他佔有你,唯有愛是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