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沿海,背依腹地,佔盡地利天時的朝陽

朝陽市,別稱“龍城”,是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西部,南臨河北省,北接內蒙古自治區。地處京、津、唐和東北城市群中間,是東北通往關內的咽喉要道。朝陽面向沿海,背依腹地,地理位置優越。全市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居遼寧省第一位,佔全省總面積的七分之一。

面向沿海,背依腹地,佔盡地利天時的朝陽

朝陽市仿古街

朝陽悠久的歷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喀左縣鴿子洞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東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聚居地。距今四五萬年前,朝陽境內出現了與現代人體制徵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朝陽紅山文化大型壇、廟、冢遺址的發現,證明中華先民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進入了古代文明社會,從而使朝陽地區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朝陽城東南郊的柳城歷史久遠,戰國時,朝陽地屬燕國轄境,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屬遼西郡。至漢朝時,柳城已成為遼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後被三郡烏桓據為統治中心,後曹操北伐,在白狼山大敗烏桓並攻下柳城。東晉鹹康七年(341年),前燕王慕容皝在“柳城之北、龍山之西”建城,改柳城為龍城縣,並遷都於此。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立國88年期間,龍城為三燕都城達52年之久。

436年,北魏滅北燕,在龍城置龍城鎮。北魏太平真君5年(444年),改置營州。447年,又置昌黎郡,治龍城。隋唐時期,改龍城為柳城,設營州總督府。營州被稱為“隋唐王朝的中央政府與東北各族往來的樞紐”, 並修建了營州古道。隋唐時期,朝陽是多民族聚居交融的興盛時期,這一時期曾在朝陽境內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韋、奚族等。

遼、金時,朝陽曾先置遼霸州彰武軍節度使,後設興中府治。元朝至元七年(1271年)降府為州,隸大寧路。明朝在東北設三司,朝陽屬大寧都司,後置營州左、中、右三護衛治所於興中,明末為朵顏衛所並。同時由於明代以後遼西走廊的通道被打開,朝陽的交通、戰略地位明顯下降。

清朝時期,朝陽縣為蒙古土默特左右翼地。乾隆三年(1738年),清在凌源市設塔子溝廳, 三十九年(1774年)又設三座塔廳,治所在今朝陽老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廳設朝陽、建昌縣,隸承德府;光緒三十年(1904年),置朝陽府。

民國十八年(1929年),朝陽劃歸熱河省管轄。1956年,熱河省撤銷後劃歸遼寧省管轄至今。1959年設立省轄朝陽市,後被撤銷。1984年恢復省轄市,設雙塔、龍城兩區。

面向沿海,背依腹地,佔盡地利天時的朝陽

歷史名人

安祿山:唐代節度使,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者之一。

史思明:原安祿山部將,後殺安祿山之子安慶緒自立,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者之一。

李光弼:唐代契丹族名將,曾先後任河東、朔方節度使及天下兵馬副元帥,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尹湛納希:清代蒙古族文學家、畫家。

趙尚志:抗日烈士,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