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詩傳》(馬輝、苗欣宇著)讀書筆記(1)

2015-8-6

今天第一次知道,乾隆皇帝也是詩人,據說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數量是中國第一,恐怕也是世界第一,在世一生中幾乎平均每天一首,陸游加上楊萬里也比不上他一人。

《倉央嘉措詩傳》(馬輝、苗欣宇著)讀書筆記(1)


可能和我一樣孤陋寡聞的還大有人在吧! 看來要出名不在寫的多。人家王勃的詩作僅傳世80餘首,只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奠定了在中國詩壇上的地位!

倉央嘉措,比王勃還厲害。這位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六世達賴喇嘛,”不好好念他的經”,卻僅憑無法認定的70多首詩歌,成就了他的詩人地位。並且“倉央嘉措情歌”體,被世間廣為流傳,本人也被民間傳為風流倜儻的浪子活佛。雖然這可能不是事實。

《倉央嘉措詩傳》(馬輝、苗欣宇著)讀書筆記(1)


倉央嘉措以最富詩意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讓人們知道了他的存在,卻其實並非他的作品,而是別人的版權,張冠李戴給他了。

不僅僅是太幸運了。因為倉央嘉措的詩歌創作,平易近人,十分樸素,類似民歌,這種文風適於傳誦,也適於更多人創作。他的貢獻,就是將文藝從矯情的陽春白雪放歸到樸素自然。

《倉央嘉措詩傳》(馬輝、苗欣宇著)讀書筆記(1)


這樣,原本高貴的藝術,歸還給了自由創作的民間。比如,倉央嘉措的“情歌”中,流傳最廣的這一首:

第一最好不相見,

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識,

如此便可不相思。

樸素“直白”得讓任何人都想續寫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