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传》(马辉、苗欣宇著)读书笔记(1)

2015-8-6

今天第一次知道,乾隆皇帝也是诗人,据说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数量是中国第一,恐怕也是世界第一,在世一生中几乎平均每天一首,陆游加上杨万里也比不上他一人。

《仓央嘉措诗传》(马辉、苗欣宇著)读书笔记(1)


可能和我一样孤陋寡闻的还大有人在吧! 看来要出名不在写的多。人家王勃的诗作仅传世80余首,只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奠定了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

仓央嘉措,比王勃还厉害。这位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不好好念他的经”,却仅凭无法认定的70多首诗歌,成就了他的诗人地位。并且“仓央嘉措情歌”体,被世间广为流传,本人也被民间传为风流倜傥的浪子活佛。虽然这可能不是事实。

《仓央嘉措诗传》(马辉、苗欣宇著)读书笔记(1)


仓央嘉措以最富诗意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让人们知道了他的存在,却其实并非他的作品,而是别人的版权,张冠李戴给他了。

不仅仅是太幸运了。因为仓央嘉措的诗歌创作,平易近人,十分朴素,类似民歌,这种文风适于传诵,也适于更多人创作。他的贡献,就是将文艺从矫情的阳春白雪放归到朴素自然。

《仓央嘉措诗传》(马辉、苗欣宇著)读书笔记(1)


这样,原本高贵的艺术,归还给了自由创作的民间。比如,仓央嘉措的“情歌”中,流传最广的这一首:

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识,

如此便可不相思。

朴素“直白”得让任何人都想续写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