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網課有何種效果?

3月迎來開學季,受疫情的影響,為保證學生健康,避免出現聚集性感染,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2020年春期延期開學,同時,為保證反控疫情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學”,各教育部門按正常教學計劃提供免費線上課程。

疫情期間網課有何種效果?

據央視報道,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下,全國約有2.7億學生需要通過網絡平臺上學,這使得線上教育平臺的用戶量激增。根據個推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學習類APP平均日活增幅超過了100%。上網課成為熱門話題,許多的網課軟件也接踵而至,“釘釘”“騰訊課堂”“學習通”“雨課堂”等。不僅國內,美國的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相繼宣佈停止面對面授課,改為遠程授課。

因上網課引發的負面話題成為輿論熱點。河南鄧州一貧困戶女孩,由於姐妹三人只有一個智能手機得輪著上課,在不能及時上課的焦慮中自殺;武漢一大學生在家上網課,2月份產生近400元的流量費,手機欠費高達670元。該名大學生稱,每天有半天時間需要上網課看視頻,家裡無線有點慢,只能用4G才能保持通暢,希望能快點回學校上課,扛不住了;由於牧區偏遠,網絡信號不好,甘肅肅北縣一牧民父親騎著駱駝帶兒子找信號上網課;湖北宜昌一名女孩在大山深處找不到網,爺爺花了很大功夫,才在山裡找到信號穩定的地方,並給她搭了個小帳篷;四川廣元市金銀村的楊秀花同學由於家裡沒有網絡,要走2公里山路,到有信號的一個山頂懸崖邊上學習。

那些物質條件較差,沒信號、無網絡、網速慢、缺乏基本設備的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學生,沒有條件利用上網課來獲取知識。對此,基層政府要做好相關工作,針對沒信號、無網絡、網速慢、缺乏基本設備等問題,協同當地職能部門改善網絡條件,滿足學生網上學習的需求,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此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網課詐騙牟利。3月10日,鹽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成功破獲一起疫情期間冒充老師收取網課費用的網絡詐騙案,案件受害人涉及江蘇、安徽等多省市。還有人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等媒介假冒學校教師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開學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為由發佈詐騙信息。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統籌積極推進和規範實施相結合,注重及時調整規範線上教學行為,嚴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師直播上課或錄課,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儘量避免因打印作業或學習資料而造成家庭臨時購買設備,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該通知的發佈或許會緩解不少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大家還是紛紛表示對正常教學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