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刘芷菡 | 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刘芷菡 | 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作者︱刘芷菡

摘 要

身份认同的强化是自我认同确立的途径之一,群体共同性是个体确立群体身份的方式,也是个体强化自我认知的方式之一。互联网时代使得群体聚合和表意更加便捷,群体交往强化群体身份认同,符号是网络群体身份强化的重要手段。主题表情符号是趣缘群体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网游爱好者所组成的网络趣缘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期研究网游主题相关的表情符号这一图像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身份认同的影响。

关 键 词

身份认同;网络趣缘群体;表情符号

1引言

自我是多种身份的结合,个体身份必须在他人和社会的符号交流中才能得以确认,自我必须在一定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得以确立,而身份的确立又必须得到与之交流对象的认可。

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中都有多种传播符号,互联网平台拓展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边界,也使得传播符号更加多样化。在文字之外,表情符号成为网络平台使用最广泛的符号之一。表情符号是一种携带信息量更大、意义更丰富的传播符号,比起文字符号而言,表情符号需要传受双方建立一定的意义共识。在网络人际传播或者群体传播中,具有相同的编码、解码系统是表情符号有效传播的前提。一般情况下,网络自身的文化大背景是表情符号传播的意义共识基础,但部分网络表情符号需要额外的意义共识系统,故而只能在小部分群体中得到充分解码。

本文以《刺激战场》贴吧、《刺激战场》手游交流群中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田野和访谈的方式,以期探索趣缘群体中主题表情符号在社群交流中的影响。

2主题表情符号、网络趣缘群体与身份认同概念

(一)主题表情符号及其传播特征

网络表情符号为在网络上流通、表达意义与情感的图文组合的图像符号。区别于在网络范围内流行的大众网络表情符号(如emoji),本文所定义的主题表情符号是围绕特定的影视、游戏作品而衍生出的主题表情符号。由于主题表情符号的图文组合内容和原作品密切相关,有的直接引用作品中的图像和文字,有的则在其他表情符号上增加影音作品元素形成新表情符号,但受传者只有在知晓原作品意义的群体中,具备充足的解码条件,主题表情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解码。主题表情符号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文化基础,日常生活中的个体经验和文化社群经验是符号解读的必要条件,群体的共同经历、认同和期待是符号得以充分解读的原因。①

所有的网络表情符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但并不是所有对表情符号的解读都符合传播者的意图。在解读过程中,那些缺乏伴随文本或者其他解码条件的受传者对传播符号的解读就会产生偏离。

只有受传者能准确解读出传播者意图的传播才是有效传播,表情符号的有效传播要求传受双方具有相同的意义系统。emoji因为只有简单脸谱的存在,不需要额外的解码意义系统,而主体表情符号的特定主题,决定了有效传播所需要更多意义系统作为解码的必要条件。

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因果联系,是由群体事件规约形成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群体中成员的可理解性记忆或习惯性运用,使人在社会生活中能便利地使用这一形式。②主题表情符号的本质就是某个特定群体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对于某些表情符号形成的特定规约系统。主题表情符号所需要的额外意义系统,主动筛选了意义的接收对象,将不了解主题的人群排除在外,这也可以起到身份认同与强化的作用。

本文对主题表情符号的研究以腾讯手游《刺激战场》及其衍生表情符号为例。譬如《刺激战场》主题表情符号只能在《刺激战场》网络趣缘群体中大规模流行,如果传播至不了解《刺激战场》游戏的群体中,缺乏游戏《刺激战场》的前文本,解码意义系统不够完备,不但无法解读出表情中图片和文字要表达的意义,还会产生误读或者根本无法解读的情况,这就是意义系统缺失的后果。换言之,主题表情符号只能在特定的群体中才能产生有效传播,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主题表情符号除了拥有普通网络表情符号形象性、娱乐化和表现力等一般特点之外,还拥有一些自身特点。

首先,信息解码中的认知差决定了有效传播的范围。符号传递过程会经过三种意义转换:发送者发出的意图意义、符号携带的文本意义、接收者产生的解释意义。但是接受者所解读出的意义有时候和发送者的意义并不一致,意图意义和解释意义之间可能由于传受双发的生活经历不同产生认知差,最终导致理解偏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差。③

只有传受双方的认知差足够小,意义才能准确传递。主题表情符号的准确解读需要特定的意义系统纳入解码来消弭或者缩小认知差,因为不掌握这套解码系统的群体就无法得出准确的含义。意义系统越普遍,符号的解码就越容易,解码所需要的额外意义系统越复杂,符号的解码就越容易,编码解码所需要的意义系统决定了主题表情符号无法成为流通度高的网络表情符号。

在主题表情符号中,对主题的涉猎与否和了解程度是认知差存在与否和认知差大小的关键。只有了解主题的相关情况,主体表情符号的解码才能得到充分的意义解读,也就是说主题表情符号只有在具备相应主题意义系统的群体中才能得以有效传播。在《刺激战场》玩家群体中流通的《刺激战场》表情符号含有大量游戏装备、游戏玩法的图文内容信息,如果完全不知道《刺激战场》游戏也不了解“吃鸡”是游戏获胜的象征,就无法解读出传播的《刺激战场》主题表情包的相应意义,不了解表情符号传递的是“游戏胜利”,而可能会产生“晚上吃饭吃鸡肉”的误读。

刘芷菡 | 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其次,主题表情符号携带的伴随文本成为意义解读的关键。赵毅衡认为,符号文本是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体,某种程度上伴随文本决定了文本的解释方式。④

伴随文本指的是随符号文本一起传递给接收者,但是在文本之外的潜在信息,如前文本、型文本等。型文本决定了接收者对于文本信息的解读定位,而前文本决定了解码的必要意义系统。

表情符号的传播形式决定了接收者对于其的解读会通过戏谑、调侃方式进行,而非严谨的信息解读,这是由表情符号的型文本带来的解码解读方向。流通度高的表情符号依靠自身图像的魔性和文字的爆点这些文本内涵成为传播热点,而主题表情符号的传播更多地依赖表情符号主题的前文本产生传播意义。即使主题表情符号也拥有极具吸引力的图像、文字,但主题表情符号的意义唤起与表情符号的前文本密切相关,相较于表情符号的夸张变形而言,关于主题的前文本是主题表情符号解析的关键意义系统所在。

主题表情符号的前文本限制了主体表情符号有效传播的范围,也是主题表情符号对特定群体具有吸引力的关键。主题表情符号的前文本,更多地指向主题表情符号产生前有关主题的所有社会背景和文化内容,比如影视和游戏的衍生主体表情符号就是影视作品和游戏作品本身。在《刺激战场》表情符号中,前文本指向为《刺激战场》的游戏内容,《刺激战场》手游内容和现实中关于《刺激战场》的资讯。只有了解这些前文本,才能准确解读出《刺激战场》表情符号的意义。

普通表情符号传播流行的意义在于表情符号本身的文本信息,而主题表情符号传播的意义在于前文本意义的解读,这是主题表情符号和普通表情符号最大的差别所在。

再次,对于主题表情符号的解码以代入体验感为核心。普通的网络表情符号成为传播热点,是因为图文组合的表现力强,可以唤起使用者和观看者的情绪体验,而主题表情符号的传播特点在于使用者与观看者在使用表情符号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与主题有关经历的代入体验。

主题表情符号的意义解读需要对伴随文本进行展开,在对伴随文本补全的过程中,传受双方就完成了对主题的代入体验。这是主体表情包解码意义系统带来的解码体验,也是主题表情符号在特定群体中传播的关键。不具备相应解码系统的解码者,因为无法唤起带入体验,所以无法对其进行充分解码,得到有效传播。

这种代入体验的程度和接收者对前文本的熟悉程度相,关也和前文本的类型相关,在游戏和影视主题的前文本中,主题表情符号唤起的带入体验尤为强烈。这一方面受表情符号主题题材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使用群体和表情符号主题之间具有强关联性有关。

(二)《刺激战场》的网络趣缘群体

《刺激战场》是由腾讯公司研发运营的一款沙盒内军事演练的射击游戏为游戏,以战场为题材进行军事演练,消灭其他小队成员作为最后的生存小队为游戏核心内容。《刺激战场》分为娱乐模式和战场模式,主要以拾取游戏装备之后通过隐蔽、埋伏、狙击、对战等形式消灭其他队伍为主要内容。除了好友外,《刺激战场》还以军团为单位,通过前行距离竞争计算排名。

《刺激战场》细腻精致的游戏风格,加上组队竞技的强互动关系和腾讯游戏的平台优势,使它在众多“吃鸡游戏”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高下载量和月活数,这也是笔者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的具体原因所在。

《刺激战场》本身游戏内的社交关系并不强烈,游戏内体现为小队语音,更多的是队伍之间的竞争关系。《刺激战场》更多的交流范围在线下,讨论的主题涉及游戏中的地图物资、射击打法、三级装备、具体枪支道具强弱的讨论。

本文定义的网络趣缘群体为社会群体的一种,指的是出自个人意愿,因为某些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在网络上聚集到一起交流、活动的人群。⑤

群员群体的成员因趣缘物聚合,群体内的传播活动以趣缘物及其衍生物为传播符号。除了关于趣缘物的讨论之外,主题表情符号也成为日常传播的重要符号媒介。

这类群体在年龄、学历、职业、爱好上存在异质性,但都因为对某种趣缘物的关注和喜爱集合成一个群体。趣缘群体大可以划分成粉丝群体,小可以划分到贴吧吧友和QQ群网友的群体,本文中所研究的网络趣缘群体为玩刺激战场手游而聚集在一起的贴吧和QQ群网友群体。

《刺激战场》的网络趣缘群体是《刺激战场》手游的玩家、游戏开发者和设计者,遍布全国各地,以15~25岁的学生群体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为主。

他们因为对《刺激战场》手游的喜爱而聚集在一起,网络是他们交流的主要场所,在微博、贴吧、论坛,以及组建的QQ群、微信群中很活跃。

因为成员的分散性和异质性,网络趣缘群体成员间的主要联系体现为虚拟的符号交流活动。⑥群员群体讨论的内容围绕着该群体的趣缘物展开,群体成员通过在社交平台的活跃认识新的朋友,获得游戏资讯、切磋游戏经验,在群组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而在对趣缘物的内容讨论之外,趣缘物衍生的主题表情符号也作为了群体交流中的气氛调节和身份认同强化的符号。

基于QQ群组的数量多,比之微信群组更具有开放性,也更加便于资讯的保存、分享和传播,成员的参与具有相对稳定性,本文选择其为《刺激战场》网络趣缘群体的研究场域。

3网络趣缘群体中主题表情符号传播与群体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指的是个体对自己隶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以及与该身份相联系的价值和情感意义的感知。

网络趣缘群体中的身份认同,属于群体认同的一种。群体认同侧重个体对群体以及个人身份关系的感知,考察的是个体将群体成员身份整合进自我概念的程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认同揭示的是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着重于研究个体前后的同一性或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同时构成与他人和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别。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认同理论解释和说明了群体行动和群际关系的心理机制。

群体身份认同不仅是个体自我确立的一部分,也是社会认同获得的一部分,更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积极寻求的情感需求的一种。个体通过人际传播和群体活动,获得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关系,寻求群体的认同,并且在群体中获得具体的地位和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简而言之,个体对群体身份的感知、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感及对群体共享价值信念的肯定,都是群体认同的构成要素。

网络趣缘群体虽然是因为共同的兴趣而连接在一起的群体,但只有那些既对趣缘物感兴趣又有交流愿望的个人,才能结成网络趣缘群体,缺乏其一都无法成为趣缘群体成员。网络趣缘群体的存在和维系除了基于共同的兴趣点外,更与群体间的交流和互动密不可分。作为交流符号的一种,主题表情符号在趣缘群体中经常作为对于趣缘物讨论的补充形式和日常交流互动的重要组成。双向流通的表情符号,既具有调侃和娱乐的功效,又有利于群体意识的形成和稳固。

(一)主题表情符号的功能考察

其一,主题表情符号可以有效活跃群体间气氛,缓解尴尬。表情符号相对于文字来说属于冷媒介,它传递的具体信息更少、意义更加模糊。当聊天出现冷场时,意义模糊而富有趣味的表情符号可以缓解尴尬、活跃气氛,让交流继续进行。

在网络趣缘群体的群组聊天中,普通表情符号和主题表情符号都会作为缓解气氛的符号出现。但相较于普通表情符号而言,主题表情符号因为与群体关联性更强,更容易引发群组成员的共同情感体验和代入感,新主题表情符号既可以作为本群的话题出现,也可以作为气氛调剂的工具出现,所以主题表情符号在趣缘群体中活跃气氛上效果更好。

此外,新主题表情符号为群组话题讨论的开始特点,使得主题表情符号在条件气氛外又兼具有促进群体交流的社交作用。

其二,主题表情符号可以简化认知、方便交流。虽然文字在意义表达上更明确,但是在情感表现上因为语言的多义性和语气的不确定性显得比较模糊。而表情符号的型文本明确了信息传递的目的为娱乐、戏谑,可以有效减少信息解读中的误读情况。图文的组合形式使得表情符号的情绪表达更加直观,在聊天中情感的传达更加直接清晰,并且能对文字内容进行补充。

在网络趣缘群体的群组中,因为成员都涉猎相关的趣缘物,了解解码所必须的前文本意义系统,在接收到主题表情符号后可以迅速结合相关内容与背景知识准确得出主题表情符号的含义,方便群体间的交流。如下图中,对普通表情符号进行文字内容更改,使之变成《刺激战场》的主题表情符号,结合“要跳伞了”可以得出表情符号传递出在进行《刺激战场》的游戏,结束聊天的意义。一个表情符号就完整传递了一条信息。

刘芷菡 | 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在趣缘群体中,某些主题表情符号在群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传播后会形成一定的新的意义。同一个主题表情包,在不同的群体中传播会衍生出不同的新意义,这些新意义产生和具体的群体传播情景有关,也和具体所在趣缘群体密切相关。比如下图中,“三级头”已经从游戏中的装备意义,成为了认可了解对象实力的新意义。

刘芷菡 | 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趣缘群体的社交程度加深,使得主题表情符号的新意义在趣缘群体中从原本的趣缘物向日常生活情境延伸。其三,主题表情符号可以引发联想诱导情绪体验。在网络趣缘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主题表情符号,通常表情符号的素材在相关主题中属于热门素材, 能引发群体的联想和共鸣。看到这类主题表情符号,群体成员会不由自主联想到主题,甚至代入自己的相关体验,从表情符号获得主题相关情感体验,整个群体也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在《刺激战场》表情符号中, 对于战场中 bug 神器存在的平底锅的戏谑类表情如下图,群体成员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竞技情景,因为捡到了平底锅躲过了子弹顺利逃生的侥幸心情。

刘芷菡 | 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主题表情符号唤起情绪体验,必须是以趣缘群体的成员有相类似的经历为前提,如果传播的主题表情符号过于冷门或者小众,虽然也能延伸到趣缘物内容,但是无法充分解读意义,唤起情感体验。比如趣缘群体对于游戏中的强力准备如98k、平底锅、三级头装备熟悉,对于弩箭这样的装备却没有概念,用弩箭表情符号很可能无法引起共鸣,甚至群体无法识别到这是主题表情符号。

(二)主题表情符号与网络趣缘群体身份认同的关联

个体加入网络趣缘群体并与群体成员交流,除了获得趣缘物的相关资讯之外,也是通过群体交往确立自身在群体身份的过程。主题表情符号对于个体在趣缘群体身份认同建立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其一,提高个体在群体内的参与度。主题表情符号更加切合网络趣缘群体的兴趣需求,网络趣缘群体中主题表情符号的使用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能唤起成员的联想和情绪体验,主题表情符号强烈的代入感让群体成员产生强烈的共情意识,能够有效地提升群体成员的参与度。

此外,当网络趣缘群体进行交流时,主题表情符号还经常以参与话题讨论的方式出现。主题表情符号和话题(常表现为趣缘物相关)具有一定的关联度,所以当话题被抛出,即使不了解具体内容,也可以使用其他主题表情符号让社群交流得以继续。

基于对趣缘物的兴趣,网络趣缘群体还会自发地制作主题表情符号,表达他们对趣缘物的喜爱或者是网络趣缘群体中某些个体的情绪。除了大规模流行的主题表情符号外,还会制作小群体内流通的主题表情符号,这些表情符号可能和某个具体成员相关,通过这类型的表情符号的传播增加小群体联系的紧密感。此外,在某些趣缘群体中,主题表情符号会产生新的这些是普通网络表情符号在网络趣缘群体中不具备的魅力。

其二,增加群体成员的趋同心理。网络表情符号自流行开始就出现了“斗图”的现象,但是“斗图”在网络趣缘群体的主题表情符号使用中更为常见。个体在群员群体群组中需要表达某个含义时,倾向于优先使用趣缘物相关的表情,因为他们觉得群体成员具有相同的背景,使用主题表情符号更容易引起群组成员的共鸣。个体希望在群体中与多数意见保持一致,当群体都在使用主题表情时,也会选择使用相同表情符号。

在网络趣缘群体中要使用主题表情符号,成为了一种潜在的群体规范。大部分网络趣缘群体成员看到趣缘物相关的表情符号时都有存下来再次使用的习惯,即使刚开始他们并没有趣缘物相关表情,迫于大家都在使用的群体压力,一段时间后也会开始使用主题表情符号。

其三,增加群体成员的群体融入感。参与访谈的几名《刺激战场》QQ群组成员表示,在趣缘群体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趣缘物相关的表情符号发言,相较于其他表情符号,使用《刺激战场》表情符号更让他们感觉拉进了与其他成员的距离。在趣缘群体中使用同款表情符号,使得他们感觉与彼此有更多的共同点,只有这个群体能明白表情符号的表达含义,也让他们更有满足感,对群体的归属感更强烈。一些受访者表示,即使个人已经不再接触趣缘物,主题表情符号仍旧是他们与网络趣缘群体维系联系的方式之一。

其四,群体身份的确认与强化是主题表情符号最重要的功能。通过在群体内反复多次使用主题表情符号,能够起到小群体内群体身份的确认与强化的效果。

那些虽然对趣缘物感兴趣,但并不加入网络趣缘群体的人表示,他们并不会收藏主题表情符号,也不会使用,虽然他们能看懂主题表情符号的含义,但这类表情符号对他们而言没有使用价值。这类人群虽然也是趣缘物爱好者,但他们不需要在群体中得到认可,不需要通过群体交流来获得某些群体身份。主题表情符号只在网络趣缘群体中产生相应的意义,在这类群体中使用主题表情符号的可以对群体身份的达到确认和强化的效果。需要结成网络趣缘群体的人群,比起了解趣缘物本身,更加需要对群体身份的确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需要通过群体交流获得满足感、认识新的朋友,这些都是确认自我的身份的一种方式。

其五,使用主体表情符号是一种低成本社交方式。作为社会人,人都有获得身份认同的需求。社会关系的确立,群体地位和自我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经历和经验来获得,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知识积累;但在趣缘群体中的身份认同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简单性。首先是趣缘群体是一个弱连接群体,没有一定的现实关系支撑,是虚拟角色扮演,身份的获得和趣缘物相关,群体身份的获得和身份认同不需要过多的时间成本可以快速积累。趣缘物的相关主题表情符号本身又有易转发、易制作的特性,这使得主题表情包生产成本低、传播力强,是一种低成本又便捷易获得的素材,是在趣缘群体中获得认同的便利方式之一。

虽然主题表情符号没有主题的资讯、知识更有价值,但是内容的趣味性和数量的丰富性使得它们在群体交流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比例。

主题表情符号作为一种低门槛的交流方式,使得网络趣缘群体中所有的成员都能通过对其的使用确认和强化自己的身份。

4结论

网络趣缘群体是当代最特殊的群体形式,趣缘物作为中间连接将诸多特质各异的个体连接在的一起。网络趣缘群体作为一种纯虚拟的社交关系,其群体认同的维系主要依赖于对趣缘物的交流,在虚拟社交中获得群体认同,最终实现自我认同。

表情符号在符号传播中具有强烈的渲染性和表现力,使得它成为网络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主题表情符号通过在解码中对伴随文本要求的强化,使得趣缘群体的交往通过主题表情符号的使用更具有紧密性和粘合度。网络趣缘群体中的主题表情符号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且还是群体氛围的融合剂,甚至在统一群体意识上也能发挥作用。

作为一种低成本的交流方式,主题表情符号在网络趣缘群体内获得身份认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群体成员不需要对趣缘物进行学习或者研究,就能通过主题表情符号的形式进行群体交流,强化群体认同。

但是主题表情符号实质上仍旧是对有效信息的一种稀释,“斗图”虽然能够增加群体活跃度,实质上却没有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一旦网络趣缘群体失去资讯交流的作用,纯粹沦为娱乐场地,很快就会失去信息传播聚合地的地位,随之也将不再对这类人群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唐雨.技术认同与社会认同——网络社群结构的演进及其管理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罗自文.新型部落的崛起:网络趣缘群体的跨学科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4]林晓冬.新符号文本的创造与解释——新新媒介下的表情包[J].大众文艺,2016,(19):176~177.

[5]蔡棋.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9):5~23.

[6]谭文芳.网络表情符号的影响力分析[J].求索,2011,(11):202~204.

[7]范芳旭.趣缘群体中的群体认同——以《读库》读者群体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注释:①薛晨:《论模因:日常生活文化传播机制的再思考》,《符号与传媒》,2018年第1期,第143~155页。

②秦佳阳:《论日常生活符号再现体的实践意义》,《符号与传媒》,2018年第1期,第47~59页。

③④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9~52页、第143~144页。

⑤卫甜甜:《浅谈趣缘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引导措施》,《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27~29页。

⑥罗自文:《网络趣缘群体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模式研究——基于6个典型网络网络趣缘群体的实证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4期,第101~111页、第118页。

刘芷菡 | 主题表情符号对网络趣缘群体的身份认同影响——一个符号学的考察

本文刊载于《丝绸之路》2019年1期

视觉︱欧阳言多

邓冰冰 | 符号学视角下电视购物广告的意动性构筑研究

张品良 | 新闻后真相的后现代性及真相重构

书评 | 陈娅评安娜·埃诺《视觉艺术符号学》

符说 | 刚过去的跨年晚会,谁对口型对得最好?

巴蜀符号 | 古巴蜀人的家徽竟然是副盔甲?

如果这篇论文给你带来了一点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