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不看伤心,看了痛心,您怎么看?

那曾经的一片橄榄绿


李清照词不看伤心,是因为李清照作为词史上的重要作家,有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表现方式,不读就不能领略其中的美;看了痛心,是因为李清照词特别是南渡之后的词,如泣如诉,感人肺腑,让人情不自禁被感染,而为之心痛不已。


李清照的词之独特风格,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她观察和感悟的视角必然是与众不同的。她写深闺趣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活泼自然,写相思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细腻深婉,写家国哀愁“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语言堪称妙极。这些都是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


其次,李清照的词语言清新素雅,风韵天然。最为人称道的《声声慢》,开篇十四个叠字,创意出奇而不显匠气刻意,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体现了李清照的艺术天才。同时,李清照词多用寻常口语,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既精心洗炼,又曲达情思,巧合音律,绝非易事。


最后,李清照的词境界高凡,不落俗套。她用情但不沉溺与情,赏物却又不迟滞于物,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用典巧妙,景象壮阔,体现出超旷之致;即便寻常写景言情,也含蓄悠远,清婉秀逸。

可以说,李清照是中国词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不看伤心,看了痛心,正说明了李清照词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为之心动。


醉眠芳草


不看伤心,看了痛心,这只是读者的自我感觉,是一个简单的选择。说到此,我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工作时的一个小经历,似乎与这个选择的问题有些类同。

我们单位食堂的厨师经常会在售菜窗口放一盆油焖尖椒,很辣,真好吃,你如需要,只要一毛钱,打完菜后上面加上些许,一顿饭下来真带劲。但我有时也因为辣而觉得胃痛,似乎成了两难选择。一次我对厨师(单位人少,两三个食堂工作人员又烧又打饭)说,“今天不吃辣椒心痛,吃么又胃痛,怎么办?”厨师笑道:心痛胃痛自已选,我只有听你的。从此后,这个师傅每当我打饭菜时都会问我一下:今天是心疼还是胃痛?

于是我就觉得你看不看李清照的诗词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有没有痛心或伤心之感,也是根据读者因人而异的,就如吃辣椒一般。

读李清照的词,只有种感触比较强烈,即在她的年代、她的背景下,常借酒抒怀,而且还与另一李大诗人一般,名篇名句多多,可谓男女诗仙。弄得我有时怀疑,是不是要写出好诗,非得酒量不要一般一般,这样方才可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之句。哈哈,伤心痛心让我们有了点糊涂心,是否?





天高云淡17


李清照是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女性,是继班昭、蔡琰、谢道韫之后,七百年难得一见的才女,也是最为当代读者所熟知和喜爱的女诗人。她的诗不仅有婉约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不同生活时期有不同的诗风,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一)少女时期。和前几位才女一样,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的高干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京东提刑,同时也是著名的古文家,母亲则是状元王拱辰的女儿,知书达礼。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成长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女诗人。少女时代是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因此,这一时期的诗风是“芳馨俊逸”的,如下面这首《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二)青年时期。和大多数名门闺秀一样,李清照嫁入了另一个名门,公公赵挺之是徽宗朝的宰相,丈夫赵明诚不仅是位青年才俊,同时也是一名金石学家。两人志趣相投,恩爱有加,但苦于聚少离多。因此,这一时期的诗风主要是“缠绵幽怨,”如下面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三)中老年时期。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离世,和自己身体日渐衰老,李清照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诗风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改变,在艺本上也臻于成熟。此时的诗风不仅有悲伤沉痛的一面,又有豪健飘逸的一面,如下面两首: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日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虽然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不幸,但李清照也不仅仅沉缅于悲苦之中,这就是她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骑马的牧羊人


李清照的词不看伤心,看了痛心。是的,李清照的词确实是这样的。例:李清照笔下的春天,春天本是欣欣然百花齐放细细开,美丽而温馨的季节。而李清照笔下春天含着一丝幽怨,读着读着让人心痛不已……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鶗鴂。

海棠花落,鹈鴂悲鸣,落红深处,满目凄凉,正是伤春时,春天走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时光已成过去,魂梦不堪回首也带一丝幽怨。李清照心思细腻敏感,看到花落了,听到鸟儿叫了,她流露哀惜之情。细腻敏感的人,会因为一点春意便欢乐,也会因为一片花落而悲伤幽怨。




碧韵琴心


这个问答,不是生活领域中的。邀请好友晓涵佳佳之外婆宁群妹妹答题!附图片几张。











九天老妪下凡尘


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总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李清照的词,不看伤心,看了痛心的主要原因,就是山河破碎,家国不幸的真实写照。她的诗作明鲜地可分为两个部分,前期作品,尽显缠绵婉约之能事;后期作品,则有种穿石裂帛的痛心之感,使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不看伤心,看了又痛心”。


一,李清照前期生活和诗风简述。

李清照(1084年一约1155年),婉约派词风的领袖,中国古代惟一有杰出成就的女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自号易安居士,渴望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可现实却使她颠沛流离,历尽了千万难。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耳濡目染,又聪颖灵慧极具悟性。他自小饱读诗书,十六岁就作得一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最早写下的这首小令,一开始就奠定了她创作上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以浅俗逼真的语言,于缠绵婉约之中表达出清新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擅长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表达深层次的思想感情,语出惊人,给人一种瞬息而来的突兀的美感,读来清新爽口,怡人心魂。

李清照生活于两宋交替之间,经历了北宋未年虚假的繁荣时代。因为处身于上流社会,锦衣玉食,又才华洋溢,自然不知民间疾苦,生活艰难。及至北宋的勾安之梦在金人的铁蹄之下破灭了,她的人生瞬间也从人间天堂跌落到地狱般的生活,逃亡,饥饿,失亲对她的打击一重甚过一重。她的诗风也就一失从前闺阁之间,花前月下的莺莺燕燕般的缠绵绮丽之气。

二,亡国之恨,失亲之痛和流亡生涯对李清照诗风的影响。

造成李清照的词作不看伤心,看了痛心的根源,是“靖康之耻”所带来的亡国之恨,失亲之痛,她愤然疾书: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是项羽,不肯过江东。

颇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的愤然之情,概然之悲。

李清照的词风随着国家破碎兜然直转,“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她的词中,再也没有了那种清丽可人般的低唱浅吟,继而是直抒一腔忧思,满腹悲恨,使人读来痛心疾首,感概万端。

李清照的词作能够打动读者,瞬间和读者产生情感上共鸣的主要原因是:真切的情意和浅俗逼真的语言所表现出的意境之美,乐有乐的情趣,悲有悲的深沉。所以说,她后期的词作,使人欲罢不能,不看伤心,看了却又痛心。


黄土情愫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她生于文学大家,前期生活优渥,与丈夫锦瑟和鸣,所作的词以悠闲生活为主,清新脱俗。

后期家道中落,丈夫惨死,再嫁所遇非人,甚至离婚入狱。很多的是感怀思念,悲叹身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前期的她,生活幸福,毫无愁态,一首《如梦令》满是生机。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家道中落,丈夫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分隔两处。断不掉的思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金兵入侵,丈夫惨死,面临着国破家亡,愁上加愁。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可以绵绵相思,也可以“杀伐果断”,再嫁所托非人,哪怕入狱也要和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回忆一生坎坷,孤独终老,又怎是一个愁字能说得清的呢?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丽,喜便是生动的,充满生机的,让人不由会心一笑;愁更是延绵不绝的,有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法隔断,轻易动人心扉。

痛心,便在所难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卿本佳人i


小时候的李清照生活还是比较9富余的,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书香门第,从小无忧无虑,在家庭条件的熏陶下,对文学有很高的领悟。这样富足的生活,和以后的经历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18.岁嫁给丈夫赵明诚结婚,婚后生活也是比较幸福的。但是丈夫经常不在家,对丈夫思念也是常有的事,但真正发生巨大转变的还是在南渡后,看看发生了什么?首先是在'1129年去世,然后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失散,紧接着国破家亡,这个时候李清照年龄已经是不小了,可以说是在经历着暮年飘零,'1132年到了杭州在家嫁张汝舟,本来对婚姻抱有很大希望的,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几个月后就离异了,可以想象,就是现在二婚离异的事情也不多,更何况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婚姻的不行,生活的颠沛流离,总之过的很不好,所以她所做的词,感情基调也都充满了哀伤悲痛之情。比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所到之处,所闻之之处,都是伤心。让人看了她的词,都忍不住痛心





孖萌


题主的这个说法有点片面。从李清照留传下来的整个

诗词作品来看,以“南渡“为分水嶺,可明显的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大部分。而且前后两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是截然不同的。题主的不看伤心,看了痛心应指的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年幼时,由于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家境是非常富裕的,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家庭幸福。所以她的前期作品都是以少女,少妇闺中生活,情趣以及游山玩水为主要内容,语言明快,清新自然。处处充满欢乐,浪漫的少女气息。如她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如梦令等,难道李清照的这些作品也是不看伤心,看了痛心吗?

公元1127年,由于金人入侵,李清照随着南宋高宗皇室逃到江南避难,途中,不幸丈夫赵明诚病故,加之家庭多年收藏的大量金石文物在战乱中散失,李清照一下子坠入痛苦的深渊。就在李清照孤寂之时,一个名叫张汝舟的为了骗取钱财,又乘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直到得手后又抛弃了她。雪后加霜,这时的李清照真的到了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絕境,使得她的词风也急转直下,变得低沉凄凉。如她后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晩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后期的所有词作,哀婉凄凉,读来令人深感同情,痛惜不止,而並非所有作品都是这样。所以农夫觉得题主所言,有点片面。


秦一农夫


我读宋词比较注重作者写作方法,为表达主题怎样铺垫,怎样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章法、布局的安排,脉络的承接等等怎样做到顺畅,学习古人创作手法来提高自己的填词水平,使填出的词相对圆润隽秀。

李清照的词风温婉细腻,多用白描手法,字词秀丽。

前期生活安逸,词多闲适欢快。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后期因为生活潦倒,多哀愁悲伤,情绪低落。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由于经历的不同,很难对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情绪感同身受。也许在有了同样的际遇时,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我用诗词写我心,不因她而伤,不因她而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