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必須知道他的事蹟

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將終於揭曉,其中,最受眾人矚目,也是中國科學家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拿到。

當然,大家很有可能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但我們都應該知道他們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先講一講黃旭華的故事。

大家還記得中國的核潛艇麼?

1958年,就在蘇聯人剛剛說完,中國人一定搞不出來核潛艇之後,中國就霸氣地說到: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就此中國核潛艇正式立項。

然而中國人並沒有真的花了一萬年。

你可以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必須知道他的事蹟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下水;

1974年,“長征一號”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中國只用了不到13年的時間,就成為全世界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而創造這個奇蹟的,就是這位赫赫“無名”的工程院院士,用算盤打出來了核潛艇的核心數據的神人,“長征一號”核潛艇的設計總師:黃旭華。

上世紀50年代,蘇聯和美國都對中國進行核威懾,揚言要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為了對抗威脅,中國決定研究自己的核潛艇。

而以黃旭華為代表的29人團隊,被選為了攻關團隊。在一個秘密的小島上,為中國製造核潛艇這一奇蹟,拉開了序幕。在當時,這支隊伍中,沒一個人見過傳說中的核潛艇。

因為這是一項高度保密的工作,就連家人都不能知道。1957年的元旦,投是他最後一次探親。此後整整30年,黃旭華再沒回過家一次。

你可以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必須知道他的事蹟

核潛艇是一個在深水中運動的戰鬥堡壘,雖然看上去只是一個數千噸重的鋼鐵圓筒,但是其中集成了航海、導彈、計算機、核反應堆等幾十個專業學科。

然而面對西方的嚴密封鎖,黃旭華和她的同事們在沒有參考的條件下,只能像大海撈針一樣,從海量的報紙、雜誌、甚至是玩具上,尋找任何有關核潛艇的資料。

但是有了相關資料,也不夠,核潛艇的建造牽扯到了大量管道、電纜、鋼材,這麼多的東西不能一股腦堆在一個潛艇上,必須保證它的重量和重心都在最好的位置上。

美國人在進行這種運算的時候,非常輕鬆,直接用計算機計算記性,但是當時的中國還沒有計算機,而後來震驚世界的超算還有二十多年才能出現,所以我們的科學家只能用算盤,一點一點計算。

經過了長久的準備工作之後,在1988年,我國核潛艇研製迎來了第一次極限深潛試驗。

可以說當時的科研人員們都覺得自己造的這個核潛艇是用算盤盤出來的,總覺得有點,危險。

但是就在這時,黃旭華作為總師站了出來。他說潛艇的任何一點要求達不到,都有可能艇毀人亡,所以他必須下去,一旦發生任何意外,都能進行及時補救。

因為他是這艘潛艇的總師,必須要為這一百幾十個人的生命負責。

黃旭華就這樣以六旬高齡披掛上陣,成為全球首位參與極限深潛試驗的總設計師。但是黃旭華的年齡實在是太大了,在這次深潛試驗中,黃旭華的眼眶、耳朵和甚至就連牙齦都因承受壓力過大而流血不止……

在海水壓力情況下,艇在不斷地變形,一變形就發出聲音,所有人都提心吊膽,終於,當潛艇從深潛狀態離開,升到安全深度時,突然一下,整個艇就沸騰起來了,所有人都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喜悅。是的,他們成功了,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了!

你可以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必須知道他的事蹟

回想起黃旭華在頒授儀式上發言:誓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

他和他的同事們,這一生都屬於祖國,無怨無悔。

這應該就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註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