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區 蠶石村的歷史


蠶石村位於晉源區姚村鎮西北角的三公里處。蠶石村位居佛頭嶺下,佛頭嶺西側地勢險峻巉石綿之。古叫巉石村,後因其繁簡明為蠶石村,還有一種說法,黃帝的正妃嫘祖發現了蠶吐絲,便在石頭上喂之,織成絲綢,正妃嫘祖當時發動婦女在佛頭嶺下如今姚村鎮蠶石村一帶的石頭上養蠶,故有蠶石村的由來。晉劇“採桑”戲就是對蠶石村、棗元頭、青陽河一帶種桑樹養蠶的真實寫照。


一、姑姑灣石窟

公元三世紀以後,佛教在我國內地得到發展,鑿窟之風也越過玉門關,在河西地區傳播開來。甘肅的敦煌莫高窟,酒泉文殊山石窟,張掖馬蒂寺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以及偏東部的天水麥積山石窟,都是在十六國時期開鑿的。公元四世紀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統一了河西地區,把涼州(今甘肅武威)工匠遷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以後,中國北方的石窟寺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


從魏晉南北朝考古可以知道石窟寺和佛教都是分不開的,一般說在河畔山崖開鑿的佛教寺廟簡稱石窟,但也又在城市附近建立的寺廟,(備註:這個時代的寺廟比較小)。並不是依山開鑿的石窟,許多石窟寺洞窟密集,又稱千佛洞。佛教石窟淵源與印度,中國石窟的開鑿時代約在公元三世紀。


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時期,石窟寺的開鑿處於一個相對的低谷階段,它成了向第二個高潮過渡的時期。


晉陽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石窟是天龍山石窟,東魏時期開鑿的天龍山石窟。晉陽管轄內的石窟大部分開鑿於東魏時期。


蠶石村的姑姑灣石窟開鑿於東魏時期,姑姑灣洞位於姑姑庵旁,為什麼叫姑姑庵。此處有個尼姑庵遺址,現在還有地基存在。也叫姑姑庵洞。姑姑灣洞位於到佛頭嶺的彎道上。所以叫做姑姑灣洞。


晉源區 蠶石村的歷史


晉源區 蠶石村的歷史


晉源區 蠶石村的歷史


晉源區 蠶石村的歷史

姑姑灣洞石窟


姑姑灣洞是兩個洞口,洞口內雕有仙姑,仙姑母親還有如來佛主,南方阿彌陀佛。姑姑灣洞在日本侵佔中國時佛像頭有的被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姑姑灣洞被炸燬。三分之二還存在,尼姑庵殘磚剩瓦和地基還確實存在。


二、北齊風格的三尊“石佛”


嶺高於佛頭至上,所稱佛頭嶺,蠶石村佛頭嶺東麓頂部,四米高的石巖上鑿有北齊風格的“石佛”三尊。分別是高一米五,寬一米三,深一米。夫佛姓釋迦號牟尼。也稱如來佛主。


三尊“石佛”,中窟明顯,兩邊風化裂開。登上佛頭嶺的最高部,藍天白雲下,俯視山下有南北橫穿的大運高速公路,汾河像一條銀絲線。


春和景明,魏峨險峻的“石佛”屹立在崇山峻嶺之間。柏樹筆直映襯著一片綠色,土畫眉當地人稱麻黑躥吱吱渣渣地歌唱,聲音悅耳動聽,登上筆直的山樑看“石佛”。石佛把頭抬,佛主心中坐,俯視山腳下,昔日寶峰寺。主要是闡述三尊“石佛”。


盛夏季節,蝴蝶翱翔,鳥語花香。五彩繽紛,清靜幽雅。奇嶙怪石,岩石綿綿,顯示著“石佛”的威風。登上“石佛”的高處,遠望腳下平川,層層梯田綠油油,山花遍野,芳芳無比。


秋風涼爽,高大的岩石襯托著“釋迦牟尼佛”處處都是黃色的景觀。在佛頭嶺上,山高氣爽,微風細吹,感到涼爽怡人。清閒的景觀使人忘懷!秋風掃落葉,“石佛”依然保護著蠶石村人們的平安。


隆冬季節,胸懷壯志的如來佛主,盤坐在層層疊疊的大岩石上,栩栩如生,雪花飛舞,大地披錦繡,白茫茫的大雪籠罩在大山上。登上嶺頂低頭看川景,白色的地毯映襯在人間。


三、蠶石村寶峰寺


《太原縣誌》載蠶石山在縣西南二十里,有寺今廢,有泉水一泓,蠶石山後面是尖山,尖山在縣西南二十里,有泉水一泓產礬出石灰。


隋唐時期,是我國石窟寺開鑿和石窟寺藝術發展的第二個高潮,隋朝建國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隋文帝楊堅,煬帝楊廣父子都是佛教虔誠的信奉者和支持者,短短的三十餘年中,在全國各地大規模的修鑿石窟寺,如莫高窟現存的490度個洞窟中,隋代修鑿的洞窟就有100個左右,並且還在太行山以東地區尋找新的鑿窟點,隋代石窟是藝術上承北朝條韻,下啟唐代新風處於變化和發展過程中。如桂林西山摩崖造像和還珠洞摩崖造像。


趨於頂峰時期的唐代石窟藝術到中晚唐,逐漸衰落,佛教藝術的主要力量轉向輝煌和工藝美術等方面,唐朝的寺廟形成了大院落式寺廟。大院落式的寺廟有前殿、中殿、後殿、鐘鼓樓。大院落式的寺廟有前殿、後殿、鐘鼓樓。大院落式的寺廟有正殿、側殿兩廂對稱,門殿、鐘鼓樓。寺廟大規模地發展取代了石窟寺的地位。


寶峰寺是河西八大寺之一。河西八大寺如:蠶石村寶峰寺,杏坪村的大仙岩禪寺,王郭村的明秀寺,索村的仙居寺,明馬村的明仙寺,龍山童子寺,汾峪溝太山龍泉寺,寺底村蒙山開化寺。也是晉源區的八大寺。

晉源區 蠶石村的歷史


晉源區 蠶石村的歷史

寶峰寺遺址


蠶石村寶峰寺始建於唐朝中期,毀於明朝末。寶峰寺遺址就位於蠶石煤礦西,過去蠶石村居住著一個人,他在煤礦西看守炸藥庫,在蠶石煤礦西開墾種田。發現寶峰寺地基遺址。他叫郝林生,寶峰寺遺址後面有個洞兒窪,洞兒窪有泉水。可惜煤礦蓋房子站用了遺址,2009年冬天賣土把寶峰寺遺址挖掉了。


明朝末九龍池窪的和尚大師去寶峰寺化齋,寶峰寺僧人不給化齋。九龍池窪的和尚大師把龍池放開沖毀寶峰寺。寶峰寺的馨兒衝到棗元頭村戲臺後不動,此處建寺就叫永寧寺。磬兒上標明蠶石山寶峰寺。


蠶石村人皆能言寶峰寺之名即在寺圐圙中,基址全泯亦無碑碣可考。蓮花法座亦難稽,寺中有觀音菩薩,古剎原來號寶峰。


蠶石山寶峰寺開山一代,嗣曹洞宗璦王客徒弟泰文、泰寧、泰庶、泰龍、泰謙,法孫就是宗璦王客的徒孫,崇悟、崇鹿、崇變,千日期合法,茅翱他的師兄叫大浦,賢古哲信無花耐霆,助綠會首通,容字晉祠鎮的晉祠村的金火匠,也就是鐵匠,孫良、孫大倉、孫景花。


鏁南翟釋,寺中有釋迦牟尼佛。


淨業堂首座明一空,西堂朗月山,後堂永無,香火旺盛璞堂主鼎寶鼎天涯,悅眾廣大很多群眾,方亮果香風,經就是果慄慄香,古文就是古代的文字,興古道耐雪霆成懷,空晶瑞峰。在明朝初寶峰寺附近有小桃源、杏園。到了冬季雪景滿寺院,直到山峰顛部,瑞雪峰繞。


書文惠全,殿主就是主持方丈永恆,這個銅製磬兒是明朝正德十四年正月元旦製造。當時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19年。

晉府典膳正暢英,膳是膳食,僧人用的是素食。


本縣都當時的晉陽縣令禪工賈大廣室人,史姒專指丈夫的嫂子。禪主王伯讓趙氏王子端,馬氏單主張斌室,室仝縱喜,韓興張氏匠伯方,王子唐韓姒果,信女是指居士一類,相信佛教。李姒果劉姒成何姒舍翟姒妃賈姒真熊果。指惡果。


晉祠村相信佛的女人,菓姒寶王妙善常女氏、田女氏,善哉是佛教用語,姚賢辰妣善辰,妣善辰,妣指死去的母親,姒秀維那人辰。妣秀徐妼綠王妣秀楊妙善,赤橋善人張妣安楊妣責,證明寶峰寺的靈氣在方圓十幾、二十里都有名。

講述真毗真,張妣善崇貴。


住寶峰寺偈,磬月騰遠嶂隨風度,敲打磬兒發出的聲音隨風在飄,音出深帯月敲,山寺鬆開僧起定,磬的聲音發出去他能穿透山中的森林,當時寶峰寺中也有松樹。掩頭眾任曉顯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夜晚在星星月亮的照亮下,寶峰寺顯的耀眼寧靜。


寶峰寺的門殿是彌勒佛、四大天王,彌勒佛背後是韋託菩薩。門殿的兩側是鐘鼓樓。前殿是觀音菩薩、十八羅漢。後殿是釋迦牟尼佛。


四、蠶石村的山名


在宋朝以前蠶石村有個冀家峁,當時姓冀的一大家人住在此村種田。位於蠶石溝之南山頭也。上有土田,皆為冀家所有。


蠶石村有個和尚坪,大溝之南,冀家峁西,山巔一坪,系和尚所開墾者,因為以名。此田是寶峰寺和尚所種。蠶石山中以佛法,何人到此步虛聲。


佛頭嶺窪,正溝之北,別一支溝,羽族翩翻有野雞。


寨兒溝,蠶石溝中間,北有一支溝,深二里有奇。東為佛頭嶺,西則黃柏嶺,其中曾立寨以避兵,傳言:明季胡虜人入晉,拈我太原,明人於是溝立寨。

魏家茆,在北宋一家以前蠶石村有姓魏的居住過,在和尚坪後,昔年曾被魏家拈。


李家梁北宋以前有姓李的在蠶石村居住過,魏家茆西,蠶石山形極峻巍,李家在昔作田園。


頂天峰轉折而上,則峰腰建屋數楹,乃採媒人所居住。


五、蠶石村直井筒窯及平窯


蠶石村直井筒窯及平窯,都是清朝時期的煤窯。井筒窯民國之初,有商又攻此窯,經二,三年費數千緡煤初可採。


石盒窯:至光緒季年窯遂荒廢。民國成立之初,有人重行開採。虧累資本又鉅。


大順窯,山人呼為前菜坪窯。一樣兩筒,一出風,一出煤。


後菜坪窯,窯口亦向南屬平窯,較前中兩窯容易開採。煤廠宏廓,房屋易多,此後西有頂天窯。


蠶石村人來此種,山蔬野菽暗香含。


頂天窯此窯一穴,係為平窯,民國八年,黃樓村人成守險重行開採。


賈全花的老院子,在清朝時期,有一家姓郝的居住,開採井筒窯,井筒窯出事故,死了二十個男人。二十個寡婦每天哭著去找他,他家賠償不起,郝家全家穿戴上先把小孩扔到直井筒窯,大人隨後跳下去,全家至盡而死。


六、九龍池窪


蠶石村佛頭嶺窪,大溝之北,即為九龍池窪。其池不大,水亦微細,欲極靈異。九龍池窪還有一個山泉水坑,這裡景色迷人溢滿神州。蠶石村人每逢天黑,輒糾眾到窪虔誠祈雨,且於池中取水,回村祀之,立沛甘霖。傳言:昔有九人相偕入窪,其貌甚異,衣冠亦不尋常。山人潛隨其後,遙而視之,見九人臨池瞻顧,久乃躍入池中,形影隨滅。山人入窪尋覓,只見池有九魚,載沉載浮,忽然魚有頭角,目光若電,頃刻雲霧四塞,瀰漫滿窪,雷震數聲,山嶽動搖。未幾雲散天晴,九魚不復見,池水亦固。山人亦昏瞀茫然,不知為矣,邃呼為九龍池窪。


詩曰:窪中競被白雲封,內有池塘躍九龍,合體成章鱗疊疊,出潛離隱水溶溶。存身澗底休徵協,矯首崖旁間氣鍾,霹靂一聲山嶽動,登時古翼出奇峰。摸到九龍池,端惟洋碧漪,躍鱗雲外嶺,奮翼水中坻,不待斯黃治,難藏夏後漦,泥沙金不困,霖雨自然施。池內九龍飛,盈窪五彩揮,雌雄形不一,頭角象誠威。翼自層戀奮,鱗徒曲澗暈,行雲施雨日,著想入非非。


遁世翁曰:(蠶石山中,村莊稀少,惟口旁一村,無神可祀。)惟逢天旱,蠶石村人輒到九龍池窪祈禱雨澤,恆著靈向。惟少泉水,不得漾湧池中為憾,池旁亦未建龍洞奉祀龍王,由山村苦寒之古也。


遺憾的是九龍池窪的龍池和龍王爺的木製牌位,改革開放村民們搞付業,開採石頭,把龍池和木製牌位毀掉了。


(後敘)在遠古的蠶石,不涉浮華,男則耕田,女則紡織。意思是男人種田,女人紡線織布,做衣裳。


尖山蠶石山後,柳子峪南,蠶石溝北一山最巍,尖而切銳,其前即青陽河溝。

槐子谷《讀史方與紀要》雲:槐子谷在太原縣西南十五里之蠶石村,今尚未詳所在。意思是至今不知道,沒有了解清楚所在的位置。


作者系:山西省三晉文化研究會會員

太原市三晉文化研究會理事

山西省晉祠文化研究會會員代表

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筆名:張富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