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通水环境治理目标:建成崇川区100平方公里区域典范城区 启动启东市先行示范区

掌上南通客户端记者 赵冲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濠河提升及水环境治理工程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城建水利工程项目共有48个,其中市本级17个,续建项目大部分已复工。市水利局透露,今年南通水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建成100平方公里崇川区示范区,以此辐射到4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并以启东市为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市域8000平方公里。

2020年南通水环境治理目标:建成崇川区100平方公里区域典范城区 启动启东市先行示范区

今年,崇川区重点推进观音山片区水环境整治工作。为实现观音山片区畅流活水,2020年城建计划中市本级安排兴石河闸及河道整治等3个项目,崇川区安排青龙横河整治等13个项目。为实现港闸区部分畅流活水工作,2020年城建计划中市本级安排芦泾港闸等3个项目,港闸区安排农场河改造工程等6个项目。目前,港闸区水系连通及水利工程调度方案编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且基本成熟。中创区、开发区、苏通园区及通州城区正在积极启动水系连通及水利工程调度方案编制工作,下阶段将重点加以推进。

南通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畅流活水、水系连通、工程调度在治水活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闸站工程和河道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其次是实现河道高低水位的节制和流量流速的精准配置。去年,濠河及周边66平方公里内的水环境治理效果显著,文峰片区水系、任港一河等断头浜、死水河实现了永续自然流动,五山片区和新城片区30多条河道实现了全面活水,持续活水,主要就是依靠水闸等工程设施,常态打开水闸,通过管理优化,全面恢复了水体流动的自然属性,这种活水调度模式体现了“系统化思维、精准化调度、片区化治理”的治水新理念。

2020年南通水环境治理目标:建成崇川区100平方公里区域典范城区 启动启东市先行示范区

去年,南通实现了“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濠河及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内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质”的工作目标 。中创区去年底加入中心城区水利工程调度以后,水环境质量有较大提升。同时,随着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东向突进,通州先锋地区通甲河、先锋竖河、庙桥竖河三条主动脉已打通,辖区内北引南排格局已形成,为该地区内部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的治水实践已经成为科学治水、高效治水、务实治水的标杆。今年,南通以“城市建成区自然活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建设高质量治水的典范城区”为目标,按照“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的治水思路,力争到2020年底,全面实现城市建成区自然活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并努力将崇川区10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中心城区高质量治水的典范城区。

2020年南通水环境治理目标:建成崇川区100平方公里区域典范城区 启动启东市先行示范区

市水利局提出,在全市推广主城区“一控三自然”(控源截污、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净化)做法,按照“纲网联动、远水直达,大片独立、小片连通,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编制原则,完成水系连通和工程调度建设方案,并以县城为单元开展水系连通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推进方案逐步实施。加快农村黑臭河道整治步伐,基本消除农村集镇区河道脏乱、黑臭现象,村庄河塘基本恢复自然面貌。

市水利局透露,近期将构想全市域的区域治水方案,全市形成8-9个独立大片区,骨干航道作为清水水源通道,常引长江水、维持高水位、直达各片区。以大片区内部低等级航道为小片区边界,小片区之间设地涵连通,内部水流通江达海,形成江海、骨干航道、内部河网3级水位落差,自然做功、自然活水。同时建设智能调度监控系统,实现科学调度、远程控制。

今年先行启动“通启片+九吕片”作为全市的先行示范区,改建现有水利工程,设置简易控导工程,同时开始试运行调度,争取年内见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