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妇女节变成了女神节,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神节”变得妖魔化。难道这一传统节日就应该被唾弃么?

首先来说,令广大网友们反观的一点就是把“妇女节”变成了购物节,“女神节”就是消费主义陷阱。

其实这样理解呢,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这确实是一个陷阱。不过陷阱多了去了,这么多年还没习惯只是说明大家的适应能力太差了。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所谓的“女神节”变成一个购物节只是一个电商的换壳游戏罢了,他们巴不得每天都过节,针对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女性。

比如说什么某狗字头电商的数码节、吃货节,某猫字头电商的校园季、狂欢节等等。只要他们敢想,今天就能过节。

这是去年HI商学院统计的某电商平台的一张活动列表, 大家可以仔细的品一下。他们也是够辛苦,几乎是全年无休,想方设法的让大家每天都过节。

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从数码产品到美妆产品,几乎是每隔上几天都要来上几次促销。运气好赶上了节,那就用节名,赶不上就自己造。

另外呢,被妖魔化的购物节也不仅仅限于这次所谓的“女王节”。比如说618年中特惠,这个本来就是某狗字头的周年庆。

但是一家玩就很没意思,没有竞争不利于发展。所以就变成了全民狂欢的猫狗大战,大家一起买买买。

双十一也是这个道理,本身就是一个新兴节日,为了调侃、娱乐而生。慢慢的也开始被妖魔化,变成了一个购物节。

总之,妇女节也好,女神节也罢,都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老套路而已。硬是说是被消费主义洗脑就没意思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了。

另外呢,还有一点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妇女节变女神节了,我看很多反对这一节日的文章都在拿这一点开刀。

其实这一称呼的转变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们暂时不讨论是不是商家的套路,先设想一个场景。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18岁的妹子,长的贼漂亮 ,想撩,我们该怎样称呼她呢?

①小姐姐 ,②女神 ,③妇女 ,④女生 ,⑤小仙女 ,⑥其他

这个我想只要是长点脑子就不会去叫妇女,这样可能会挨打。商家同样也是这么个情况,可以叫女神、可以叫女王。但绝对不会喊妇女,进来玩呀!

这样不仅仅卖不了东西,店可能还会被砸。所以,生意人嘛,嘴要甜。当然,不仅仅是生意人, 所有人都要嘴甜。最基础的礼貌,对吧。

其实也不仅仅是这一称呼发生了改变,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小哥哥和小姐姐。这样才显得亲切,可能叫着舒服,听着也舒服。

所以,这种名称的转变和资本没啥关系,毕竟人家不是这一天才馋你钱包,他们可是每天都在馋,每天都在造节。

归根到底,这还是一种文化的改变罢了。相应的,电商也只是借势而起。

虽然这个文化可能不对,有歪曲“妇女节”本身原意,但是这个已经救不回来了。时代就是这样,淘汰不喜欢的,留下受众广的。

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大家都叫女神,妇女也就回不去了。真不知道这口锅该都给谁,舔狗?

有没有3月8日其实也没啥影响,能制造出来一个3月7日女生节,还造不出来一个女王节?

俗话讲,存在即合理。妇女节是广大女性同胞们争取来的,我们理应尊重。但是呢,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妇女节也开始变味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国的妇女工作组织都要颁布一个奖项,叫做全国三八红旗手。

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颁发的对象是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显著成绩的妇女先进个人和妇女先进集体。

事实上,直至今日,在我们的某些偏远地区或者是一些农村地区,女人的地位依旧很低。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女人不能上桌吃饭。

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通过某乎上面的反应来看,这在很多地方就是一种常态。还有就是依旧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女人就是生育工具,这在很多地方也是一种常态。

所以呢,女权主义就诞生了。女权主义宣言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这一点相对的政策也是支持的。

接着就有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有了三八红旗手这个奖项。但是这个时候妇女就真正的解放了么?

平心而论,“三八红旗手”这一称呼,把它拆开,三八在大众心中就是一个好词?

我想并不是,歧视依然存在。所以,这也是三八妇女节转变为女神节、女王节的一个原因。

还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把这一称呼妖魔化的,妇女也就成了一个贬义词,三八妇女节也就成了一个不好的节日。

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其实严格来说,3月8日妇女节是一个纪念日,纪念那些曾经为妇女权利作出牺牲的人,奖励那些现在为经济、社会等作出贡献的人。

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节。最早来说,妇女节是一个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是他们闹的最凶。

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但就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来看,不分国籍。传统上来讲我国的女性一般都是藏于深闺、男耕女织的一种状态。

起码的形象就是善良、羞涩、含蓄、贞洁,然后就是一个勤俭持家贤妻良母型。然后受女权主义的影响,这一形象开始快速的转变。

当然,不能否定它的价值,但是有些所谓的女权主义确实显得过于激进。从反对男性霸权到歧视男性,甚至是企图不劳而获。

所以,在一小撮人的带动下,“女王节”的感染力也越来越强,事情也就变得奇妙起来。很多时候来讲,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妇女在网络上也没有什么发言权。

妖魔化的妇女节,是怎样演变来的?

电商平台也就是基于这一点,为有需要的女性提供服务。顺应时代,重新定义“妇女节”。

最后,不管是这么称呼,妇女也好,女神也好,女王也罢,这只是一个受时代和文化演变的称呼而已。

要说区别,从现在的大众心理来讲,或许就是好不好听吧。妇女节的意义不不仅仅是展现部分女性的尊贵,而是体现全部女性的平等。

特别是那些没有在网络上发声的人,同样也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了女性的自由而牺牲的先烈,奖励那些在各个方面作出贡献的女性。

女权可以有,毕竟现在谈真正的妇女解放还尚早,女霸那还是算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