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儿子为什么在八旗里面不同的旗?是怎么分配的?

独自肚子唱歌


皇族没有旗属。只有在哪个旗领牛录。

多尔衮死后,顺治夺回权力,抢得正白旗,镶黄正黄正白就是上三旗。

上三旗没有旗主,都是皇帝近支子弟分管牛录负责民政,兵马为皇帝亲将。下五旗兵马牛录则是皇族远支的旗主、王、贝勒、贝子、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分领。

康熙时期,因为当皇帝时间长,所以皇权极度扩张,派不同人选担任驻防将军以控制下五旗的兵马,之后又开始试探性地分封自己的儿子去下五旗分领牛录,面对康熙的公然抢劫与背盟(皇太极曾公开盟誓,不能随便抢夺兵马牛录),这些宗亲已经无力反抗。

雍正时期又设置旗务大臣,与旗主等共同主持下五旗的民政。所以,到乾隆中期,干脆废黜已经空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下五旗旗主等均已被彻底架空,皇帝也就开始肆意分封儿子去夺取牛录。


四川達州


因为清朝皇子入旗前需要封爵,成为旗中的领主,而入旗只能入下五旗,上三旗是皇帝亲领的。皇子入哪个旗,主要还是看实际情况。清朝皇族的旗籍都在下五旗,由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中一般没有皇族存在,闲散皇族远支大多也都是入关前的皇族后裔。

首先了解一下八旗制度,其实所谓的清朝八旗制度就是一种人口编制制度。简单来说,将一定数量的人口编制成一个单位,称作“牛录”;而若干牛录又组成“甲喇”,若干甲喇形成一个“固山”,这个固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旗”。其实满洲的八旗制度也有点类似古代中原的“保甲制度”。


满洲施行八旗制度以后,所有的“牛录”都是有主人的,而这些主子都是满洲宗亲王公。这种能够在八旗之中拥有牛录担任领主的宗亲,也被称作“入八分宗室”,也就是清朝封爵中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与辅国公。

一般来说,封爵的高低与其所拥有的旗民牛录数量是成正比的。打个比方来说,亲王拥有20个牛录,贝勒有8个,镇国公有3个,在此旗之中,拥有最多牛录者就是此旗的旗主。


清朝的八旗,也分成上三旗与下五旗,由正白旗、正黄旗与镶黄旗构成的上三旗是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中也就没有入八分宗室存在,所有的牛录都是皇帝的。皇子们一旦封爵,就会入旗,而入旗的话也就只能入下五旗,主要也是看实际情况——哪个旗有佐领、参领空缺,就让皇子入旗,所以也就造成了清朝皇子们旗籍各不相同。

而入旗以后,这些皇族子弟的后代们也就属于这个旗。打个比方,某位皇子封郡王爵,入镶蓝旗以后,他的后代们就一直属于镶蓝旗,即便变成了闲散宗室以后仍旧如此。


其实清宫剧很容易形成误导,认为“上三旗”都是贵族,其实不对。在清朝上三旗里的只有皇帝一家——皇帝、皇后、皇太后、太妃、没分府封爵的皇子与未出嫁的公主,其他皇族与其后代都是在下五旗之中。

上三旗也不是完全没有皇族后裔,不过地位并不高,因为上三旗之中的皇族后代,他们的先祖大多都是满洲入关之前那些皇族远支,或者地位低下没有封爵的皇族宗室,所以他们得以留在了上三旗。毕竟在清朝,得以封爵的宗室都在下五旗,除了皇帝一家人之外,拥有上三旗的旗籍未必是高贵的体现。

皇帝将自己的皇子们封爵以后,分封到不同的旗籍之中,主要也是看实际各旗的空缺情况,也是为了平衡各旗之势。


澹奕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1601年正式创立的,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

1614年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 ,其中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上三旗由皇帝直接控制,都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

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

为了加强统治,削弱贝勒亲王对各旗的控制,清朝规定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实际上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只能控制其府属佐领;

正黄旗

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是八旗中人数最多的,男女老少共15万人,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

正白旗   

旗内无王,由皇帝亲自统领,清末人口为13万人,婉容皇后就为此旗;

镶黄旗  

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很多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

如慈禧太后,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不少也来自此旗;   

正红旗   

人口最少的旗,男女人口约11.5万,著名作家老舍和乾隆年间的和珅就是此旗   

镶红旗   

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光绪宠妃珍妃属于此旗   

镶蓝旗:

作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统领,人口约13.5万,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就是蓝旗人;

正蓝旗:

顺治初年,被多尔衮降为下五旗,男女老少人口约13万人;


国风新色


八旗最初就是满洲人的一种便于狩猎的组织。后来演变成一种抵御外敌的军事组织。



努尔哈赤皇太极清朝政府,整顿编制队伍。初期的时候只设立四旗,分别为红、白、蓝、黄四种颜色。组成四旗。后来增设了镶红、镶白、镶蓝、镶黄四旗。八旗设立就像我国生产建设兵团的初衷,战时皆兵,和平时都是农民。当然八旗也分等级。正黄旗和镶黄旗由皇帝亲自统帅。属于直属。其余的六旗由贝勒爷、贝子等统帅。

顺治时期,把正白旗也归皇帝统领。就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

八旗就是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皇帝的儿子还在皇帝人选勾心斗角。所以皇帝把精锐的八旗放在北京,其余派到边疆驻防。


华语历史


清朝八旗制度,首先是上三旗是直接归皇上来统领。

而下五旗是由各王爷来统领的,后来皇帝为了不出现八王议政这样的事情,就把自己的儿子长大后统一分配到下五旗,一般是比较平均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的贝子贝勒所在的旗不一样



爱历史的小蜗牛


本来就是这样,八旗是流动的,今天在一个旗,明天可能就在另一个旗。一家人 亲父子 亲兄弟可能都被编进不同的旗,自称自己是xx旗的满族,实际上是不懂八旗制度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