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有趣到骨子裡,讓人吃肉就想起的男人

蘇東坡:有趣到骨子裡,讓人吃肉就想起的男人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夜歸臨皋》


1.


關於這首詞,有一個著名的典故,記錄在南宋葉夢得的《避暑錄話》中。故事是這樣的:東坡在黃州時,有一天與一些客人在江上夜飲,他意興風發,當場吟出了“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詩句,讓在座者為之擊節歎賞。沒想到第二天,黃州處處傳言蘇軾昨晚寫完這首詞後,將自己的衣服鞋帽掛在江邊,自己搖著小船長嘯而去,不知所蹤了。


黃州郡守徐君猷聽說後,嚇得出了一聲冷汗,連忙前去東坡堂拜謁,沒有到蘇軾正睡在堂上,鼻酐如雷,還沒有醒來呢。徐君猷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從此,蘇東坡這首詞不僅廣為流傳,蘇軾愛睡覺的習慣也為大家所知。


不過這一時期,蘇軾已經在黃州的貧賤生活中尋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他不再覺得苦悶,而是樂在其中了。這種歸隱的思想有段時間曾經多次出現在他的詩歌中,如《哨遍》: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 


這首詞其實是用詞的形式改寫陶淵明的《歸去來兮》,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因而依然辭官迴歸田園,在家鄉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快樂生活。蘇軾卻將自己在黃州的貶謫生活與陶淵明對比,表達自己對現實失望後退隱田園的情感。


蘇東坡:有趣到骨子裡,讓人吃肉就想起的男人


2.


當時,蘇軾在黃州有兩個住所,一是妻子來黃州時蘇軾在臨皋亭旁修建的草屋,這是蘇軾的日常居所;一個是他在城外的東坡雪堂,通常用來招待各方前來拜訪的客人。


蘇軾每天下地躬耕,來往於兩處住所之間,慢慢地踩出了一條骯髒泥濘的黃泥路,路邊風景優美,蘇軾樂此不疲。


有一天,蘇軾喝醉了,他竟讓為這條路寫了一篇文章,名為《黃泥坂詞》。

此外,他還在臨皋亭上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坌入。當是時,若有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


酒足飯飽之後,我倚靠在几凳上,幽幽白雲在我的左側環繞,緩緩清江在我的右側彎曲地流淌,彷彿一道道山門在我的眼前打開,山林間的塵埃隨意出入我的房間。我彷彿有所思,而實際上又沒有什麼心思,心中空蕩蕩地接受大自然為我準備的一切。此時此刻,我真是慚愧呀,慚愧!


蘇東坡:有趣到骨子裡,讓人吃肉就想起的男人


3.


在貧賤的生活中,蘇軾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也創造了很多的生活樂趣。在生活最為窘迫的時候,他與妻子提倡“晚食以當肉”。也就是說,吃飯不按一定的時辰,而要等到非常飢餓的時候再進食,這樣即使面對的是十分粗劣的食物,大家吃起來也像吃肉一樣香。


試過幾次之後,蘇軾便很推崇這種進食法,並把他當成自己“巧於居貧”的方法之一。在他看來,外物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所謂好壞,完全在於自己主觀上的感受。這種苦中作樂的精神讓蘇軾很快就從逆境中走了出來,將痛苦化為愉悅,把焦慮融為和諧。


有一段時間,黃州的豬肉非常便宜,蘇軾十分高興,買了很多的豬肉分給家人吃,以便大家解饞,為此,蘇軾還寫了一篇極富趣味的《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後來,人們就將按照這樣方法制作的豬肉稱之為“東坡肉”。蘇東坡也成為了後世吃東坡肉就被想起的男人。


蘇東坡:有趣到骨子裡,讓人吃肉就想起的男人


4.


在黃州的那段日子,蘇軾的主要處世哲學是佛老思想。但他並非全盤接受,而是有所揚棄,最終化為自己獨特的一片精神境界。


就這樣,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物質與精神上的痛苦後,一個嶄新的蘇軾已經從苦難中蛻變出來。此時此刻的蘇軾,不僅能在優美的山水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還能從苦難的歷練中領悟的生命的哲思。


他變得從容、開闊、親切,曠達。這些性格特色反應到他的詩歌中,則使他的詩文閃耀著智慧的光彩和成熟的魅力。他的詩文境界也因此充滿了寧靜雋永、淡泊清空的審美情趣。超曠放達已成為他的性格甚至詩文風格的主流色彩,他的創作因此而昇華到一個極其美妙的峰巔。


​屬於蘇軾的夜晚,總是詩意盎然的,尤其是在黃州的夜晚,於詩意中往往還滲透著人生的種種哲思。一代文豪的人生,在詩詞中顯露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