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看完你就知道了

最近一個月做了20+諮詢,涵蓋剛畢業的、失業找工作的、工作轉型的、職業瓶頸期的。

看完下面這篇文,你一定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方向有更為清晰的瞭解。


自我探索期

迷茫太正常了,有些人繼續迷茫著,有些人主動停下來分析和藉助外力弄清情況。不同選擇造就不同結果。

一位大二的學生找到我,自己是讀研好還是畢業出去工作好?他一直糾結,直到諮詢後,才摸清自己內心的答案。

自我探索是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也許每天跟自己相處,卻並未瞭解自己。不信,你問自己的優勢是什麼?能幾秒內清晰且肯定的寫出來麼?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看完你就知道了

有些諮詢者,直接對我說:Tina老師,我覺得自己真的沒什麼優勢啊。每一樣都拿不出,比不上別人。而這不是個例,而是大部分。

迴歸正題,剛畢業的時候,有些人已經在大學為工作做了充足的準備,參加社團活動、外出實習、義教等。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探索,在扔石子的挑著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只要體驗,便會有反饋。這樣,用人單位看到經驗那欄,起碼知道你具備一定“潛力”。

大部分用人單位會招聘專業與崗位匹配度比較高的應屆生,此時,大學的專業就是你一個“背書”。如果還有獎學金之類的,更加分。

一般來說,對於剛畢業的人,如果自己沒有清晰的定位,就要進行職業定位。

否則就會出現幹這個好像不太喜歡、做那個好像也不太感冒,很難適應職場環境,也沒讓自己快速轉換角色。從學生到職場人這個切換。

如果自我探索期比較長,已經比較清晰自己優勢、劣勢、興趣、愛好、價值觀、能力等的人,他就會對自己的大方向有較為清晰的認識。

如果一直沒有進行該步驟,也就是缺乏自我認知,就要及時梳理自己的方向。

Ok,下一步我們直接談如何梳理。


確定所屬職業生涯階段

週六的早上,陽光很好。我在星巴克與一位諮詢者面對面溝通。

一位98年的姑娘,覺得最近的工作讓她覺得很枯燥,萌生了要辭職的念頭,但是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於是我們一一分析。

從職業生涯階段來看,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看完你就知道了

生存期、發展期、自我實現期。

生存期一般是剛進入社會的時候,當收入不足以滿足支出或者剛剛好時,處於生存期。

這時候,沒太多選擇,好好積累生存資本和職場經驗。

發展期是能力逐漸上升,收入大於開支,開始有結餘。有些人開始在這個階段為自己的事業進行探索並開始投資。探索自己的興趣領域,尋找自己熱愛的事情。

週六的諮詢者,她很明確自己目前處於發展期。梳理過自己的興趣領域,職業優勢、未來方向,她希望自己能與朋友合夥創業,並梳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哪些準備和資源。

而目前所做的工作,正是在滿足經濟需要的同時為以後的目標做積累。同時,她積極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職場技能、希望在發展期獲得更好的職業收益。

自我實現期:發展期中,人會尋找自己熱愛的事情,持續地投入修煉能力,並慢慢通過能力去兌換相應的價值。當熱愛的事業回報高於自己的生存線時,就進入了自我實現期。

比如,一個人在工作的同時非常喜歡寫作。因為熱愛持續投入精力,寫作能力越來越好。很多平臺邀稿,並且獲得較好的收益。此時,隨著收益越來越穩定化,她可以選擇熱愛的領域:寫作來生活了。

剛畢業不久的大多人,一般還在生存期(土豪、家裡有礦的除外)

那如何確定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來一個短期的職業規劃,有個方向發力呢?

繼續看


通過專業測試和非正式評估

瞭解職業興趣最直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測評,一般首選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

霍蘭德類型理論將人和環境劃分為六個維度,但是這個六個維度並不是獨立的,反而相互之間沒有十分明確的分界線。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看完你就知道了

這六大類型,每個類型都有自身的特點和適合的職業環境。

每個類型具體有哪些特徵和特質,只要一搜就知道了,這部分不浪費文字去描述。

通過這個測試,我們可以獲得自己的代碼,然後直接查找代碼所代表的一些職業。加上非正式評估的效果會更好。諮詢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會一直確認對方心中的答案,直至較為清晰。

在確定感興趣的職業方向後,要分析自身的能力、職業價值觀等信息,以便更好確定基本符合興趣、能力、價值觀的職業方向。

題主說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就可以運用這個方法,找職業規劃師解讀。


瞭解職業世界

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也來源於不知道外面的職場世界有什麼。

據統計,我國的職業有兩千多種。隨著時代變化、互聯網的發展更是增加了很多新型的職業。

如何在茫茫的職海中找到適合的職業呢?

瞭解行企職,行業、企業、職業。

個人的職業發展與行業發展是緊密聯繫的。一開始選擇一個朝陽行業或者發展期中的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會更大。

隨便在行業中換來換去,最終會讓自己的行業積累缺乏競爭力。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看完你就知道了

有個諮詢者,她一開始在教育行業、然後去快消品行業、然後再互聯網行業。她說之前沒有什麼職業規劃也不瞭解。哪家要就去哪家,沒想那麼多。

直至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跳槽時,就難找到心儀的工作。一個30+的求職者,還是幾年換一個行業,每個行業都積累不深。高薪資的你不符合條件,低薪資的基層員工又覺得有點失落。真是太難了。

按照企業存在的四類基本形式: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和事業單位等,我們可以多瞭解四類型企業間的區別,選擇更為適合自己自身能力的平臺。

比如,有些人就喜歡考公務員,他覺得自己喜歡穩定有保障,平時也很自律考試能力不錯,他就可以提前規劃往這條路走。

有些人嚮往外企,喜歡外企的文化和更為系統的培訓,就可以關注這類並提前做好準備。

還是那句,瞭解越多,信息越多,供參考和決策時就越有一杆秤。

現在互聯網很方便,幾大招聘網站上一搜,就知道大概有哪些崗位,薪資如何、基本要求如何。

so ,還是那句,做好信息蒐集,瞭解職海。


隨時校準你的職業生涯之旅

千萬不要以為一次職業規劃就能搞定未來所有的方向。

社會在變化、人不同階段需求不同、職業世界也在變化。在一個變化的時代,要的就是隨時校準的能力。

一般會建議在一年時、3年時、5年時好好回顧和總結自己的職業之旅。

不管我們做什麼,其實都是一種路徑。問問我們要到達哪裡,才是真正的終點。

最近我常跟諮詢者聊起B計劃,其實就是在一份職業中如何探索你的天賦事業。

除此,兩條腿走路會讓你增加職場安全感。

藉助古典老師的一段話結尾: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看完你就知道了

有時間繼續更新,花一秒給個贊,繼續把我工作老底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