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國比戰敗國輸得還慘?為何英國會成為二戰最大的輸家?

靜夜史


二戰中輸得最慘的還是德國,戰後德國被打成一片廢墟,士兵加平民傷亡超過800萬, 其奧得河-尼斯河以東的領土也全部被蘇聯和波蘭瓜分,德國的國際地位更是一落千丈。當然英國也好不到哪去,但不至於比德國還慘。

(雖然比德國強一點,但戰後的英國也是一堆廢墟)

當然,二戰對英國的打擊也很大,在戰爭進行的時候英國人的地位就已經不行了。當時英國雖然在表面上與美蘇平起平坐,共同商討對德戰事以及戰後的國際秩序,但實際上英國人卻是人微言輕,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壓根插不上嘴,而到了戰後英國很快就沒落了。

雖然在戰爭剛剛結束之初,英國還算是一個世界的超級大國,起碼在人們心中大英依舊是一個大帝國。因為彼時英國還保留有大量的殖民地,工業基礎也還可以,聯合國在成立之初的幾次重要會議也都是在倫敦舉行。

但此時英國已經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虛胖了,其國力遠遠被美蘇甩到了身後,戰後初期的英國完全就是仰仗美國的鼻息過日子,所謂的大英帝國已是名存實亡。

其實早在20世紀初時英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由於擁有非常遼闊的殖民地,英國的資本家早已適應了躺在賺錢的生活方式,根本不想在技術進行升級,導致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被德國和美國趕超。

美德兩國崛起之後也想進行殖民擴張,但無奈此時世界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地球上已經沒有空白地留給美德探索了。不過美國情況尚且好一點,因為美國是在一個新的大陸上建國,在獨立後通過戰爭和購買的方式獲得了大片的土地,到20世紀初時美國的版圖就已經確立完畢,其國土面積達到930萬平方公里,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國。

而反觀德國就比較悲催,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四周都是歐洲強國,想擴張就只能發動戰爭,於是一戰就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德國想通過一戰迫使英法同意重新瓜分世界,給德國也分一杯羹,只不過一虎難敵群狼。

在一戰期間德國一共只有三個盟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而英法的盟友卻在不斷增加,最後連美國也加入英法陣營。

說實話,德國在一戰中輸的挺窩囊。按照當時德國的實力,單挑英法是絕對沒問題。但受限於本國資源短缺以及兩線作戰,德國沒能挺到最後,被迫投降了。

在一戰中收益最大的國家是美國,而英法兩國的國際地位有所下降,美國希望藉此完成登頂世界霸主的宏圖偉業,為此在巴黎和會上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民族自決的倡議,希望肢解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

但美國人的想法似乎太過樂觀,雖然英法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但兩國實力尚在,在巴黎和會中英法依然是主導國,生生地把美國壓了下去,讓美國人非常氣憤。

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政治秩序,戰後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宣告解體,東歐湧現出一批民族國家。而更重要的是沙皇俄國也在戰爭中爆發了革命,世界上首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這讓英國非常不安。

戰後英國不顧法國反對,堅持幫助德國恢復經濟,希望德國能夠對抗蘇聯,而德國也藉機縱橫捭闔,重新武裝了起來。1926年9月8日,德國獲准加入國際聯盟並稱為常任理事國,至此德國已經擺脫了戰敗國的身份。

(得益於一戰的戰火沒有波及到德國本土,所以在戰後德國用很短的時間就重新武裝起來,德軍很快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之一)

面對德國的崛起,英法還是非常恐懼的,尤其是法國,在沒有英國的配合下法國無法獨自制衡德國。而英國則仍舊做著“離岸制衡”的美夢,希望強大起來的德國去攻打蘇聯,並且對德國吞併奧地利和捷克的行為進行了縱容。

今天的主流觀點都認為英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是失敗的。的確,如果英國早知德國會發動全面戰爭,那麼英國政府肯定是不會對德國妥協的。但當時英國的國力是真的打不過德國,而一戰慘痛的傷亡也讓英國人對戰爭充滿了恐懼,英國真的不想為了一兩個小國去招惹德國。

在英國人心中德國發動一戰不就是對現狀不滿意嘛,那麼我現在同意德國人在歐洲有限度的擴張,滿足柏林的一些條件,德國人不就消停了。

然而英國低估了德國的野心,德國在收拾完波蘭後轉投就攻打西歐,英國這才恍然大悟,綏靖派首相張伯倫在罵聲中下臺,主戰派的丘吉爾上臺,丘吉爾上臺之後就堅決跟德國人死磕。

由於海軍不濟以及不列顛空戰的失敗,1940年希特勒向英國拋出橄欖枝,希望與英國議和,但卻遭到了丘吉爾的拒絕。

其實當時英國內閣中有許多人主張同意議和,包括剛剛下臺的張伯倫,他下臺後仍舊留任樞密院議長,對於德國的議和請求,張伯倫是贊成的。

今天看來,德國當時的議和條件還是很有誠意的。德國表示在德國主導的世界中英國不僅可以保持完全獨立,甚至仍舊時列強,其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可以得到保留。

這些條件真的是很不錯,但丘吉爾不願意認德國做大哥,丘吉爾仍舊幻想英國還能像一戰那樣擊敗德國並保住自己藍星一哥的地位,然而之後的歷史走向徹底打碎了丘吉爾的幻想。(丘吉爾沒有認清英國衰落的現實,仍舊希望通過離岸制衡控制世界)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徹底扳倒英國,不斷地給英國使絆子,公然支持印度獨立,搞得英國很沒面子。而在蘇伊士運河危機的時候,美國又聯合蘇聯逼迫英法撤軍,讓大英顏面盡失。

丟掉蘇伊士運河後,英國人總算接受了現實,同意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獨立,之後又逐步放棄了非洲的殖民地,徹底退縮回英倫三島。

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如果當年英國和德國議和,英國的地位說不定比現在還高點。德國是ZZ主義非常嚴重的國家,德國人是絕對不會允許殖民地騎到主子頭上的,更不會支持英屬殖民地獨立。而美國則恰恰相反,甚至不惜聯合蘇聯對英國落井下石。

(二戰後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相繼獨立,大英帝國徹底走進歷史)


千佛山車神


英國成為二戰最大的輸家,雖是戰勝國但是比戰敗國輸得還慘,總的可以概括為:二戰後號稱“日不落帝國”世界第一大國的英國,淪為了二流國家,影響力也從全球縮回了歐洲。

細分來看,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工業體系嚴重遭到破壞

我們都知道,納粹德國橫掃歐洲大陸之後,只剩下英國一片“淨土”。

法國投降後,希特勒曾制定過海獅計劃目的就是打過英吉利海峽,打垮英國後稱霸整個歐洲!

當時的英國雖然已經不再是歐洲霸主,但是海軍的實力也是屬於世界前列的。相反德國,陸軍空軍實力一流,海軍實力三流。所以海獅計劃沒能得逞。

但是德國並沒有放棄對英國的進攻,於是後來就有了著名的倫敦大轟炸!


所謂倫敦大轟炸,並沒有單單空襲倫敦,德國的主要目標還是英國的大城市和軍工業中心!

這次德國對英國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間,倫敦被轟炸時間更是長達76個晝夜!

英國在這次轟炸當中,很多軍工企業被夷為平地,這裡就有必要說一下英國最為重要的汽車業和軍工業中心城市考文垂。

考文垂也是希特勒轟炸的目標城市之一,1940年11月14日,德國出動了514架轟炸機對考文垂進行了幾乎沒有死角的轟炸,總共投下了509枚炸彈。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走出來的工業城市考文垂一夜之間回到革命前!

英國在這次德國大轟炸計劃中,工業體系以及多個大城市損失慘重,直到二戰後仍然沒有喘息過來!


二,從債權國轉變為債務國

這就和老美息息相關了。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基本上就是在看熱鬧!歐洲已經打得熱火朝天,美國卻在大西洋彼岸大發戰爭之財!

之後美國加入了同盟國戰隊,通過《租借法案》向英國援助了312億美元的物資。

美國給英國的援助包括貸款、食物、坦克、飛機等各種物資,僅僅航母就援助了30多艘,比日本所有航母加起來都多。


但是這些都不是美國白白援助英國的,這些都是英國換來的,用什麼換?殖民地、軍工業技術、以及當時最牛的原子彈的研究成果等等。

看到這是不是還覺得原子彈最早是美國研發的?並不是,這個技術那是美國從英國買來的。只不過那時英國對原子彈研發叫做“管合金”計劃,後來被併入到了美國的原子彈研發——“曼哈頓計劃”中去了。

所以二戰後,由於美國對英國的援助,使得英國戰後欠了美國一屁股的債,徹底從二戰前的債權國淪為債務國。


三,喪失大部分殖民地,老牌世界霸主英國也看到了日落風景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

二戰最終摧毀英國原已開始減弱的經濟與財政領導能力,再加上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民族主義高漲、美蘇兩國的影響,英國再也沒有人力和財力來維持各地區的殖民統治。

失去了大部分的殖民地,也是二戰給英國造成最致命的傷害。

所以說,英國雖然作為二戰的戰勝國,但是徒有虛名罷了!

英國二戰後淪為二流國家,喪失殖民地,影響力也從全球縮回了歐洲,打那之後就是一副美國小跟班的模樣。

所以說,戰勝國的標籤對英國就是個笑話!


三顧歷史


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但是卻在二戰後成為世界上國力滑落最快的國家。要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都還擁有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海軍,在二戰中也能夠研發出雷達、反潛巡邏機、全金屬機身戰鬥機、彈射器航母等新型武器,但是二戰後卻忽然一落千丈,不能和美蘇兩強相比,這是為何?

圖為被德國空襲的倫敦,德國為空襲倫敦制定了海獅計劃,讓英國損失慘重,生產能力幾乎完全喪失。

原來,英國在二戰中因為經濟壓力巨大,自己的生產力又跟不上,於是從美國大量借款,共計314億美元,這些借貸及其產生的鉅額利息,英國一直到2006年才完成了償還。要知道這可是當年的美元,這筆借款相當於英國在二戰結束時一年的財政收入總額。這還僅僅是欠美國的錢,實際上英國還在二戰中發行了上百億英鎊的國債,這些鉅額欠債,導致英國在二戰後持續削減軍備,才能保證基本的民生需求。

圖為世界上最早的彈射器航母,英國海軍鷹級航母,他也是英國最後的大型航母。

但是軍備的裁剪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英國通過大量的退役軍艦、削減部隊規模,省下了不少錢,但是導致了自己對原來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恰恰又趕上了二戰結束後的民族獨立運動浪潮,直接出現了印度、南非等國相繼獨立的局面,這讓英國的財政、生產力、人力、物力都一瞬間從大國級別衰退為島國級別,力量從世界範圍一下子縮減到歐洲範圍,英國一下子從世界大國的框架變成了地區大國的框架,實力大損。

印度獨立和印巴分治對英國的力量損耗巨大。

最後,蘇聯在這個階段快速崛起,讓整個歐洲處於戰爭陰雲之下,生產力的恢復非常緩慢,僅有的錢還要用於建設永備工事或者防核彈的地下掩體,而且兩大軍事集團的分立和對抗,導致了世界經濟發展緩慢,國際貿易體系和金融體系建立困難,英國即便是削減了軍費,也需要到處部署軍隊,在歐洲、在西亞、南亞、太平洋保持軍事存在,繼續耗費有限的國力。

圖為二戰中英國倫敦的斷壁殘垣。

當然,英國的經濟衰退是最大的問題,英國二戰後從工業國變成了金融國家,變成了以第三產業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大量的工廠倒閉,雖然英國的環境改善、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但是國家硬實力下降了,自己失去了獨立的國防工業體系,不能夠以一己之力研發先進戰機和軍艦,使得自己成為了一個不完整的大國,迄今為止還在使用美國的三叉戟戰略導彈作為自己的唯一洲際導彈,可見英國在軍工方面衰退多大。

圖為英國的前衛級核潛艇,使用美國的三叉戟導彈作為武器,鎮國利器還要靠進口。

所以,英國在二戰後變成了二流的強國,不再能夠和美蘇或者美俄中等主要大國比擬了。


海事先鋒


沒毛病,英國雖然是二戰的戰勝國,但為了打贏二戰,英國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慘重了,說他是二戰最大輸家,一點都不為過!


從19世紀初,維多利亞女王治理下的英國進入“日不落帝國”時代,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遍佈全球各地,總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然而,經歷二戰的巨大消耗後,英國從此一蹶不振,原本屬於英國的黃金儲備,為了購買武器,全部進入美國人的口袋!有過統計,二戰後,全世界超過一半的黃金,在美國手中!

英國贏得了戰爭,卻失去了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而英國也不得不在美國人的支援下苟延殘喘,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馬歇爾計劃”,通過改經濟復甦計劃,美國開始掌控西歐的政治經濟格局!

美國一躍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中的領頭羊!

由於經濟實力衰退,二戰後英國海軍規模不斷削減,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弱,最終在戰後的獨立浪潮中,英國幾乎丟失所有海外殖民地!

一場二戰,使整個西歐,一蹶不振,美國成為最大贏家,當英國海軍不斷縮減規模和巡航範圍的時候,美國海軍卻不斷增加其在全球各地的存在!

大英帝國隕落,而新的世界警察就此誕生!


Mr農村大姚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咋說呢?二戰當中間,英國人這事,他就是冬天裡的竹筍,這就是個出不了頭的事。

二戰瞅著三巨頭,左邊俄國人中間美國人旁邊還蹲著個英國人,這就是美國人臨時拉了個幫腔的,有他沒他,也就是那麼回事。

畢竟沒有他,美國人還做不了和事佬不是。最為明顯的證明就是,二戰結束沒多久,國際上這就開始講究兩極分化,世界上就剩下倆巨無霸,一曰蘇聯,二曰美國,就這縫隙當中壓根就插不進去一個英國人。

想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落到這不田地,情何以堪啊!

所以您說英國人是最大輸家,這還真在點子上。

題主的問題

畢竟二戰之前德國人已經經歷了一把子一戰,這都窮的天天蹲當鋪當東西了。

而二戰,這貨最最神經的一出,就是一開局吵吵把火的要一個打十個,被打殘了那是活該,而且二戰中他乾的那點子事,也太不地道了,所以他的慘,那屬於自作孽不可活範疇。

而英國人,好端端引領世界的大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當然雖然是後期,可沒有這二戰,他這後期還能熬一段時間,但一個二戰,他也不用熬了,自己就讓從領導人的寶座上被打下來。

這事擱到現在,咱不說別的,他那高大威猛的英倫三島,天天的鬧獨立,別說大國的位子了,這快淪落為小國的行列,而且最近那脫歐還弄不清楚呢?

這基本上就已經從開頭跺一腳地球這小村子都會抖三抖的角,這就成了美國人屁股後邊遞煙點火的小弟了。

這都沒地說理去。

那麼為嘛會這樣呢?

首先,英國人他這屬於本土作戰。當然雖然德國人因為英吉利海峽的緣故沒有登上他那島子,但這炸彈轟炸可一點都沒有閒著。啥炸彈,導彈,航空彈的海了去了。

二戰鏡頭當中,英國人那廢墟就不用俺給大傢伙普及了吧。

估計說道這裡,有小夥伴就要說了:“蘇聯那才是真真的本土作戰,但二戰打完了之後,就打起了巨無霸蘇聯,這又是咋回事?”

這不一樣。蘇聯那是憑本事吃飯,整個二戰幾乎就是在他的地盤上打,就這麼打下去,沒把人家給打趴下了。

最典型的說,當盟軍包圍了柏林的時候。美國人和英國人這都不敢打了,因為他們自己個算過,這真要拿下柏林,最少的犧牲三十萬人,這還不帶受傷的算到裡邊。

結果蘇聯人一聽,你快拉到吧,知道啥叫血債血償,他禍禍完蘇聯,打到最後,這就想拿這作為籌碼,擱談判桌上把這事給了結了,這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蘇聯人拼命的拿下了柏林,然後把柏林從當中間一劃拉,一分為二,施捨一樣的丟給了美國人一半,這是啥?這就是氣勢。

國力這都是打出來的,你沒流點血,流多點血,流更多點血,那來的威望啊!

所以蘇聯人就有威望,英國人這比不了。

而且在瓜分柏林那科學家的時候,蘇聯人分了一波,美國人分了一波,這當中間就沒有英國人的事。

您應該聽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話吧,這一下因為英國人沒威望,這就沒撈著,他的衰弱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了。

還有,您以為美國人好心幫著英國人?你快拉倒吧,美國人最心心念唸的就是英國人在二戰之前的國際地位,而這地位就來自於他那英鎊給他帶來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二戰結束後,美國人別的就沒幹多少,最大力氣,就是把這金融中心移到他們那華爾街。

這不咋就有了後來,美元成了世界貨幣的事。美國人一天天的躲在美元的後邊到處剃羊毛,這都成了公開的秘密。

所以英國人在二戰損失的東西那叫個多。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輸家?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既然是一場戰爭,自然有輸有贏。要說在二戰中輸得最慘的還是德國,還有幾個國家,雖然是戰勝國,名義上是贏了,但損失卻很慘重。這其中就有我國和蘇聯。



我國和蘇聯都是二戰中軍民傷亡最慘重的國家,蘇聯軍民傷亡超過2000萬人,而我國居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經濟損失都高達數千億美元。而蘇聯因因為本就是世界強國之一,靠著主要戰勝國的優勢,軍隊直插東歐地區和德國,在德國搶走了價值千億美元以上的物資和工業設備,彌補了不少損失,而且還獲得了很多賠款,更割走了德國大片的領土,並與波蘭實現了領土交換。

更何況蘇聯藉著兵進德國的機會,一下子控制了東歐很多國家,直接擴大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所以在二戰後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但我國原本是弱國,在戰爭勝利後能保住原有的地盤就已經很不錯了,雖然戰爭勝利了,但是勝的真的很慘,到現在日本都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當然德國作為戰敗國,成為最大的輸家也是理所應當的。德國二戰的戰敗直接導致1/3的土地沒有了,東普魯士地區,西里西亞和波西米亞地區全部被奪走,剩下的國土還分成兩個部分。被英法美蘇四國分區佔領,英法美的佔領區成立了聯邦德國,而蘇聯佔領區成立民主德國。而且還面臨著千億美元以上的賠款,直到近些年,德國才把所有的賠款還清。而且德國在二戰爭軍民傷亡800萬,對於當時人口基數只有五六千萬人口規模的國家,也是非常慘重的。



當然英國損失的也很多,但最主要的損失還是由於參加二戰,國力被嚴重消耗,本土雖然沒有像法國一樣被納粹德國佔領,但也經常遭到納粹德國的空襲,國內被炸成了一個爛攤子。所以英國已經無力再維持海外龐大的殖民體系,海外龐大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殖民體系瓦解,日不落帝國也因此日落。但是相對而言,英國還是體面的退出了大殖民地,殖民地獨立,英國也沒有過於出兵鎮壓。也因此很多英國的殖民地在成為獨立國家之後都加入英聯邦,看來這些殖民地對於英國還是非常有感情的。



所以說英國不是二戰最大的輸家,但的確輸的也不輕,日不落帝國徹底日落,世界海洋霸主位置被美國代替。毫無疑問,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贏家就是美國,美國的本土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美國通過參與戰爭,還在戰爭中發了大財,戰後又確立了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可以說是賺大發了。


大正看世界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他們會成為二戰中最大的輸家與他們自身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看似英國贏了,但是實際上英國的損失也是非常的慘重。他們不僅僅在人力上面衰減了很多,而在財力上面也倒退了很多年。這就是打仗帶來的影響。

如果是一戰是一個引子,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可以說也是英國自己活該。一個國家沒有遠見只考慮現在,那麼落得一個不好的下場也是可以想到的。

英國在看到德國向自己揮起了爪子的時候,一下子就慌了神,對英國來說只要別讓我損失利益,那麼哪個國家都可以出賣。


英國自己主動找到希特勒想向他求和,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趁機要求英國遊說其他幾個國家,割裂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只能選擇被動的接受。英國認為滿足了德國的要求,那麼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是他太不瞭解希特勒了,希特勒想要的並不僅僅只有這些。

當希特勒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也只能選擇被動接戰。英國人的確是積極的迎戰,而且士兵也是浴血奮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只要是參與進去的國家勢必會導致經濟的衰退。而如果當時英國沒有無恥的出賣別國,說不定並不會有這麼慘。


英國輸了戰爭,但是也輸了人品,他可以說是輸的徹徹底底。而也就是二戰讓英國的經濟也倒退了很多年,所以他是二戰中最大的輸家。


江水趣談


二戰結束,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個法西斯都被打壓了,因為常年的戰爭,讓這三個國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二戰結束之後,希特勒的納粹黨被連根拔起,日本也在美國的兩個原子彈之下已經投降,而美國的軍隊從此以後入駐在日本,在德國和日本都有美軍的駐地,前段時間德國想方設法讓美軍撤出,但是美國不會同意,因為德國作為北約組織成員,如果美軍撤出德國,那麼德國也會撤出北約組織,美軍在歐洲的影響力就會下降,但是在二戰的時候,英國作為戰敗國卻成了輸家。



首先在二戰初期,英國和法國為了建立一個緩衝區,對波蘭進行大力的支持,以為可以抵住德國前進的腳步,在德國還沒有攻打波蘭的時候,波蘭對外說三天之內拿下德國,誰知道德國進攻波蘭都不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拿下了,當英法看到德國的閃電戰術那麼犀利,也是非常的忐忑,而法國在二戰前是世界最強的陸軍,但是德國進攻法國使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讓法國全面的投降。

打完了法國,德國的戰車就開始駛向英國,英國作為老牌的世界霸主,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面對對德國的閃電戰術非常的吃力,英國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制空權牢牢掌握在手裡,那麼英國也會被德國打垮,德國在當時是東西兩線同時作戰,一邊打著英國,另外一邊又對蘇聯開始強有力的進攻,所以英國在二戰中一直被德國拖著,戰爭給英國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最後英國被迫跟美國貸款。



在二戰的時候,因為英國的國力衰退,而美國蘇聯德國的強勢突起,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淪為一個二流的國家,而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之所以在一戰的時候是世界的霸主,是因為他們擁有很多的海外殖民地,英國殖民地主要是在亞洲地區,比如印度、巴基斯坦,法國的殖民地主要是在非洲地區,當時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開始鬧獨立,所以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開始慢慢的被剝離掉,而英國法國又是靠海外殖民地發家致富,控制不了這些海外殖民地的時候,英國的實力就開始下降。



還有非常重要一點就是英國的國防軍事力量,都知道現在美國的軍事力量是世界的第一,也正是因為美國每年在軍事上投入了大量的軍費研發武器還有升級武器,美國擁有了大量的盟友,當這些盟友不聽話的時候,美國就利用自己的軍事威脅讓他們臣服,也正是因為自己的軍事力量強大,讓很多的國家投入到懷裡,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今年的夏天,波蘭為了得到美國的保護,千里迢迢的來到波斯灣來支持美國的護航聯盟,在亞洲地區日本和韓國,是因為得到美國的保護,才可以得到今天的發展。

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在亞洲地區代言人,也有很多的不公,胳膊擰不過大腿,今年美國和日本合作,坑了韓國一把,讓韓國的軍費提高了5倍,韓國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的把軍費送到美國手上,上一任的韓國總統為了討好美國,想拿回戰時指揮權,所以在韓國地區部署了薩德反導彈,但是美國過後就利用各種理由推脫,都是因為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軍事能力,當英國沒有了在世界霸主的力量的時候,那麼他們就無法再掌握海外的殖民地。

說英國在二戰結束之後,不僅僅自己的世界霸主被美國和蘇聯奪去,自己的海外殖民地也紛紛的丟失,在二戰中因為被消耗大量的軍費,還有武器武器的損失,那時候需要大量的資金重建,讓英國吃不消,而自己的世界霸主丟失,讓英國的影響力大大的降低,在國際上發言權含金量下降。


用戶104786453198


這個說法過於想象了吧,戰勝國再怎麼說會比戰敗國還慘,這完全是誤導人們。

英國時的問題是戰後的發展上遇到的問題,與二戰的結果沒啥關係。二戰以英國的勝利為結果,雖說二戰當中雖然損失不小,但是仍屬於戰勝國,也分到了很多好處,德國是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真正的關鍵就在於二戰之後,英國在發展之路上,國力支撐不了自己的大國體形。

二戰讓英國損失慘重,還要保持大國的框架,各方面領域還是相當強的,實際無法維持,英國的衰退是戰後幾十年的經歷,而不是二戰的直接結果,這是一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應該以今天的結果來推導,不注意時間,也不注意過程,這樣的想法可笑了吧。


麥田軍事觀察


想活就別死,留心看歷史。英國比戰敗國德國還要可憐!是什麼讓享譽全球的“日不落帝國”下了臭棋?二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張美、英、蘇三巨頭的合影成了二戰的標誌性史料,英國曆史上最富盛名的首相丘吉爾端坐其上,英國是何等的榮耀!誰能想到英國作戰最猛,領導人歷史最好,卻在戰勝的情況下輸的最慘?

3

一、英國最慘有多慘

地域面積:二戰前30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的超級殖民大國,變成如今英倫三島還在鬧獨立的中小國家。國際地位:失去了自己在國家中超級大國的地位,淪為一個癱瘓在床,只能靠美國喘氣的存在。經濟地位:失去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的地位,從跺跺腳世界金融市場就會抖三抖的金融大國,變成現在美國身邊的小弟!

二、英國最慘有原因

1、本土作戰全是災難。1940年7月,不列顛之戰開始,英國本土開始遭受德國的瘋狂打擊,狂轟亂炸必不可少,基礎設施盡乎全毀。而且,為徹底困死英國,希特勒對大西洋航線進行嚴密封鎖,使得英國的抗戰一度陷入困境。1941年6月後,雖然德軍主力東調進攻蘇聯,對英國的大規模空襲結束。但對英國的封鎖並未停止,而且德國也在瘋狂地將新研發的v1、v2等火箭向英國發射,對英國造成了極大的恐慌,嚴重影響英國的生產。

2、殖民地參戰反而生亂。在英國本土捲入二戰的同時,英國的殖民地也紛紛加入對法西斯的戰爭中,例如埃及地區的英軍和德意軍隊在北非鏖戰。作為傳統的殖民帝國,英國國力更多地靠殖民地支撐,失去殖民地的支持後,小小的英倫三島根本無力支撐起外表有雄的厚實力英國,使英國參戰成為強弩之末。

3、國力難支地位弱化。戰爭檢驗下的國力不足並未讓英國並未嚐到甜頭,蘇聯從1941年6月開始,就一直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力,雖然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但是蘇聯也獲得了至高無上的超級大國地位。英國雖然也動員了超過700萬軍隊投入二戰戰場,其參戰的範圍遍及半個地球。但是在歐洲,英國的影響力遠遜於蘇聯。在遠東太平洋地區,英國更是難以和美國相比。所以儘管英國的傷亡也非常慘重,但是英國所取得的成績卻遠遠小於美國和蘇聯。這也決定了英國在二戰後期逐漸被邊緣化。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後,自嘲道:“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4、各懷鬼胎被人算計。雖然美英蘇三國在二戰中站在同一戰壕,但是各國都心懷鬼胎,都有各自的算計,這種算計最後的結果也直接影響了戰後各國的國際地位。英國在二戰中的主要打算是在打擊法西斯的同時,儘量保全自己的殖民地,無論是非洲還是亞洲。同時英國希望歐洲大陸繼續保持均勢,以便英國繼續發揮攪屎棍的角色。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不希望美國和蘇聯介入西歐事務。但是美國卻不斷加大對蘇聯的援助,以儘量牽制德國法西斯,降低英國的國際影響力。同時美國也在積極推行門羅主義政策,暗中推動英國殖民地走向獨立,對英國進行釜底抽薪。

5、秋後算賬才知上當。二戰最大的作用不僅是對各參戰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還實現了國際秩序的以舊換新。由於英國在戰爭中的巨大損失,使得英鎊的國際地位搖搖欲墜。二戰前,倫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英鎊是國際硬通貨,英國可以通過英鎊實現對世界經濟的巨大影響。

然而由於戰爭的破壞,英鎊再也無法影響世界。美元隨即崛起,取代英鎊成為國際通用貨幣。

1944年美國創立佈雷頓森林體系,標誌著世界金融中心從英國轉向美國,至此之後美國可以操縱美元,對世界各國剪羊毛,實現其國家的發展。戰後發現,雖然英國在二戰中軍民傷亡人數遠遠小於蘇聯和中國。但是英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且國際地位大不如前,喪失了主導國際社會的能力。雖然是戰勝國,但英國卻成為二戰中事實上最大的輸家。

三、英國誤判美國上岸。

在我們看來,英國一直是美國的跟班小弟,其實不然,二戰前,英國曾是世界的帶頭大哥。曾經的英國無比強大,皇家海軍縱橫七海,無人敢望其項背,米字旗插遍五大洲,被譽為日不落帝國。經濟上引領了第一次技術革命,其工業產值最高峰在世界佔比超過一半,風光一時無兩。而讓英國悄然不知的是,美國早就想把他推下神壇。商人國家唯利是圖,美國最終目的不過是戰後的世界市場而已,佔據了世界市場主導了金融權,美國霸權才是順理成章啊。

如果英國殖民帝國不瓦解。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商品輸出國,最強大的國家。他們那裡為自己無數生產力換來的商品找到傾銷地?就這樣,英國在美國一步步計劃周密步步為營的安排之下。先是在一戰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沒有了錢,對殖民地控制本就削弱的英國,又在二戰中用獨立為誘惑換來殖民地穩定還有支持,最後在美國蘇聯刻意要求和威脅之下,讓殖民地民族解放。然後大英帝國就成了英倫三島直到今天,最後英國這個戰勝國反而成了二戰最大的輸家,因為他輸掉了一個世界帝國!

事實證明,美國的策略更有效果,雖然扶持蘇聯,為自己增加了對手。但是卻徹底將英國拉下神壇。同時在蘇聯的巨大威脅下,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不得不緊抱美國大腿,美國由此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哥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