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楷书书法的曹魏书法家是谁?有何依据?

用户3922190350430


所谓曹魏,就是三国时期的魏国,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却催生了文化的大爆发,书体在继承汉风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隶书字体变得装饰性增强,程式化,也就是书体发展到不实用,也就有了发展的需求。由章草结合隶书演变而来的正书,即楷书,也就由此产生。

钟繇,这位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了楷书的发展, 钟繇师从蔡邕之徒蔡文姬和擅长篆隶的曹喜、精于行草的刘德森,博采众长,苦苦寻找书法字体上一种划时代的跃进。钟繇之后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也就是钟繇是王羲之的师爷,在楷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书法史的奠基之作就是“五表”—宣示表、力命表、贺捷表、荐季直表、调元表,形成了汉隶之后的新书体,他把汉隶书中的规矩、方正平直,简省易写的成分集中起来,以真书的横、捺,取代了藏锋翻笔的隶书的蚕头燕尾,加强了钩势,参与章草的圆转笔画,形成横平竖直,字体方正的字体特征,实现了楷书基本形态,到唐代达到顶峰,成为汉字的最后定型,一直沿用到今天。

如果说钟繇是楷书的开山鼻祖,是不为过的,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我国的楷书艺术,正是从他开始发展、成熟的。后人把钟繇“五表”中的宣示表,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结体还是笔法,都基本脱离了隶书的影响,成为真正的楷书结体和笔法了,显示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

纵观中国书法史,曹魏书法大家钟繇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光芒,是楷书艺术之不祧之祖。


醉墨斋48915840


楷书也叫正书、真书或正楷,是从隶书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去除了隶书“蚕头燕尾”的特征,其笔画线条呈现出横平竖直的特点,字体结构更加趋于简化和合理,是一种比隶书更加规范化的字体,非常方便书写和交流。

众所周知,一种新字体的形成,往往历经数百年时间,是每个书法家贡献一点力量,许多个力量积少成多后,才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慢慢进化为新的书法字体。

王羲之《乐毅论》

因此说,楷书的独创,不是某一个书法家的贡献,而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

楷书大约形成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最初是以小楷的形式出现。

不过,最初的楷书还残留有不少魏碑隶书的笔意,如,字的结体看起来比较宽博,笔画通常比较肥厚,竖画写得比较短,把横画写得比较长,整个字体看起来宛如一个胖子,没有摆脱宽而扁的结构,这些都是隶书的独有特征,被称作“魏碑体”楷书,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字体。

钟繇《宣示表》

三国时期的豫州书法名家钟繇(151年——230年),书法修养十分全面,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都很精通。

曹魏时期,隶书是官方文字,所有官方文件的书写都采用隶书,但由于隶书书写起来一波三折,比较复杂,一些民间书法家常常要书写石碑上的字体,方便匠人刻字,所以,在写字时就把一些笔画进行简化,逐渐淡化了隶书的笔意。

钟繇恰恰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书法家,他广泛吸收民间书风,又根据自己的审美理解,最终推动了楷书的发展,尤其在小楷上,有很高造诣。

在《宣示表》、《荐季直表》里,他首先把书法线条变成横平竖直,不在出现波磔,这种创新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他也被誉为第一位对楷书有重大贡献的书法家。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自钟繇之后的东晋以来,楷书进一步发展,在书写特征上变为北派楷书和南派楷书,北派楷书依然保留了不少隶书的特征,崇尚阳刚美,而南派楷书则独辟蹊径,呈现出了瘦劲美、秀润美的特征。

这时期的楷书代表人物,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

王羲之的《乐毅论》和《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都是此时期的楷书代表作。从字体里可以看到,他们在书写时,反其道而行之,把竖画写得比横画长,适当从上下结构上拉长了字体,让字体变得修长、苗条,为后来隋唐时期的书法家进一步发展楷书,开了一个好头。

王羲之《黄庭经》

可以看出,唐代的楷书字体,大多数遵循瘦劲挺拔、齐整方润的特点,很显然受到了二王楷书的影响。

当然,从东汉到三国两晋时期,主要是隶书和行书的天下,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三位书法家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中,能不落窠臼,开拓进取,给楷书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完全可以这么认为,他们都是楷书发展初期举足轻重的人物。


鸿鹄迎罡


楷书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只是某个书法家在由隶书转变为楷书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魏晋时期的钟繇。

讲个有趣的故事,话说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

钟繇自幼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前往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的人,相面的见钟繇相貌不凡,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只是将有溺水的厄运,请小心。”

结果,钟繇和叔父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一座桥时,钟繇骑的马匹突然受惊,将钟繇掀翻到了水里,钟繇差点被水淹死。钟瑜见算命先生的话应验,觉得钟繇一定能够富贵,随即供他专心读书。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其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唐朝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曾评其书法为“神品”。

钟繇《宣示表》单字放大,真的美到醉!


花拾间文化


人们崇尚英雄,总喜欢将历史功劳记于某一个人的头上,于是,认为小篆是李斯创造的,隶书是程邈创造的,草书是张芝创造的,行书是刘德昇创造的,楷书则是钟繇创造的。

一种书体由某一个人创造,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书法五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钟繇之所以被尊为“楷书之祖”,原因大约有三方面:

一、他的楷书造诣非常高妙

钟繇楷有三个特点:一是古朴质实,保留有浓厚的隶书痕迹;二是瘦劲自然,结体疏散而有动势,气脉通畅;三是古雅幽深,布局自然,参差错落。

二、在隶书向楷书一过渡的关键时期,他推动和开创了楷书的形成。

他官居太傅,地位尊贵,当时隶书尚是官方文字,但他大量采用当时尚是民间书体的楷书书写奏章,使之成为官方认可的“章程书”,宣告了楷书时代的来临,由此开创了晋唐楷书的繁荣局面。

三、他的书法影响深远。

在书法史上,他与张芝并称“钟张”,又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钟书始终或浓或淡地影响着人们对书法的审美与效法。

正因如此,他的《荐季直表》又被尊为“天下第一楷书”。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在中国古代,小楷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也是一种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多能写小楷,尤善小楷的大家也不少。小楷就像百花丛中争妍斗艳的小花,又似天幕之中闪闪烁烁的繁星,点缀着中国书法的长河。今之来看,小楷的格调古、雅、幽、静……,虽然各有侧重,但品之均可获得一番韵味,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审美愉悦。

历代名家小楷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钟繇《宣示表》

王羲之《乐毅论》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欧阳询《心经》

虞世南《破邪论序》

褚遂良《摹王羲之乐毅论》

钟绍京《灵飞经》

柳公权《金刚经》

范仲淹《道服赞》

苏轼《小楷黄庭经》

米芾《向太后挽词》

蔡襄《茶录》

黄庭坚《金刚经》

姜夔《跋王献之保姆帖》

张即之《佛遗教经》卷

赵孟頫《汲黯传》

倪瓒《幽涧寒松图》款识

宋克《七姬志》

文徵明《后赤壁赋》

王宠《游包山集》

董其昌《孝女曹娥碑》

黄道周《孝经》

王铎《跋米芾行书天马赋》

倪元璐《家书》

傅山《小楷千字文》

八大山人《临蔡邕小楷》

金农《楷书吉金录稿册》

刘墉《小楷七言诗》

何绍基《封禅书》


书画素材


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不过严格的说他实际是楷书定型的奠基者,并不是他一个人独创了楷书。钟繇工书法,师法曹喜、蔡邕,博采众长,擅楷、行、隶书,尤精楷书,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传世书贴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贴》等。




草根爱书法


是锺繇,锺繇是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锺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其传世书作有"贺捷表″和"宣示表″以及"荐季直表″还有"力命表″。

锺繇;字元常,世称"锺太傅″,(今河南长葛人)曹魏时期著名书法家。他所处的时代正是隶楷交错的时期!所以在他的楷书里也带有浓厚隶书味道,他楷体势微扁,字里行间,茂密厚重。笔法清劲,古朴简静。有一种自然质醇的意境之美。

所以说曹魏楷书创始者非鍾繇莫属!


风清滴露


说独创有点过了,创立楷书书法的曹魏时期的书法家是指钟繇,依据是:他的代表作《宣示表》具备了楷书的主要用笔特征,只是结构上偏向于横长。


憨山


是钟繇,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锺繇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是楷书的鼻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



墨言205627211


楷书并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

所以用某个人独创楷书书法这种方式叙述楷书的起源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依据在哪里?

下面就用几句话来解释一下。

卫恒《四体书势》说:“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四库全书》曰“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

这两句话说的是,在上谷这个地方(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后汉的时候有个人叫王次仲,创造了楷法。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是钟繇发明的楷书呢?

我们接着往下研究。

唐朝张怀瓘《书断》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

他是说,汉代末年产生的真书(真书就是楷书),钟繇(字元常)为天下第一。

宋《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从以上古人的说法可知,是王次仲创造了楷法,但是要注意的是他创造的楷法叫做“八分楷法”。与后来的钟繇写的楷法可能还不完全一样。

然后钟繇出现了。钟繇的楷书写的漂亮,被认为天下第一,于是大家公认他是楷书的祖宗。

如果仔细看张怀瓘的表述,钟繇是因为楷书写的好,所以说他天下第一。而不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写楷书的人。

再看《宣和书谱》。宣和书谱说钟繇写的楷书“备尽法度”。什么叫备尽法度?就是写的合理合法,中规中矩。堪为楷模。后来的人就用“楷模”作为学习的榜样。楷模二字就是这样来的。楷模里的楷字就是楷书的楷。钟繇的楷书因为备尽法度,所以被认为是楷书的祖宗。

但无论是张怀瓘还是宣和书谱都没有涉及到楷书的起源的问题。

所以,今天我们一般认为,楷书是王次仲创造,钟繇完善的。

其实无论是王次仲,还是钟繇,都对楷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附图为钟繇写的《宣示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