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亏损80多亿、为“保壳”一退再退,一汽夏利最终狼狈退市!


一汽夏利从巅峰时期的“国民轿车”到如今连年亏损、裹足不前的狼狈退市,成为了国内车企十足的反面教材! 那么一汽夏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绝路”?一汽夏利退市之后又留下了些什么呢?

12月22日,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夏利”)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6.97亿股股份无偿划转至中铁物晟。中铁物晟将“借壳”重组上市。重组之后,一汽夏利的主营业务也将从汽车整车制造和销售转为铁路物资供应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务。

上世纪80年代,夏利汽车是何等风光!大街小巷,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奔驰在路上的夏利车。社会名流都以夏利车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夏利就是当时好面子的中国人的重要门面,连续18年霸占全国销量冠军。

6年亏损80多亿、为“保壳”一退再退,一汽夏利最终狼狈退市!


可再看如今,放眼全国大街小巷,几乎已经见不到一辆奔驰在路上的夏利车。 款式老旧、创新乏力、性能低下,如今的夏利已从当时的香饽饽沦为无人问津的地步。

一汽夏利的衰落,从2010年起就逐渐开始了。2013年至2018年,六年之间一汽夏利的企业利润大幅跳水、连年亏损,扣非净利润累积超过80亿元。面对经营惨淡的局面,黔驴技穷的一汽夏利不得不靠频繁变卖资产“保壳”。

6年亏损80多亿、为“保壳”一退再退,一汽夏利最终狼狈退市!


在不断变卖资产之后,一汽夏利逐渐失去了所有优质资产,包括最重要的资产——一汽丰田,于是再也没有了翻身的资本。

与此同时,国内的吉利、长城等企业不断创新,持续升级换代、提升产品性能和外观,不断迎合用户的最新需求,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国外汽车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对国内汽车造成不小冲击。

如此内外夹击,使得连年亏损、创新乏力、裹足不前的夏利彻底失去了竞争优势,只能不断变卖资产,勉强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壳”,却彻底失去了盈利能力和保命底牌,最终无力回天,只能仓皇而逃、黯然退市。

一汽夏利这一退市,一汽集团可省了不少心。这样一来,一汽夏利与一汽轿车之间的同业竞争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一汽集团就可以加快速度筹备上市了。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一汽夏利退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国内汽车市场认识不足,再加上品牌塑造不力、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和营销能力不强,从而导致一汽夏利产品升级步伐没有跟上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

6年亏损80多亿、为“保壳”一退再退,一汽夏利最终狼狈退市!


夏利退市了,与此同时,还有无数的企业挤破脑袋也要上市,也还有大量上市公司正在经历着变卖资产、顺利保壳的挣扎。殊不知,只有持续地创新、持续地升级换代,不断满足更多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才能顺利稳住上市公司的壳,才不至于从高峰跌落、再黯然退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