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日|人類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霍金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大家熟悉他,並不是因為他的科學成就,相反他的黑洞、無邊界理論等並不為普通大眾所容易理解,真正讓他走進公眾視野的是他在科普方面的貢獻,因為我們需要仰望星空。

人類的DNA就是個天生的探險家。智人沒有老虎強壯,也不能夠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然而,人類真正與眾不同的是充滿想象力。當我們看到一塊普通的岩石,能夠把它綁在木頭上,改造成一把錘子。還學會了把木頭捆在一起,做成木筏,破浪前行。我們看過閃電擊中森林起火,感受到過高溫,便學會了如何用火。我們還“無中生有”地創造了各種文字,還有神話。

霍金日|人類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人類正是由於擁有了想象力,才能夠勝出,走到今天。但是,徹底解放我們想象力的是夜空中那繁星點點。自伽利略1610年第一次舉起望遠鏡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都難以領略那片真正的天空是多麼的錯綜複雜、桀驁不馴和浩瀚無垠。

為此,人類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發射火箭,登上了月球,走進太空,取得了豐碩的探索成果。在這一過程中,也獲得了技術上的許多重要突破,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增加了人類的福祉。但儘管如此,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還不到4%,還有許多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今天我們就推薦幾本關於宇宙和太空非常不錯的圖書:

一、《NASA自然百科:認識宇宙》:從地球到宇宙深處

霍金日|人類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1)NASA科學家寫給大眾的宇宙通識課:

太空望遠鏡的照片都是假彩色嗎?

氧氣對生命來說一定是必需的嗎?

黑洞既然看不見,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96%的宇宙都是由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的?

NASA科普作家25年沉澱之作!深奧宇宙的極簡說明書!講清所有關鍵知識點,零基礎也得看得懂!

(2)138億光年的宇宙旅行指南:

從地球開始,再造訪月球和太陽,然後在太陽系的所有重要景點駐足。離開太陽系之後,再穿越銀河系,向宇宙更深處進發,與或遠或近的星系激情碰撞,體驗暗物質的引力效應,思索神秘的宇宙暗能量。

(3)NASA哈勃、錢德拉和斯皮策三大望遠鏡220幅實拍照片:

本書圖文並茂,收錄了NASA哈勃、錢德拉、斯皮策三大主要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真實照片,以及NASA其他太空飛行器和眾多地面望遠鏡的珍貴照片。這些照片用整個電磁波範圍描繪了完整的宇宙全景。

二、《國家地理太空探索全書》:從發射到降落

霍金日|人類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1)太空生活時間最長的宇航員之一,親身講述體驗與經歷:

從火箭發射到軌道飛行,從航天飛機到國際空間站,從太空生活到返回地球。NASA宇航員特里·維爾茨全程講述太空探索的過程與感受:艱難的選拔,數十年的訓練準備,醫療與求生技術學習,失重狀態下的錯亂,宇宙輻射,太空垃圾威脅,如何處理空間站火災、氨氣洩漏等險情。

(2)300多張內部照片,壯麗的宇宙自然百科:

NASA美國宇航局全程展現太空與探索,內部大公開。美國國家地理300幅第一現場照片,高清實拍,近距離透視,身臨其境。晨昏線、閃電雲層、雷暴、颱風、積雲、絢麗極光……無法從地球上看到的自然之美,創紀錄的30餘萬張太空攝影照片,一一呈現。

(3)IMAX電影《美麗星球》原型,傳奇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作序推薦:

200多天的太空生活場景,備受好評的IMAX紀錄電影《美麗星球》原型,NASA宇航員特里·維爾茨真實出境,並承擔主要攝影工作。大太空時代的科學通識,探求與創新精神的啟迪之書。首批登月的地球人、傳奇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作序,傾情推薦!

三、《俯瞰地球:觀察世界的全新思維》:從太空看地球

霍金日|人類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1)跳出微觀束縛,啟迪宏大思維!

從太空看地球,300餘幅NASA等珍貴照片,充滿奇蹟與藝術!BBC《經濟學人》《連線》《快公司》激賞推薦!Amazon年度最佳圖書!TED、Instagram數百萬人誠摯讚賞!被譯為8種語言,全球熱銷!

(2)全景式的人類生活百科!

內容涵蓋農業、城市、能源、工業、休閒、自然、港口與交通等方面,呈現了人類活動在地球不同地點的狀態和蹤跡。從城市到建築,從生活到能源,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安排,人類精緻縝密的規劃,茫茫宇宙中的這顆藍色星球既謙卑,又令人振奮,充滿了奇蹟與藝術性,讓人跳出微觀的束縛,以更宏大的視野與寬闊的思維來面對未來。

(3)你一定沒見過的自然科普!

退役的飛機為什麼要放在沙漠裡?

金門大橋為什麼是橘色的?

水電站的大壩為什麼要有一定弧度?

看似尋常的事物,背後都蘊藏著一定的科學。通過圖片和文字,本書形象直觀地給予了說明,幫助我們掌握科學,理解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