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柳絮飞扬时

春天以其独有的物候特征和生命张力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从而启迪着人们的心智和灵感,难怪人们得出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至理名言!

翻开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典,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们用最具魅力的语言为我们留下的极其丰富的物候华章,其中唐代贺知章的《咏柳》就是这些物候华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又到柳絮飞扬时


这是一首咏物的名篇,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叹之情。在作者的笔下,柳条上的细叶是被“二月春风”剪裁出来的,那么“二月春风”的寓意又是什么呢?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里的“二月春风”自然就是春季中迅速上升的气温了。那么到底植物是怎样感知春天的气息呢?

据悉,这首诗是贺知章在长安时写的。由于我国北方具有冬冷夏热的特点,因此春季的升温速度在世界上同纬度地区中是最快的,正是迅速上升的气温才催发了柳叶的萌动。有人观察过,我国北方春季的升温速度确实是比较快的,甚至柳条在一两天之内就能膨出嫩芽并迅速长出细叶,使得丝丝下垂的新叶在春风的荡漾下张扬着生命的活力。这样,作者发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感叹也就不足为奇了!

又到柳絮飞扬时


其实,气温的升高也许并不是植物感知季节变化的唯一信息,而千变万化的环境信息才是植物感知季节变化的重要条件。比如,有些树木的胚芽必须在积累了一定的“冷量”之后才能对气温升高或者日照变长等信息做出反应。像苹果树的胚芽大概需要在接近冰点的气温下度过1000~1400个小时才会开出花来。

科学家认为,影响植物开花的另一种机制叫做“光周期现象”。即植物的叶片在感受到合适的昼夜长度周期后才会分泌出形成花芽的物质,从而随着光合产物进一步输送到生花的生长点上。一旦植物接受到适宜的环境信息后,就会绽放出娇人的花蕾了。关于植物感受季节变化的内部机制,还有待于未来的科学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又到柳絮飞扬时


有人说:“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成熟,冬的蛰伏,自然是以季节为单位发展着它的生命的。”是的,春天以其独有的物候特征和生命张力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从而启迪着人们的心智和灵感,难怪人们得出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至理名言!珍惜生命,那就从春天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