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應利用線下轉線上的情況彌補教育出現的9種短板—上

大家好,我是唐一老師,2月28日,教育部黨組發出通知,強調“在疫情基本控制、學校基本防控條件不具備、教師公共衛生安全不具備的情況下,原則上不開學,學生和校園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根據中小學開放的“三個基本條件”,全國中小學要全面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不停課不停學”時期,學生在家學習,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危機處理。由於學習空間由學校向家庭的轉移,學習方式由線下向線上的轉變,過去中小學教育的一些弊端暴露出來。但同時,居家學習也是推進教育改革的重大機遇。中小學要以此為契機,彌補不足,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化。

中小學應利用線下轉線上的情況彌補教育出現的9種短板—上

1.彌補育人短板—調整教育教學關係

談到學生在家學習面臨的困難,很多老師和校長都說,現在的學生控制不了自己,晚上熬夜,早上不起床,學習時不能坐著。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對全國7萬多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自我意識和自律性是影響家庭學習和網絡學習的重要因素,37%的學生在家庭學習過程中對自我意識和自律性“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事實上,圍繞高等教育的需要,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系統傳授知識,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強項;育人育德、培養人的核心素質,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後者正是影響一個人生活的關鍵。

“不停課”為我國教育界反思和調整教育價值體系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建議“一日學習計劃”由教師、家長和學生協商安排。

筆者認為,“一日學習計劃”的安排應堅持以下四個原則:一是家庭與學校合作,學校應為家庭和學生自主安排學習生活留出空間,不能完全由學校定時安排。例如,閱讀和體育活動的時間可以適當地交給家長和學生進行諮詢。二是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如家務課程的安排,必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相結合。三是統一與個性相結合。學校不僅要統一安排課程,還要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空間。例如,家長和孩子不僅可以規定書目,還可以選擇自己的書目。第四,學校與家庭教育,即學校供給課程與家庭供給課程的結合。在這一過程中,家庭和學校應合作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自我控制和一天計劃的能力。總之,具體的學習進度表不能照搬學校的課程表和工作進度表。要充分利用學生時間,通過多方協商形成共識。


2.彌補生命教育的短板—調整教育與生活的關係

有意義的生活是最好的課程。新世紀以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始終強調強化教育與生活的關係,要求課程教學回歸生活。但是,長期以來,中小學教育圍繞著升學方向、考試大綱、教材教輔等方面的情況並沒有真正改變,教育脫離生活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家庭學習為調整教育與生活的關係、加強生活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一方面要加強生活教育,更好地把德育、美術、體育等課程融入生活。研究表明,79.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網絡學習進度與學校的基本一致。筆者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應採取“不停課”的方式,以適應學生家庭化學習的特點,而不是照搬學校的課表。比如,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結合防疫實際,組織學生開展道德主題和法治問題的探究性學習;體育課程可以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家庭學校可以合作安排適合學生的體育活動家庭式鍛鍊,可在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的體育活動;藝術欣賞課應調整課程內容的順序,並優先安排那些適合學生家庭式學習內容、需要現場教學內容的正式開學後。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讓教育更好地迴歸生活。在家庭化學習課程設計中,山東棗莊實驗小學將學生的防疫生活與學科知識聯繫起來,讓學生通過積極探索,實現知識獲取和生命教育的價值。六年級時,兩名學生分別用計算機和手繪的方法制作了湖北省各地醫療隊在本次疫情中的數據,全部用柱形統計圖表示,並注意每日疫情變化,繪製了疫情發展的折線統計圖。通過對兩組數據的比較分析,估計了疫情的發展趨勢,得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團結一致,最終戰勝疫情”的結論。


3.彌補實踐課的短板—調整文化課與實踐課的關係

課程圍繞高考科目組織,強調學習和掌握系統知識,這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但是,這類課程有兩個弊端:一是忽視了與考試關係不大的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課程,使文化課的學習失去了支撐,影響了人的全面發展;二是忽視了而文化課的實踐教學又割裂了知識與實踐的關係,如許多學校的科學教育不重視實驗。

根據研究院的調查,79.9%的學生認為家庭學習的內容主要是文化課(外語等)的學習;對於如何更好地安排家庭學習的課程和內容,73.8%的學生認為應該安排更多的實踐性課程。

家庭學習為加強實踐課程提供了機會。筆者認為應加強勞動教育和閱讀課程設置。一是“建立一天的家庭勞動清單”。學校和家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生協商確定家庭學習期間的“家庭一日勞動清單”,並作為項目學習任務實施,讓學生鍛鍊一兩項勞動技能。海南省中小學生開展“我愛我家”主題活動,要求家長和孩子共同清理臥室、客廳、廚房、浴室、庭院五個家庭起居空間,每天通過班級微信群上傳、交流、展示促進農村學生及其家長健康習慣和生活文明習慣的養成。

二是全面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國家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有明確要求。以義務教育階段為例,《語文課程標準》規定9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要求一、二年級不少於5萬字,三、四年級不少於40萬字,五、六年級不少於100萬字,七、九年級不少於260萬字。親子閱讀不僅是一種親子閱讀活動,也是協調親子關係、構建學習型家庭的最佳途徑。家庭學習是全面開展親子閱讀的最佳時機。中小學應適時調整語文課程的教學安排,加強閱讀教學。


4.彌補課程改革的短板—調整課程與教學的關係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一直致力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但中小學教師的課程意識還沒有真正確立,大部分教師沒有考試大綱就無法任教。中小學教育的重點是以高考為綱,以綱要為基點,以知識為基礎,注重知識的傳遞,至今沒有根本的變化。課程與教學的關係類似於“飯”與“菜”的關係——要想有高質量的教學,就要注意相應的課程建設。

結果表明,課程設置、學習資源、平臺使用和家庭學校支持與學生的在線學習滿意度顯著相關。其中,學習資源與在線學習滿意度的相關係數最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習資源是學生評價在線學習效果的重要標準。

課程改革意識越強,就越注重圍繞培養目標和學科核心素質進行課程設計、教材編寫和組織相應的學生學習活動。我們經常提到大單元教學、主題教學、項目學習等。首先是課程改革。沒有課程改革,這些教學改革就不能真正推廣應用。

家庭學習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難得機遇。目前,從國家到地方,從教育系統到教育機構,課程資源都在開放,這為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了重要契機,走出了以往以教材和教具為主的教學改革。棗莊實驗小學注重學科整合,設計不同的假期作業,如“疫情數據一統計”作業,讓學生每天都能瞭解時事新聞,用數理統計圖表的方式記錄疫情變化;把古詩詞朗誦與書法內容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練習書法。


5.彌補自主學習的短板—調整教與學的關係

長期以來,為了快速有效地傳授知識,中小學教師佔據課堂,課堂上充斥著非常流行的教學方法。進入新世紀以來,許多教學改革提倡減少和控制教師的教學時間。事實上,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係需要調整。

據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對浙江省初中、高中學生網絡教學情況的調查,目前網絡學習方式以直播為主,佔網絡教學總量的51.8%。然而,學生最滿意的學習方式是資源包學習(即教師提供資源,學生自主學習,不正式上課)。該研究所的調查顯示,38.2%的學生認為家庭學習中最需要的學習工具是紙質課本和教材,其次是電腦(33.9%)、手機(19.1%)和電視(9%)。

以上兩項調查顯示,網絡學習並不一定等同於網絡課堂,家庭學習的最大特點是學習自主性和學習進度自主性的提高。

為了適應學生的家庭化學習,教師的角色應該相應地發生變化:一是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設計“學習活動指導表”,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二是作為學習資源的提供者,為學生提供一份學習資源清單,包括課本內容和拓展內容;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四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策劃者,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六是作為學生思維活動的橋樑,為學生設計思維活動清單,促進學生思維的可視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