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可能把航空母艦的艦島放在甲板下面?奔襲途中像潛艇一樣在水下,作戰才漏出水面?

Xuelong2


這不是不折不扣的水下航母嘛!想法挺好的,讓傳統屬於大型水面艦艇的航母搖身一變成為水下艦艇,而且還設計個升降式艦島,比當前俄羅斯研究的983工程以及美國的海德拉水下航母項目要高大上的多了。這種反常規的設想,是否能夠實現、是否有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是否能達到設計的要求,這些問題都還個未知數,僅憑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似乎有點猴子撈月的感覺。

航母是一種誕生於上世紀初以艦載機為核心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也是當前海軍裝備發展史上毫無爭議的巨無霸,美國最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已經達到11萬噸,艦載機載量超過80架,在體型上達到空前。迄今為止,最大的人造潛艇為俄羅斯的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約4.8萬噸,連福特級的一半都不到,蘇俄研發潛水航母也是基於颱風級來展開的。通過上述信息我們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的結症:第一個艦載機是航母作戰的核心指標;第二個潛艇當前技術尚不能比擬航母的發展,尤其是尺寸。上述兩個結症引申出一個核心的關鍵問題,以現有的潛艇技術發展的潛水航母似乎在艦載機數量上明顯偏少。

那麼,有潛艇發展而來的潛水航母的實際作戰能力會有多大呢?值得深思商榷。上述主要對潛水航母與傳統航母核心指標作了一個簡要的對比,突出了戰鬥力生成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說,是否發展水下航母其先決條件就在於能帶來多大的戰力提升。下面我們就從技術角度來探究一下,發展水下航母的技術瓶頸有哪些。

水下航母的設想最早誕生於1913年,有英國海軍軍官彭具林頓·比林提出,三年後,英國通過“潛艇+水上飛機”的方式實現了這一設想。實質性的發展當屬在二戰末期日本開發的伊-400級水下航母,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型水下航母,最後日本戰敗將伊-400級自沉。二戰後,美英蘇三國都進行過水下航母的發展的可行性研究,基本確立了同一條思路就是“潛艇+飛機”的模式。

來看看日本的伊-400級潛水航母的設計特點,該型水下航母採用的是橫向雙殼體設計,正截面像是一幅眼眼鏡,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艇體的寬度,借而滿足內置彈藥庫和燃料庫的安全性;該型水下航母的艦島並不在艇身中線,而是向左偏離,同時在艇身右側佈設了一個可容納三架摺疊狀態M6A1“晴嵐”戰鬥轟炸機的機庫,為了保證飛機的起降在機庫口設置了一條85英尺長的彈射索道,最終將戰機彈射升空。

這種做法被後來的美蘇所採用,也是當前技術最成熟的一個方案。遺憾的是,艦載機的數量就有點太少了,在艦載防空火力跨越式發展的今天,其所能發揮出的戰鬥力除了隱蔽性之外似乎在沒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美國研發海德拉水下航母項目初衷是為了保障特種作戰而進行的。言歸正傳,現代航母普遍採用直通式甲板設計,在很截面構造上更類似於一個倒梯形,而潛艇的設計主要以水滴形為主,將現有的航母構造放到水下航行,那麼海水的阻力問題就成為第一隻攔路虎,如何解決船體構造設計保證航母在水下航行的航速至關重要。

第二個,將航母艦島設計成升降式,在機械原理上將不存在任何問題,實際操作就是要在艦島基座下方安裝相應的升級裝置,同時在部分要至少保持艦島同等體積的空間來來保證能夠容納下艦島。以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艦島為例,其從龍骨到桅杆的高度約為60米左右,相當於20層樓房的高度,其甲板下方設有十層艙室,艦島上層建築的高度大致在7.8米左右,也就是說要將航母艦島伸縮到甲板內部,內部所需的空間的垂直高度至少要在9米以上,還要保證升降裝置能夠順利工作以及工作時的穩定性,畢竟航母的艦島自身的重量並不小。

最關鍵的一個技術難點出現了,那就是如何保證升降式艦島的密封性,水下航母要求在水下航行,但是航母的艦島一般由指揮控制部門和航空管制部門兩大部分組成,艦島上方密集的集成部署了各類探測雷達、通訊、數據傳輸以及電子對抗等高精密電子設備,這些電子設備對於使用環境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密封性不好,將其直接浸泡在海水中,緊密的電子元器件是否能夠工作都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另外,當前比較成熟的潛艇改裝技術方案的缺陷在上文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艦載機載機量成為水下航母發展需求的主要制約因素,美國人搞得為特種作戰服務的海德拉水下航母項目將載機量進行中和。但是一味的講求所謂的水下航母隱蔽性強的特點,隨著尺寸和噸位的不斷放大,水下航母的隱蔽性呈幾何數下降,尤其是在航空反潛高速發展的今天,能夠搭載24架艦載機的水下航母的噸位要遠大於水面傳統航母,也就是說原本4萬噸級的航母能攜帶24架艦載機,搞水下航母這個噸位數可能要達到6萬噸左右,甚至更多。

題主這一設想看似合理,但實際運作還是要從,技術條件、作戰需求以及性價比等多方面去考量。此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航速問題,我們都知道核潛艇的最高航速在30節以上,但是噸位普遍偏小,放大噸位後所需的功率是否能夠滿足航母噴氣式艦載機起飛所需的30節航速甲板風,還有待觀察。


鷹鴿分析


把艦島放在甲板下面的航母是有的。比方說美國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就是將艦島放在甲板下面的。

美國第一艘航母“蘭利”號

三戰時美軍用“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改裝的護航航母,它的艦島也是在飛行甲板下面。

不過,你說的將艦島設在甲板下面,平時航行時又像潛艇一樣潛入水裡的航母還真沒有。

日本伊400潛水航母

不過,二戰時日本🇯🇵搞過潛水航母伊400。這種航母可以攜帶三架水上飛機。它平時就像潛艇一樣航行在水下,發動攻擊時,先浮出水面,然後將飛機的零部件搬出來,組裝成飛機,加滿油,掛好彈,然後再起飛去作戰。回收飛機的時候,先讓飛機降落到海面上,然後再用吊車將它吊上來,再把飛機拆了,放回潛艇內部。

伊400潛水航母示意圖


被美軍俘虜的伊400

日本打算用這種潛水航母偷偷的將飛機帶到美國🇺🇸的本土附近,用它來襲擊美國本土的。只可惜這種航母攜帶的飛機少,而且操作複雜,加上當時日本潛艇降噪技術不行,美軍層層封鎖,所以用它去襲擊美國本土的計劃就泡湯了。


血染戰旗紅


關於把航空母艦的艦島放到甲板以下,這個方案存在過,在二戰之前,這種設計就已經出現了,在許多航母上都是,但是有關的設計最終被證明是失敗的,艦島擔負著多種任務,如果設在甲板下,會是很大的問題,所以現代航母都是保持艦島系統在甲板之上,而不是把它按看上去完全的平底板而已。

至於讓航母潛入水中機動,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的造成的技術難題很大,航母太大了,完全潛入水中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沒有必要,現代航母是組成戰鬥群,而不是隻有航母,還會有各種護航艦等等,航母戰鬥群想謀求不是不被發現,而是擁有強大的攻擊火力等等,在這種背景之下,這個設計思路不可能被接受。其實,這種想法曾經相當流行,甚至出現過有關的構想,潛艇航母,把航空母艦與潛艇結合在一起,但是僅僅是一種構想,沒有任何國家真正去實現這個設計問題。


麥田軍事觀察


首先,單純將艦島沉入艦體,技術上問題不大。

其次,按題主的設想,潛水式行進,浮出式作戰,技術上問題也不大。

第三,問題大的是什麼呢。

1:艦島沉入艦體,意味著加大艦體,加大艦體後下潛,意味著水下排水量太大。

2:水下艦艇的前進速度比較慢,而且,維護維修費用比水面艦艇更高。

3:艦艇設計麻煩,航母上七七八八的人員比潛艇上的人員多出十倍不止,這些人員的給養和氧氣供應都很麻煩,而且氧氣本來就是危險源,在水下爆炸更是玩完,沒有誰會願意揹著炸彈上戰場的。


obayang159


我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部美國動畫片,叫《天堂之星》,講的是地球被外星人佔領,僅存的一艘航母天堂之星號隱蔽在大洋裡抵抗的故事。裡邊的天堂之星號航母就是樓主所說奔襲途中像潛艇一樣在水下,作戰時才露出水面。

既然科幻片裡出現過,那以後在科技水平達到的前提下,說不定也真會出現航母潛艇這種東西,畢竟潛艇的隱蔽性在戰爭中是很有利的,如果能和航母結合,肯定會提高航母的戰鬥力。現實中,日本人在二戰中也造出過航母潛艇,伊400型潛艇,可以載兩架飛機,本來是準備長途奔襲巴拿馬運河用的,只不過當時的技術實力實在很勉強,加上日本敗的太快,最終造出來也沒用上。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我想,把現在十萬噸的航母做密封后潛到水下技術上應該沒問題,但是有沒有必要呢?恐怕沒有。潛水的目的是出奇不意,十萬噸的大傢伙即使潛在水裡也很容易被發現,而且航母不能單獨使用,一艘航母要幾十艘各種軍艦為它服務,你能把所有的船都沉下去嗎?


GHG3327


不要什麼都拿美國做擋門牌,美國怎麼用快子吃飯,美國又不是神仙,美國做不成的,不能代表世界都不成功,那就錯了,我也曾有想中國應該做一艘像潛水艇一樣的航空母艦,就在現有基礎上加裝,該加的加,該密封的密封就可以了,現技術不成熟,可能要延長一百米以上,要加裝製氧技術,把兩艘潛水艇掛在航空母艦底部,可參考,可以先搞一艘實驗艦,慢慢改進,中國🇨🇳能行,


問全


有如潛水,還不如讓它浮空,就像氣墊船樣,不求長時間,就求短時間的,戰時超高速移動,打個敵人錯手不及!!!


Zai1116


沒有這個可能的,航母經過百年的發展,探索和優化,進化到現在是比較好的選擇了,跑道向左舷外,艦橋坐右舷都是優化出來的,。當今航母向大型化發展,數萬噸的大傢伙把飛機藏起來,還解決密封用於潛水,有很大的困難,基本不可行,最先進的美國海軍也解決不了。


東龍45


亞克迪斯號,瞭解下。和你的設想一張,還是麥克斯動力,很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