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讀《二戰史》?


我為什麼讀《二戰史》?

二戰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所謂熟悉是因為看過太多的關於二戰的報道、電影、電視劇等,對二戰有所瞭解;所謂陌生是因為對於二戰的印象都是一個一個的點或者是片段,真正的過程卻無從知曉。

讀《二戰史》可以從戰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瞭解二戰,並對其重要戰役的詳細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70多年,但是通過閱讀《二戰史》,讓我的思緒又重新回到那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普通大眾,那真是民不聊生,時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讀《二戰史》真正給我的啟示是“天下大同,以和為貴”。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在現在飛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的距離彼此拉近了,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時代背景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在這個地球村裡,人類的命運被連成一個整體,你中有我,我有中你,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不同的文明和諧共處。

但是,自二戰結束以來,冷戰思維在一些國家,特別是個別大國當中始終存在,不斷變換著花樣,達到以強凌弱的目的。特別是進入新世紀,這種冷戰思維被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不是打著反恐的旗號,就是舉著制裁的大棒;不是藉口別國有生化武器,就是別國存在威脅;不是退群拆臺,就是大打貿易戰。無論冠以什麼美名,其實質就是冷戰思維。這種冷戰思維與世界的和諧、共榮極不相稱。

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天下大同,以各為貴”最有力的體現,更是中華文化的和諧理念的繼承和發揚。世界需要和平相處,更需要大國的擔當,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一切都無從談起。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肆虐全球,嚴重威脅著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病毒不分國界,更不分膚色,在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一個國家置身度外。疫情把地球村人民的命運再一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而中國在自身遭受疫情嚴重災難的同時,還派出專家組馳援他國,大量的醫用物資器材、核酸檢測試劑盒及醫療設備緊急捐贈。

中國的擔當,中國人的大愛,在疫情面前匯成一股股暖流,湧向世界最需要的地方,溫暖著每一位地球村的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