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现特殊病例:无外出无接触,但住患者楼上,可能是通过哪些途径感染的?

张浩天Tony


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谎言,人性有时候假的不可思议,他说无外出就无外出?他说没接触就没接触?


心在花都2


我就是内蒙人,这例特殊病例的出现离我所居住的城市一百多公里。我不是什么医学方面的专家,凭我个人的认为,我觉得有可能出现在两方面:

第一,下水道。我们当地出现过这种情况,楼房的下水道设计,为了防止异味和蟑螂爬进来,都会设计一根U型管,管里一直会存着水。但是有很多人家装修的时候,闲这个东西占地方,所以就把它改成L型或干脆改成直的,如果你用的地漏不是防臭型的,这时只要别人家一冲厕所或者排污水的时候,下水道的气味就会飘出来,尤其是卫生间。我个人就经历过这种事。所以个人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第二,排风管道。三年前,我买了一个房子,不知道开发商是怎么设计的,别人家一做饭,油烟全飘我们家,而且整个楼都是这样,你闻味就能知道别人家做的什么菜,可想而知味有多重。个人觉得如果房子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

以上是我在当地生活的经验,纯属个人拙见,勿喷!


小海马


确诊病例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某,男,40岁,达拉特旗人,居于确诊病例宋某楼上,无本市外出史,未接触过发热病人,未到过农贸市场,无野生动物接触史。1月29日,患者自觉胸闷、恶心发热症状,31日自驾到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就诊。2月1日,经专家会商,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仅仅是因为,他家楼下有一名宋某确诊病例。消息一出,人心惶惶。

患者所说“未接触”真实情况是什么?

白某云在树林召东源新村居住,系首例确诊病例宋某楼上住户。期间,白某一家曾多次上下楼经过三楼宋某家,上楼过程中经过三楼302室宋某家门口时,其房门敞开,两位男士(其中一人为宋某)均未佩戴口罩站在门口与屋内人员说话,经过时距离较近。宋某家门经常敞开、门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


所以,上下楼的这两家人其实是接触过的。 官方说过的“密切接触”在这起案例里表现是什么?

飞沫传播的可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感染病专家、博士生导师裘云庆教授认为,所谓的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没有保护的情境下,跟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近距离的接触,比如一米到两米这个距离。宋某不戴口罩,即使是站在自己家门口说话,和擦肩而过的楼上邻居距离也在密切接触的范围了。


粪口传播

粪口,不是真的去“吃”到了患者的shi!如果患者门口的生活垃圾里被粪便污染,或者就是卫生间垃圾,路过的人踩到鞋底,回家没有及时换鞋再踩到家里,或者换鞋之后没有洗手,病毒就有可能带到家中。

总之,没有戴口罩和没有注意手卫生,应该就是这里病例发生的原因。还要注意:

1.尽量避免去人多和封闭的地方,比如商场、地铁和市中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串门和来往。

2.尽量不去已经或可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的地区,避免和咳嗽、感冒等人群的接触,如不可避免的接触,需佩戴口罩及时刻注意个人卫生。

3 .外出回家后,应立即更换衣服并洗手。


医学检验科普专员


“特殊”病例真的特殊吗?

其实,关于这个“特殊”病例报道后,内蒙古达拉特旗疾控部门对这位“特殊”患者组织了更为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位“特殊”病例患者其实与楼下确诊宋某一家有接触史:“特殊”病例患者一家曾多次未戴口罩上下楼经过三楼确诊患者家门口,且确诊患者家门经常敞开、门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有一次确诊患者未佩戴口罩站在门口与屋内人员说话,经过时距离较近。),所以,这位“无外出无接触”的“特殊”病例患者很可能是因近距离“接触”确诊患者而因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感染,当然也有最新公布的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详见下文),具体是什么原因,相关疾控专家也还在做进一步的调查确认分析,但无需恐慌,病毒不会莫名就楼下跑上来。

确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感染?

根据疾官方确证消息,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具有长距离的传播能力。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如何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①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就算有病毒,使其浓度也远达不到致病条件

②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③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④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少出门,出门戴口罩,需要与别人相互交流不宜近,特殊时期应避免握手和拥抱等接触礼仪;


杨药师话健康


这个病例最开始报道在2月2日,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因为根据当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楼上的这位被感染的病人与楼下的病人并没有明显的接触,也引起了很多恐慌,大家担心是否还有其他的传播方式。

但是请大家先不要恐慌,这个病例还是有它能追溯到的特点,而且根据调查现在也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并且已经公布了图解,谢医生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病例介绍

这个病例中宋某是从武汉返回达拉特旗的人员,返回达拉特旗以后就住在后来被感染的白某楼下。宋某家有一个特点,就是平时喜欢开门,而且在门口放了很多杂物。


在这个病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王某,她是后来被感染白某的亲属。在1月22号那天的晚上,王某到白某家串门,途经宋某家门口的时候,宋某正开着门与家里的人说话,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

大家要知道,即使一个正常人在说话的时候,也会向空气中排放500粒左右的飞沫,如果是病毒的携带者,这500粒飞沫如果沾染到了某某的眼睛、手部、鼻腔或者是口腔,就很有可能被感染了,或者身上携带有病毒!如果此时宋某咳嗽,可以产生1000~2000粒飞沫,最远的传播距离会达到6米,如果打了一个喷嚏,您懂得!
之后呢,王某在白某家总共待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王某跟宋某接触了短暂的时间以后,她就会具有传染性,那这个病毒也太霸道了!

因为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王某白某以及白某的爱人还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分析起来应该是王某在路过宋某家门口的时候被感染了,之后她身上可能携带有病毒,也有可能她被感染以后,在后期与白某的接触当中具有了传染性,最终导致了白某的发病。

从这个比较特殊的病例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首先,谢医生认为,当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信息的时候,先不要恐慌,不要害怕。现在的信息比较快比较多,但是我们要学会冷静的看待,如果我们看到即使居住在被感染的病人楼上都有可能被感染的话,肯定会产生很大的恐慌心理。现在全国各地有比较多疑似的病例和确诊病例,如果单纯的因为害怕居住在确诊病人的楼上楼下,就有可能被感染而做出一些偏激的举动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看到这一类消息的时候要继续观望,理性看待,比方说这个病例虽然一开始找不到流行病学的传染途径,但是经过仔细的搜索,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并确定原因的,请大家要对我们国家的流行病学专家、感染科专家有信心。

●其次,从王某被感染的经历来看,这个病毒的传染性确实是比较强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只要不是在我们家中的室内,就要考虑戴口罩,如果在特别空旷的空间内可以考虑不戴,尤是到一些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或者是在家楼门洞、电梯这一类比较狭小的空间时,戴上口罩还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宋某平时喜欢开着门,而且在门口放一些杂物!这个习惯如果在平时可能不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但如果是潜伏期、疑似病例或者是感染的患者在楼道当中放置杂物,这样这样相对密闭的空间内,我们不能排除有他人可能触碰的可能性,比如楼道的打扫人员,比如小孩子好奇,如果他们的手触碰到了可能沾染到病毒的杂物,就有可能感染自己和他人。

所以无论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保护他人,请您不要在走廊中放置一些生活垃圾,尤其是具有挥发性的杂物,或者腐败的食物等垃圾,对于楼道的空气是一种污染!

●说句实在话,钟南山院士是在一月二十日确定这个病毒是可以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播的,而且在之后,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建议尽量要少出门,少聚会、要戴口罩、建议勤洗手。

但还是有一些人觉得这个疾病不会传播到自己的身边,但都忽视了春节期间这巨大的人口流动性。

总结

山是有根的,水是有缘的。

对于内蒙古的这类特殊病例,这句俗语还是比较适用的!对于内蒙古这次病例的感染途径,有一些侦探解谜的意味在里面,一开始我们可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途径造成了这次感染,但是经过抽丝剥茧和缜密的分析,还是能解释得通的,这里必须要感谢鄂尔多斯的工作人员,最终给我们答疑解惑,也使很多看到这则消息的朋友,摆脱了恐惧感。

就在今天,2月7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参加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召开的会议,并对疫情相关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这次疫情传播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所以我们大家仍然要坚持尽量少出门,不聚集,出门的时候尤其是到一些人口比较多的地方比如超市超市时,一定要佩戴口罩,且人扎堆儿的地方,尽量不要过去凑热闹,大家如果关注新闻的话,应该知道在南京有一位女性患者在排队买烤鸭的时候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平时出门回家的时候或者是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家里面勤通风,勤洗手,保持室内的整洁,不吃生食,尽量规避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会!

期待随着对于病毒的了解越来越深,会有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我们,我们可以更好的、更细致的做好自己的防护!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楼下是确诊患者,楼上邻居无直接接触史,但却被感染了。看到这个病例,许多人感觉很惶恐,没有直接接触也会被传染?难道在家隔离,不出门,也不安全了吗?

新型冠状病毒难道可以穿墙?还是又有的新的传染途径?要分析怎么感染的,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目前官方公布的第5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关于传播途径原文是这样描述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从官方公布的最新的诊疗方案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已经明确,我们下面就已经明确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看看这两种传播途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发生传播。

1、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指的是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感染。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在近距离与传染源接触时才会实现。

飞沫的传播距离一般在1米以内,在无风的情况下,2米的距离是安全的。

从飞沫传播途径分析,两家人住在同一单元,尽管是楼上楼下,在这段特殊时间,都在家隔离,但是都需要采购生活用品,处理生活垃圾,这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电梯是一个密闭的空间,空间又小,如果不佩戴口罩,或者佩戴口罩的方式不对(口罩与面部贴合不严密,缝隙大)、或者佩戴的口罩不符合防飞沫的要求(比如戴棉布口罩,只能起到保暖作用,并不能阻断飞沫传播)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2、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指的是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

同一个单元,感染者直接接触了公共物品,病毒离开传染源,不会马上死去,会存活一定时间(具体的时间以官方为准),其他人接触了公共物品,比如单元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处,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虽然没有直接接触感染者,但是通过共同接触的物品,也可以发生接触传播,这也可能是楼上邻居被感染的一种途径。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1、待在家里,减少外出,不与武汉人员接触: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今天刚看的疫情信息,全国确诊人数31225人,较昨天增加3151人;疑似病例26359人,较昨天增加4833人次。现在全国各个省无一幸免,均有确诊病例;其中以湖北武汉最为严重。 全国在第一个潜伏期内确诊的病例,几乎都是和湖北武汉有关,所以如果您身边有武汉返乡人员,不要何其接触;如果有密切接触,要及时上报,如果有咳嗽、发热的等症状,及早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请戴好口罩,向医生说明有自己是密切接触者。

2、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如果必须要外出的亲们,一定要佩戴口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飞沫传播;昨天网上看到,宁波的一个人外出买菜,和一名确诊患者(后来确诊的),在买菜摊位共同停留了15秒,就被感染了;俩人都没有佩戴口罩,是传染和被传染的重要原因。

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但也不是任何口罩都能起到预防措施,如棉布口罩,仅仅起到保暖作用,并不能阻挡飞沫传播。N95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买不到,起码可以买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飞沫传播。

3、不吃野味: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可能是穿山甲,原始宿主蝙蝠的可能性大,蝙蝠是百毒之王,近几年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和蝙蝠有关。

现在是冬天,蝙蝠在冬眠,直接传染给人的几率很小;但在蝙蝠冬眠前,可能已经把病毒传染给了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人类捕获、烹饪、食用野生动物时,病毒传染给人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建议尽量不要在食用野味了,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感染途径。

4、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也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式之一,下图是7步洗手法的图片,简单易学,大家可以照着做一下:

除了飞沫和接触传播,还会有其他传播途径吗

目前官方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只是飞沫和接触传播,其它的传播途径没有尚未被证实。

但是目前有些病例的出现,提示有可能会出现新的传播途径。比如患者的粪便,核酸检测阳性,这提示有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但是尚未被证实。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出生30个小时的新生儿,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孩子的母亲是新型肺炎确诊患者,这也看可能提示会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但这也和粪-口传播一样,需要后期官方的证实。

在疫情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为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国上下一心,共抗疫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度过难关!


郝瑞朝大夫


这是一例2、3号公布2、2号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新增病例出现的一则比较特殊的病例,无外出,无接触史,但住在确诊病例楼上的一例病例。

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他不是通过接触传播而导致,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无意的开窗、开门通风透气时,或者可能通过楼梯扶手触摸没有洗手又触及脸部或眼睛等而传播。(小区楼道不一定做到消毒)



这起病例,后经达拉特旗疾控部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楼上王某与楼下宋某(确诊病例)是有接触史的。而且,22号晚21时,王某从东胜拼车回到达旗东源新村家中后,随母亲白某转到白某云家,当时王某没有戴口罩,白某戴着口罩,上楼经过三楼宋某家时,其房门是敞开的,有两名男士(都没有戴口罩,其中一人就是宋某)站在门口正在与屋内的人说话,经过时距离很近。当晚王某妻子张某又回家。

之后23号至27号期间,王某、白某、张某多次乘坐车辆往返于东源新村。所以这几起确诊病例都是有密切接触和近距离接触的。



任何一起确诊病例,纠其传播起因,只要细心回忆,都是会有破绽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范,这些途径都是可以引起传播的:

1、直接传播 与病人距离太近 病人咳嗽、打喷嚏、说话 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以及呼出的气体都可直接吸入,导致感染。

2、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到口腔、鼻腔、眼睛黏膜等导致感染。


李爱琴营养师


首先大家都知道了现在这种病毒具体不知道是以那种方式传播,但是据研究发现大多数是通过飞沫、近距离接触及空气传播,而且在人体粪便中也发现了这种病毒,门把手上也有,这表明这种病毒传染途径是很多的。


现在对于很多异地返乡的人员管控的很严,而且没有什么症状还是需要居家隔离14天,但是疫区返回的可能一发现就被自愿隔离,但是还是有一些病毒携带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不做具体检查是不知道有病毒感染的。

所以楼底下的人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住患者楼上的人被感染,这是说明楼上的人对于防护措施做的不到位,而感染病毒的人也没有发现,所以这种现象一般要么楼上的人后楼下的人有一定的接触,还有就是楼下的患者经常在楼道内走动,而这种病毒会在空气中悬浮,所以楼上的人不戴口罩或者不注意更换衣物都是可能会被感染的。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小克大夫


健康先知道:无外出无接触,但因住确诊患者楼上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应考虑可能通过飞沫传播或在无意识情况下接触到患者的生活用品所致。

内蒙古出现特殊病例: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某无外出无接触,但因居于确诊患者宋某楼上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此种情况应考虑可能通过飞沫传播或在无意识情况下接触到患者的生活用品所致。住百某楼下的确诊患者宋某家在房门敞开未戴口罩的情况下与人交谈,白某多次上下楼时经过,屋内宋某的飞沫可致病毒传播。另外,宋某常在房门口对方生活垃圾,白某经过时可在无意识情况下接触,如不小心踩到生活垃圾或手握了宋某握过的楼梯扶手等,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又摸了自己的眼、口鼻等而导致感染。所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外出,屋内注意开窗通风及对常用物品的消毒

2、戴口罩,不要近距离接触

3、戴手套,勤洗手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如云、雾、霾、灰尘等,咳嗽、喷嚏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或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等医疗操作时亦会产生气溶胶。还需要注意这几点:1、少去人多密闭的空间;2、不要用手接触自己的眼睛及口鼻;3、外出回家后注意外衣及鞋底的消毒;4、家里地漏处倒一点水或在地漏上放置装有水的塑料袋。

我是晓薇,曾于临床工作,然感疾病预防胜于治疗,故后从事国家慢病非药物生活方式干预课题研究及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有所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可获取更多健康资讯,如有助于您请点赞支持,有疑问可评论留言!


薇健康


这是一则比较让人“匪夷所思”的传染案例,通过此案例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过程当中,楼上这一家曾多次上下楼经过三楼这家,上楼过程中经过三楼(楼下)某家门口时,其房门敞开,两位男士(其中一人为患病人宋某)均未佩戴口罩站在门口与屋内人员说话,经过时距离较近。这样一来,其实就容易通过“飞沫的形式”感染“新冠病毒”;另外,这其中还有可能是楼上楼下两户居民不同时间接触到了“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件物品”,然后被感染者又用手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因此也有可能被传染。具体说来,其实“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也是多样的,需要大家客观看待。


“新冠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的形式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飞沫一般会通过一定的距离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这个距离一般是1—2米;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面聊天、咳嗽以及打喷嚏的过程中均可能会通过飞沫的形式感染“新冠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飞沫由于喷出时直径大小和动力的因素,它并不会长期悬浮于空气当中;但是在咳嗽和打喷嚏时,这就很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小颗粒”,因此这些病毒就容易飘到更远的地方。

因此,建议大家在特殊时期与人沟通时,最好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沟通时还要佩戴口罩,与疑似患者接触时,更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做好科学防护。

除了飞沫传播,还有“接触性传播”:

对于新冠病毒等病毒来说,“接触性传播”也是大家应该注意并防护的一种传播方式。接触传播主要可以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 直接接触传播:

既然是“直接接触传播”,那也就是指“中间并没有通过其他物品”的传播,由病原体直接引起的感染,经常提到的直接接触传播方式有接吻和性交。

  • 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也是大家应该明确的一种传播方式,它指的是“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和感染。

这种传播方式也是“新冠病毒传染”中值得注意的方式,比如说日常生活物品被污染源的飞沫或者排泄物(具有可能,并未确定)污染,然后被其他人接触到之后,再用手接触了自己的口鼻眼等粘膜,接下来进入体内造成感染。

对待这种传播途径,建议大家在饭前便后、出门之后、接触到人之后等情况下务必洗手。

正确洗手,预防中的关键之举:

  1. 正确洗手,要达到“洗手的时长”,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搓手的时间不得低于20秒钟,完全洗手,才能靠谱预防。

  2. 如果您出门在外不方便洗手,建议可以使用含有70%—8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除了这些,科学预防新冠病毒,隔断传染源,请各位尽量少的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接触近期有感冒、发烧症状的人,可以随身携带靠谱的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物品;拒绝食用一切的野生动物,勤洗手、勤洗澡,注意个人卫生;出门时请不要忘记“戴口罩”。

了解传播途径,科学预防“新冠病毒”,希望您各位可以“安然无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