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南唐后主李煜是个痴情的人吗?为什么被称为千古词帝?

千里烟云


那些个情非得已,情不自禁都是情痴的人儿惹得祸起萧墙。

痴情引发的载入史册的,痴迷女色亡国的皇帝有之,被封为“妖后”的有之,南唐后主李煜绝对是个痴情主。

抛开李煜正业的不得志,个人才情横溢方面是公认的。那些有感而发引领当时诗风的作品,那种“悲从中来,切肤之痛”的隐忍,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抒发出的“家国情怀”令人感伤,动容,开启了一种诗词新风尚,堪称词帝,不为过!

诗词,是身心碰撞的火花,是心底深处的灵魂出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欲说还休,是沉浸一种格律的短短长长!

流传至今的诗词句依旧琅琅上口,仍能引发共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my玛雅


李煜在位期间,虽后宫嫔妃甚多,但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大周后,名娥皇,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弹奏词调、作《邀醉舞》。李煜曾为她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表达迷恋周后之情。大周后生病时,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及其去世,后主又《昭惠周后诔》、《挽辞》,抒发对大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南唐亡国后,李煜与小周后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携手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李煜客死他乡后,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所以说李煜是个痴情的人一点都不为过。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堪称千古词帝!!!




转瞬繁华落尽


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男人,喜欢自己的女人,不是痴情是常情

每一个正常的男人,遇到心仪的女人都会表现出喜欢。李煜作为一代帝王,在皇权范围内喜欢自己的女人是常情不是痴情。痴情,往往体现在专一或者获取女人是付出艰辛代价,无悔无憾的执着。李煜和小周后之间没有这个复杂的情感历程。小周后被霸占后,他情绪低落,他没有积极的夺回所爱的想法和举措,对这段情,他没有达到痴情状态,至于作诗《虞美人》也是表达怨恨和遗憾,属于正常人的情感思维。

南唐后主李煜为何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也不是一个痴情专一的男人,但是他确实留下了很多壮美诗篇。欣赏艺术和作者身份无关,不是他臣子的评价而是后人对其作品的评价。除了千古名篇《虞美人》,他还创作了《破阵子》《忆江南》《子夜歌》《浪淘沙》等多篇脍炙人口的诗词。称其诗帝名至实归并不牵强。

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追求,李煜是写诗词的天才,留下千古名篇被称为诗帝。李煜不会当皇帝,每当好皇帝也没痴情自己的皇后。


萨满民俗


很高兴分享这个问题。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造诣,尤其擅长写词。他的词既有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风格,又受李璟、冯延巳等词风影响,属于晚唐时期词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出生皇族的李煜注定命运与其他人不一样,虽然他醉心于诗词,不喜政治,但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将他推到政治神坛上,他将一个亡国之君的爱恨情愁寄托在诗词中。李煜的词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词风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偏重描写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之事。后期词风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多写亡国之恨。他的词作主要成就如下:

1.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多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的词多直抒胸臆,倾吐家国之感,情语真挚。

2.语言清丽自然,文采动人,富有表现力。

3.词风上有创新,他在《花间集》柔婉绮丽的词风有所创新,如《玉楼春》的豪宕,《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他的词中有一种刚柔并济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


竹影文韵


李煜可以称作是千古词帝,他的词作水平在古代词人中,是数一数二的。李煜的词作,可以分为南唐亡国之前和南唐亡国之后。

一、亡国之前

南唐亡国之前,李煜是南唐的皇帝,生活无忧无虑,快活得不行。他和皇后大周恩爱和睦,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不过李煜无心国政,虽然他的皇帝,但他并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后宫佳丽参与各种文艺演出,欣赏美丽的舞蹈,欣赏动听的音乐。

这个时期的李煜,词作欢快迤逦,充满了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男欢女爱。

典型的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再如《长相思》。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大周后死后,李煜又娶了大周的妹妹,就是历史上的小周后。当初大周后病重时,小周来宫里看望姐姐,结果和姐夫李煜李煜搞上了。大周后得知消息后,当场去世。

李煜曾写过一首词《菩萨蛮》,就是描写他和小周幽会时的情景。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皇帝位上的李煜,写了不少词作,虽然也有一些佳作,但远不及后来亡国之后的作品。

二、亡国之后

宋朝攻灭南唐之后,李煜作为亡国之君来到宋朝首都开封。很显然亡国之君、阶下囚的日子,并不好受,或者很难受。李煜再写的词作,几乎都是在怀念故国、抒发亡国之痛的。典型的有《浪淘s沙》。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还有《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再如《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还有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及李煜最富盛名的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词作,都能代表李煜的词作水平,也是他词作的巅峰。李煜的这些词作,不是胜在技巧,而是胜在真情实感,让读者也能体会到李煜心中的沉痛。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李煜对后世词作的发展,做成了非常大的贡献,早先词坛都是婉约派的天下,都说写多愁善感、卿卿我我、情情爱爱之类的作品,很少有触及最沉痛的感情。李煜亡国之后,开始写自己的亡国之悲、楚囚之痛。感情丰富,直达人心。

李煜降宋之后,佳作频出,佳句频出。很多都是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说李煜是千古词帝,并不过分。





欣赏能人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写得好,说他是千古一词人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但他怎么都算不上痴情之人,只能算悲催之人,李煜的一生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

最初在太子面前他必须战战兢兢,作为天生老二,他本无意与太子争权位,但偏偏太子生性多疑,没办法,李煜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画音酒,在战战兢兢中苦熬日子。

好不容易等到太子过世,又有大臣上书父皇李璟,说自己德能欠佳,还长像不好,不宜上太子位,好在父皇力挺,流放了上书大臣,放了自己个战战兢兢的东宫议事。

好不容易等到自己上位,偏偏北面的宋朝又强大无比,相邻的吴越王朝还蛮横而不讲义气,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只得战战兢兢地侍奉着宋朝,连个“不名之礼”,还要多次主动上书请辞,宋朝太祖还不批准,那皇位坐得还真是战战兢兢。

后来又不得不战战兢兢地与宋朝开战,然后在战战兢兢中被宋朝灭国,最后在战战兢兢中死亡于42岁,试问身为皇帝的李煜先生,过过几天安稳日子啊?

如此悲哀的人生,李煜应该没有心思去痴情的,所谓的大周小周之故事,也只不过是烘托其词意的一点素材罢了,所以这个李煜先生,看起来很痴,其实很无情。


月西立


南唐后主李煜,并不能简单的说是一个痴情的人,从他在南唐称帝到臣服宋朝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在处理军国大事上表现的十分理性。十分可惜的是,在强大的宋朝面前,南唐显得很弱小 ,在试图和强宋分庭抗礼的尝试失败之后,南唐的悲剧和帝王李煜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李煜以一个文人的面目出现的时候,他在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才华十分惊艳。

尤其是他的词,一改当时“花间派”的艳情风格,抒发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读来令人动容。这种悲切凄冷的风格,影响了宋以后的词坛,许多词人,包括李清照、柳永等,都能明显看到李煜的影响 ,他被称为千古词帝是当之无愧的。



王振普486


一直很喜欢后主李煜的词,词藻干净、漂亮,平仄起伏,朗朗上口,后来玩英雄杀,其中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感觉惆怅多怨,洒脱不勒,觉得应该了解了解。



看完之后满心纠结,恨其不争,悲其不愤、怒其不决、悯其不惮。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想做一个毫无羁绊的隐士,却偏偏钟爱奢荣。登基即位不思朝政,吟词舞墨,夜夜笙歌,自削国号,向虎视眈眈的赵匡胤连年纳贡,妄凭长江天险,以图苟安。
要不你就老老实实当个亡国昏君算了,偏偏又心怀厚土,宽宏仁慈,满腔妇人之仁:广施善,修庙宇,虽不纳良谏,但对死谏大臣的犯上之言又可一笑置之,不加之罪,这在历史上历代皇帝中是从来没有的宽宏大量。



看李煜其实就是一个集合了所有矛盾的结合体。你无法怀疑,虽然李煜骨子里贪恋奢荣的生活,喜欢歌舞女色,钟爱舞文弄墨,不精通治国理政,但丝毫不影响他是一个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看重情义的仁君。
赵匡胤几次要他投降,都被李煜的鸵鸟政策挡了回去,最终宋军大举进犯,我们的李后主才决定撕破脸,凭借长江天险和几十万大军与宋军进行殊死一搏。誓死不当亡国奴,据说当时李煜已经做好了殉国的打算。


好吧,要当爷们就撸起袖子干吧,结果轻信手下几个窝囊废大臣。而且凭借的长江天险也被宋军用翻版赤壁之战的铁索战船连在一起,长江两岸天堑变通途。宋军一路披荆斩棘来到南唐国都金陵城下(今天的南京),大臣依然隐瞒不报,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李煜竟然还被蒙在鼓里,这个就不免让人有点拂袖拍案,破口大骂南唐这群窝囊废的情绪了。后主也是接连斩了两员大将,死守金陵,以求在守城的拉锯战中宋军能后援不接,班师回朝。
不用想了,最后青黄不接的是李煜的南唐,一年以后,城中幼叟伤病不计其数。好不容易想爷们一把的李煜最终还是回归了懦弱,有点不敢死,投降宋军。书中引言“肉袒降于军门”意思是和群臣家眷一干南唐骨干赤裸着上身出城投降。
从这时候起,一个伟大的词人李煜重生了,《破阵子》讲的就是李煜受降之后被押解北上汴京(宋朝国都,好像是洛阳)时悲愤交加,亡国之后的心情。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意思是:南唐从五代十国建国到现在已经快四十年了,江山连绵有三千里地之广,金陵的宫廷庙宇雄伟壮阔直上九天,金陵城中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犹如仙境一般,我从小生活在深宫之中,只想守候着祖业不丢,所以我连年纳贡,只图偏安一隅,哪里能想到这种悲壮的厮杀会出现在我手中啊?
如今我成了俘虏,曾经风度翩翩,温文儒雅的我头发白了,腰也弯了。终于家破人亡,到了要告别这块生长在这里的故土之时,我好像已经依稀听见街上的酒馆青楼中飘出悲恸的亡国悲歌,当我还想再对相伴多年的佳人嘱咐点什么时,眼泪已经忍不住流了下来。


有人因为这首词把李煜贬的一钱不值:亡国之君最后竟然还对着女人流眼泪。黏黏诺诺,哭哭啼啼,根本就是难当大任。
所有人都感慨,李煜真的是生错了地方,如果他只是一位王侯贵胄,或者富家子弟,依他的品行,舞文弄墨,满怀诗书,也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词人,而且能愉快的安度一生。其实历史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家仇国恨,温文儒雅,多愁善感,待人宽厚,不思大志的李煜虽胸有斗墨,书读五车,但他绝对无法写出这些令人深思的词,也许就无法被历史铭记和被众多人喜欢了。
可以这么说,李煜开创了“词”代的来临,使词能登上大雅之堂,无愧于后世封其“千古词帝”的称号。
要知道,“词”其实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其地位无法和“诗”比。如果把诗比作“夫人”,词可能连“偏房”都算不上,顶多能算“歌妓”级别吧。本人才疏学浅,可能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是如果你读李煜时代之前的词,就会发现,其中大多以描绘闺中娇俏,郎才女貌,花前月下为主题,大多在酒馆,青楼由歌妓演绎,是娱乐大众的一个文化产物,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
正是因为李煜的影响,之后的词才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就相当于把相声从“天桥撩摊”搬上“维也纳歌剧院”是一样的伟大。

言归正传,再说说后主李煜亡国之后的悲苦生涯。本来已经家破人亡,过上了囚徒的日子,但是在整装押往汴京的前几天,李煜集合朝廷骨干,后宫妃娥,把国库里的金银珠宝都给大家分了一下,自己因为还没有从亡国的悲恸之中缓过神来,就没有带多少金银珠宝,启程当日,匆匆收拾行装,含着泪水和妻儿老小匆匆被押上去往汴京的囚车。
赵匡胤为了安抚民心,没有杀李煜,还给他封了一个违命侯的虚职,养了起来。没过多久,李煜就已经囊中羞涩入不敷出了,他跑去跟赵匡胤哭穷,结果赵匡胤还是很大度的给了他一些赏赐,这次金融危机才得以平息。期间有一个小故事,最能说明李煜对待旧属的宽宏仁义。李煜的一个曾经的老部下来拜访李煜,这个老部下由于能说会道,还被赵匡胤封了一个官职,临走的时候李煜还不忘对老部下照顾一番,但是由于实在没有语多余的钱财,就把家里的一个白金脸盆送给了老部下,最可恨的是,这个老部下还收了,走后到处宣扬李煜小气。
假如赵匡胤没有死,假如李煜不愁眉苦脸地整天郁郁寡欢思念亡国,假如李煜的老婆小周后不那么美丽妖艳,假如继任者赵光义不那么淫奢好色,可能苟且偷生的日子,也就勉强挨过去了。可是历史不会这样往前走,原因很简单,亡国君主,不装疯卖傻,还想肆无忌惮的吟唱亡国恨,只有一条路可走——死亡!不是自杀,就是被敌人用各式各样的软刀子干掉。

在这得介绍一下李煜的老婆,南唐后主已故王后娥皇的亲妹妹——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小周后。当时的小周后也就25、6岁的样子(如果我没记错),不但天生姿色艳丽,而且正是成熟窈窕之际,在李煜亡国之后,不但没有抛弃他,还是跟随李煜过上了囚徒生活。
李煜这个政治破落户、不戴枷锁的囚徒,有什么资格独享小周后?赵匡胤那位野心勃勃的亲兄弟——赵光义,早把锥子般的目光,刺向了楚楚动人的女俘。
随着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蹊跷地死去,究竟是暴病而亡,还是蓄意谋杀,至今仍是无头悬案。嫌疑最大的,就是赵光义。江山易主,朝廷改元为太平兴国。李煜夫妇也沾了点儿喜气,一个晋封为陇西郡公,一个做了郑国夫人。当然老天依然没有眷顾李煜,这只是为李煜更加凄惨的囚徒生涯埋下伏笔。


在当时,按宋朝规矩,有封号的女性必须隔段时间进宫朝拜天子。小周后当然也不能例外。想不到的是,唯独她被莫名其妙地滞留后宫,夜不归宿,这就不合规矩了。
李煜心急如焚地探听消息。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拖下去,小周后还被囚在宫里。黑暗的阴云笼罩在李煜头上,他几乎嗅到了不祥的气息。半月之后,一乘轿子把形容憔悴的小周后抬了回来。女人头也不抬,径自跑进卧室,扎在床上放声大哭……据说宋太宗赵光义非产变态,不但对小周后肆意蹂躏,而且还要求宫廷画师画下当时他与小周后xxoo的春宫图。(书上说是野史记载,真假就不查了,冠希的师傅吗?)
李煜呆若木鸡般地站在旁边,羞愧、悲愤、恼怒……可是,一个亡国之君三千里地山河都丢了,睡枕边的女人还有什么安全、体面可言呢?名节沦丧,残花败柳,小周后变成了一个有呼吸的死人。如今,她生命中最后一点慰藉,就是写诗作词的李煜。既然曾经同享富贵荣华,那么,眼下这段苦难,还得一起扛、一块儿挨。
这时候的李煜,想以死暝志,无奈天生胆怯,想苟且偷生,但又日日抑郁寡欢,不忘亡国之痛。矛盾的他已全然没有了风度翩翩,对酒当歌的洒脱。一个整日愁眉苦脸,忍辱偷生的南唐后主的末日,终于来了。


978年的七夕,正好是李煜42岁生日,两口子无限凄凉地守在一起。没有客人,更没有宴会,寿星佬儿便提笔填词。人在最倒霉的时候,往往充满奇妙的诗意。正应了后人那句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煜的诗情才思,先写了一首小令:“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当初的日子越美好,眼下的处境就越糟糕。


接着,又写了那首传世之作——《虞美人》,这也是他今生的绝笔之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意是:春天百花争艳,秋天月明星朗,这样的轮回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头呢?我在阁楼上又感觉到东风吹来,春天又来了,但就是在上一个轮回中,有着一轮弯月的秋季,我的国家彻底灭亡,四季依然不停地轮回,但我的国家为什么就不能同这纷繁的四季一样长盛不衰呢?
我想,金陵城皇宫里华丽高贵的宫殿考究的雕栏都还存在呢,只是里面的丽人旧主已经换了陌生的面孔。此刻加在我身上的屈辱、悔恨以及对国家,对妻儿,对黎民的殇愁到底有多少?我已经无法再去计算了,大概就像春天江面解冻后,向东奔涌的万丈江水一般波涛汹涌吧。


这首非常明显的反动词更加坚定了赵光义决心杀李煜的决心。


其实,此前一件小事儿,早把李煜推上了断头台。南唐灭国之后,赵光义就命令对这个懦弱怕死但又非常“刺头”的李煜严密监视,期间派了李煜原来的旧臣来打探李煜的口风,见到故人,孱弱多愁的李煜终于像个孩子找到母亲一样抱着旧臣啕嚎大哭,说:“此中日久,只以眼泪洗面。”

这番话旧臣当然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给给赵光义,赵光义认为李煜包藏灭国之恨,留之无益。或许,横在两个男人中间的小周后,无形中加剧了这种妒火与仇恨。

李煜夫妇的饮食起居,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赵光义的眼睛,何况掉着眼泪唱“反动歌曲”?李煜的《虞美人》,终于惹恼了赵光义,他冷笑着,终于动了杀机。

就在李煜生日那天晚上,赵光义派人赏赐给他一杯御酒,酒里掺了致命的牵机药。在太监的督促下,李煜无可奈何地喝了下去。书上记载,所谓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这种东西足以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李煜喝完毒酒,药性随即发作,他四肢抽搐,嘴眼歪斜,头和脚死死地勾在一起······


他清楚,死期到了。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当年“手提金缕鞋”的那个漂亮女子。李煜眼泪汪汪,死在了惊恐万状的小周后怀里。可怜,一代词宗,竟以狰狞的表情,离开了这个爱恨情仇的世界。


李煜死了,“江南人闻之,巷哭,设斋”。在送葬队伍里,小周后披麻戴孝,泪流满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煜不明不白的死了,但是赵光义连李煜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浪费,为了安抚江南民心,赵光义将李煜风风光光的进行了厚葬。

其实,早在金陵城破时,李煜就该和守将军民一同殉国。但是孱懦多情的他偏偏又下不了决心。也许他无法料到,苟活给他带来的,只有千百倍的痛苦和屈辱。既然赵光义看上了他的女人,李煜自然就成了碍手碍脚的情敌,留他成天絮絮叨叨,还不如趁早干掉。

至于李煜的妻子,小周后最后的归宿,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李煜遇害那一年,小周后也追随其后,香销玉殒。算来可能28岁。

就这样,南唐后主李煜终于过完了他凄惨悲凉囚徒苟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长东。


此时反过头来再读这首《乌夜啼》,也许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合上书,眼前依稀浮现春光明媚的课堂上,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嬉笑着朗读《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也在其中吗?也许吧。那以风化千年的诗篇,一切又重现。(完)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后记:李煜这本传记是前段时间读完的,今天其实看的是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本来想写大卫·奥格威这本书的读后感。结果又把李煜的传记拿出来翻了一下,脑子里突然词如云涌,阴差阳错写到李煜传记上了。本没打算写的太细,不料一动笔就停不下来了。感觉后主这人比较有意思,粘懦孱弱,因为他没有勇气“殉国”,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蹂躏,面对小周后的痛哭责骂,他也能隐忍下来。但他确实也有对“故国”钢铁般的信仰,囚徒生活里依然保持自己对故国的怀念与亡国之思中,至死没有发出“此处乐,不思蜀”这样的谄媚求活的信号。而和他同处一时期的几个被收编的小朝廷君王与他相比,就犹如萤光比皓月——低下、卑贱。他的确是一个集合了万千矛盾的结合体。但我不想承认后主是一个懦夫,要知道,这种苟活比千刀万剐都让人难以接受,而他仍倔强地选择活着。我只能感慨他的生命结束的太早了,太年轻了。也许给他一些时间。历史或许又不一样了,谁知道呢?写出来给懒得翻书的人看看,当然,网上很多人写的比我细,比我好。一家拙见,谢谢观赏。


独木难舟


李煜前后有两个皇后,即大周后、小周后。这二位关系可非同一般,亲姐妹。大周后名蔷,小周后名薇,两姐妹的父是大司徒周宗。 李 煜即不痴情,更不专情,也没有男人的担当。他在妻子大周后患病期间,勾引大周后15岁的妹妹周薇,至使大周后抱恨而亡。南唐亡国后,李煜和小周后被迁往开封汴梁。宋太宗贪恋小周后的美色,常常招小周后入宫伴寝,小周后每次从皇宫回来都大骂李煜软弱无能。而我们的才子皇帝,竟然低三下四的对妻子说,不要大喊,万一传到了皇帝耳朵里我们就都完蛋了。可是最终,太宗还是知道了李煜的怨恨和不满,李煜这个靠牺牲妻子色相保命的软蛋,最终还是被太宗的牵机药毒死了。

至于说李煜是千古词帝,那首先是因为李煜做过皇帝,并且婉约词写得又好,大家给他一个高帽戴罢了。词起于唐,兴于宋,李煜生活的五代十国正好是过渡期。李煜和老爹李璟确实对词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李煜的人生是失败的,作为皇帝,不能保护臣民;作为皇族,不能保护宗庙;作为丈夫,不能保护爱妻;作为儿子,没能延续家族香火。哎!


不老真言


因为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好像做皇帝不是自己的意愿!他对诗词的研究有很高的境界!他的诗词很优美。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这里的才华不包括政治以及兵法!

也不失为是一个痴情的男人!对女人情深意浓,不是薄情寡义的人!

中国古代亡国之君不在少数,但能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却寥寥无几。南唐后主李煜便是其中一个。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在政治上显然是非常失败的。但他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其是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有人评价他说:“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生在帝王家。”这话显然是错误的,李煜能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得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得以遇到了美丽多情且才华横溢的周娥皇,周后的美丽,是他创作的动力,周后的多情,让他写下了香艳的诗词。这是他前期的主要创作来源。还是因为他生在了帝王家,才有了亡国之后的巨大落差,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化成了流传千古的文字,这才成就了他“千古词帝”的美名。如果没有这种亡国之痛,他的词还会停留在他前期的绮丽柔靡的风格上,脱离不了“花间”习气。而后人肯定的李煜词的成就,主要是他在亡国之后,写出了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的词作,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