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曾国藩家训》里的内容谈谈自己该怎样提高自己的修养?

用户8635046244985


这些年,在书店里,在地摊上,凡是卖书的地方,很容易找到关于曾国藩的书。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语录,很多人为曾国藩作传,有人研究曾国藩的花销,有人点评曾国藩语录、家书、日记、奏折、诗文。想必很多人知道有曾国藩这么一个人,也有不少大学生读过曾国藩的文字。

实事求是地说,笔者经常读曾国藩的文字,例如梁启超编撰的曾文正公嘉言钞,曾国藩传,唐浩明点评曾国藩等书籍。随着对曾国藩了解的加深,感到曾国藩这个人不简单。曾国藩写给父母、弟弟、子侄的家书,可以拿来读一读。你读了,理解了这些家书的意义,完全可以认为这就是曾国藩写给你的信。曾国藩的文字,如果一个人能消化吸收的很好,能学到手,入脑,入心,一定会终生受益。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曾国藩出生在普通的农村家庭,6岁入私塾读书,8岁读四书五经,14岁读周礼、史记。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曾国藩在老家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血战,打败太平天国。曾国藩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勤俭立身,修身律己,在晚清官场获得了巨大成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非常孝敬父母,尤其对弟弟、子侄的教育和引导颇为重视,颇为成功。他经常给父母、诸弟、子侄们写信,或者汇报自己近期学习工作的情况,或者勉励他们立定远大志向,改正自身缺点,刻苦读书,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现在,曾国藩家书流传于世,影响很大。

毛泽东在评价曾国藩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解放后,毛泽东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的故事,他的做人,他的文字,他说的话,影响了很多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众多青年人。

在各大书店,曾国藩家书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在曾国藩留下的上千万文字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读来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读来使人感到这些语句来自于对生活事业的切身感受和高度凝练。鉴于此,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曾国藩留下的文字。

学习认真,胸怀大志的人,可以读一读曾国藩的文字。曾国藩的传说很多,官做得很大,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比较笨拙。但是,曾国藩学习是十分认真的,十分刻苦的,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在刻苦读书时,胸怀内圣外王之志。他在后来的为子、为兄、为师、为官、为帅生涯中,都做得接近完美。

感到迷茫,感到困惑的人,可以读一读曾国藩的文字。在湘军初创时期,曾国藩屡屡失败,几度想投河自尽。可以说,正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破除迷茫,走出困惑,曾国藩才是后来那个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

有兄弟姐妹的朋友可以读一读曾国藩,看看他是怎么引导几位弟弟和自己的子侄们的。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的可以读一读曾国藩,看看曾国藩是怎么读书的,是怎么写文章的,又是怎么指导弟弟们写奏折的。想交朋友,交好朋友,交真朋友的人,可以读一读曾国藩,看看曾国藩是怎么交友的,怎么处理与众多朋友关系的。想在未来职场上有所作为的人,可以读一读曾国藩,看看他是怎么处理和领导、同事、下属关系的。

总之,我们在完成日常学习之外,可以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我,可以从读一读曾国藩的文字开始。


笔耕心地


总结要点如下: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6、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辛勤劳动)则神钦(神灵钦佩)。

8、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9、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2、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13、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6、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7、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18、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爱国的洪小姐


曾国藩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任务,但是他的家训中对子女的教育却有很多指的借鉴的地方,曾国藩家训中留有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我觉得就是比较好的提高自己修养的准则。

第一,家俭则兴。很朴素的一个道理,但是现在能身体力行者却不多,现在很多人都被消费主义的风气所带领,提前消费也成为一种时尚,很多时候都有铺张浪费的行为。其实当下的疫情也给人们提了一个醒,只有勤俭才能很多积蓄才能应对突发的情况。

第二,人勤则健。人不能懒惰,人越做事,身体不单越健康,还会更有积极性,大脑的思维也会变的更加活跃,有些人越懒越不想做事,越不想做事就想躲在自己舒适安全的区域,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这样下去也很容易一事无成。

第三、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能勤劳而且节俭的人,即使没有大富贵,衣食无忧也是肯定的。家庭能够保持勤俭的话,生活会用不贫贱。俗话说:小富靠勤,中富靠德,大富靠命。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提高自己的修行也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一些小的习惯做起,我觉得“勤”和“俭”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修行的准则。把这两个作为要求自己的根本,你会发现家庭和生活都会向着好的方向来发展。不要总被一些诱惑所误导,远离那些消费主义,提前透支自己将来生活的行为。






知相知命


一、读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人生有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是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立足于社会。

无一日不读书。精神世界强大、现实世界才能强大。唯有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二、静

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敢于直对自己的缺陷才是真勇气。

1,将每天所做、所想、所讲记录下来,记日记;自省;

2、要有敬畏之心;甚笃,人前人后,诚意对己对人;

3、静,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浮躁,根本在于好动不好静,静字上下功夫。

曾国藩培养静的方法:静坐,无论怎么忙,都要静坐,身体宁静可带动内心宁静;淡定从容,这是关键,遇到什么事情先静下来,能甘淡薄必有几分真学问,生活中要注意养得心中恬静。

三、傲、惰会毁掉一个人生。

傲:恃才傲物;惰:非懒,懒是不做,惰是总做无谓的事。

四、勤

以勤克惰,早起:

1、学习时间比别人多,等于比别人活得长;

2、早起思路特别清晰,考虑工作事情,特别有效率;

3、早起为勤,养成优良品德。


太极拳学


曾国藩的四句家训,用好了就足够。

一曰慎独则心安

二曰主敬则身强

三曰求仁则人悦

四曰习劳则神钦


杨左左


通常是讲求道的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沂蒙布贴画传承人


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做个对国家,对他人有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