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发疯了,下旨正式向美英11国宣战,目的只有一个:杀洋人


慈禧发疯了,下旨正式向美英11国宣战,目的只有一个:杀洋人


上一节说到袁世凯主政山东,揭穿义和团的江湖骗局,驱逐义和团拳民,安定民心,调粮救灾,极力发展山东的教育和经济,并与德国人暗斗的时候,朝廷那边出事了。慈禧老佛爷要对欧美十一国宣战。

要说起这件事,也是和义和团有很大关系的。

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希望废黜光绪帝。

慈禧有废黜光绪帝的想法,还有一个人比她更有想法。

义和团到了京津一带之后,靠着那些忽悠人的江湖法术,势力开始大增,这期间,有朝廷大员盯上了这股势力。那股势力就是朝廷旧党中的人,以爱新觉罗载漪为首。

道光帝旻宁之孙,惇亲王奕誴之子,后过继瑞敏郡王奕志(嘉庆帝四子瑞亲王绵忻子)为嗣,三十八岁袭封端郡王。

载漪为什么得宠,原因很简单,他老婆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有这一层关系,他能不发达吗?

载漪一听慈禧有意废掉光绪,另立新君,于是这家伙对皇位有了想法。他和光绪平辈的,这样继位有很大的伦理障碍,除非他也像光绪那样认咸丰当爹。可是这么一整,问题就会麻烦很多,成功的机会也不大。所以,他采取了曲线策略,他寄希望于儿子!他的儿子叫溥儁,这孩子生于1885年,戊戌那年才14岁!

载漪的想法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光绪皇帝,自己将来再混上个议政王、辅政王什么的,等老太后归天了,自己再亲自出马当个皇帝什么的。

有了想法就开始运作,载漪拉拢荣禄等一帮人一个劲的往慈禧的耳边吹风。为使废帝名正言顺,慈禧太后与其亲信荣禄、刚毅、崇绮、启秀、载漪等人在宫廷内外大造舆论,于是顿时光绪帝体弱多病,不能视事的谣言便风靡朝野(实际情况是,光绪帝健康着呢,只是精神非常抑郁,他很排斥慈禧,所以对慈禧安排的妃子,都不宠幸)。

得到消息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分析,认为慈禧这么做,有可能会废掉光绪帝(朝廷中已经传出这样的风声),他们比那些朝廷大员们还急躁起来。他们是想光绪帝维新改革,自己也能够捞个大官当当,将来封妻荫子。国家富强了,自己也捞得好处,这样的好事,谁都愿意干。

如今慈禧要废掉光绪帝,就等于给维新派关闭了那扇门,于是康有为跑到英国公使窦纳乐那边,搅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头:光绪帝师想变法,和诸国共同发展,慈禧是要玩花招了,她一旦废掉光绪帝,那么,势必影响诸国在大清的利益啊!我怀疑此时光绪帝已经被他们迫害死了……

于是英国公使窦纳乐,出于维护其在华利益的私心,也确实在价值观上同情变法,联合了其他国家的公使,要向慈禧讨说法,要让光绪皇帝出来说话。

庆亲王和总理衙门的大臣们正式向英国公使窦纳乐表示,光绪帝还健在,窦纳乐当场表示,消除外界疑虑的有效办法,“便是找一位外国医生为光绪看病,并签署一份光绪的健康证明书。" 清政府立即照办,请法国使馆医生给光绪帝看病并证明病况,结论是 “病势无大碍,惟患血虚之症。

虽然有西方列强在干涉,可没有阻拦载漪的计划。他觉得洋人很可恶,如果没有洋人,他的计划早就成功了,因此,他看上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这股势力,我让义和团去骚扰你们,你们疲于应付,就不会关系大清的朝政了。


慈禧发疯了,下旨正式向美英11国宣战,目的只有一个:杀洋人


慈禧对于洋人也很感冒,所以载漪向她提议用义和团对付洋人,她也就认可了,还拨款30万两白银,暗中帮助义和团发展。有了朝廷的支持,义和团的势力如几何般壮大起来。

在山东主政的袁世凯,看到京津的义和团那么闹,觉得是在玩火,所以给荣禄去了信,将义和团在山东这边的事情,做了汇报,暗示荣禄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洋人那边得罪不得)。

载漪唆使着义和团频频向洋人发威,京津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大批教徒和洋教父被杀,教堂被烧。对于洋人的抗议,朝廷装傻。

有了民心(义和团)的拥护,慈禧的胆子似乎壮了。1900年1月24日,慈禧以光绪帝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立端王载漪之子溥俊为大阿哥。

这就是大清历史上的一出闹剧“己亥建储”。

这个诏书一下,天下哗然。

因为在众多大臣的眼中,比如张之洞、李鸿章、刘坤一等封疆大吏,光绪帝还是一个能够办事的君主,也有一定的治理才能,只是被几个维新派的人忽悠着,急于求成一时迷了心智而已,另外也被慈禧太后打压得太狠了。他们的心里也在替光绪帝不服,觉得慈禧这个老女人,有些事情上做得有些过分。

荣禄看出了慈禧玩火,可他不知道怎么劝告,只是觉得这事有些不对,持反对意见,为此在朝堂中,还遭了慈禧的训斥。

1月27日,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领衔通电要求光绪皇帝“力疾临御,勿存退位之思”。同时发表《布告各省公启》,要求各省共同力争,“如朝廷不理,则请我诸工商通行罢市集议”。


慈禧发疯了,下旨正式向美英11国宣战,目的只有一个:杀洋人


对于洋人的抗议和朝廷重臣的反对,慈禧头脑发热,根本听不进去,还暗示载漪让义和团加大火力。

5月27日,万余名义和团众控制了顺天府南部重镇涿州,当地政府陷于瘫痪,近畿形势陡然紧张。29日,西方列强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派兵进京保护使馆。从5月31日到6月6日,列强增援驻京使馆的兵力约有 450人。在义和团运动进一步高涨、列强人侵危机空前加剧的情况下,清廷进退维谷,如何防止侵略战争的爆发,成为清廷应付局势的关键。30日,刑部尚书赵舒翘、顺天府尹何乃莹上奏,请增兵弹压,同时认为义和团“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人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旨在 “约束不令滋事”。这个政策,具有两方面的意图:一是避免清政府与义和团处于直接对立的地位,通过招抚义和团以维系民心,加强清政府的力量;一是抵制列强要求严厉惩办义和团的要求,同时又避免义和团的失控而遭致列强的大举侵略。因此,清廷在决定派赵舒翘等前往涿州时,并未丧失理智。但到6月6日晚的御前会议以后,安抚义和团政策的立意已明显发生了变化。

慈禧在宫内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对义和团予以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载漪还带了几个义和团的师兄进宫给慈禧表演节目,枪响之后,慈禧一看确实没事,当即开心不已,一个字:赏。

这种被袁世凯看穿了的江湖骗术,居然瞒过了慈禧的眼睛。老佛爷见大清神兵确实刀枪不入,心想:以后我还惧怕洋人吗?

慈禧本是一个极端迷信、知识程度不高的女人,平日拜佛祀神,颐和园中有一最高建筑名“佛香阁”,这是慈禧念佛的地方。她被人尊称为老佛爷,她装扮成观音大士照相,都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

别人不信的江湖伎俩,她信!

在慈禧的默许下,载漪要义和团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围攻使馆,京师九门大开,大批义和团涌进北京。

慈禧太后一面唆使义和团进攻各国使馆,一面又送蔬菜瓜果到使馆去慰问。荣禄看见老佛爷政策前后反复,矛盾百出,一会宣战,一会却又送进慰问品。他听从了袁世凯的建议,做隔岸观火之举,他把袁世凯手下德式装备的武卫右军调开,改为董福祥的甘军进攻使馆,同时,还派人扮成盗匪,运送军火子弹到使馆内。

6月9日,英、俄等国公使都得到情报,清政府非但不能保证驻京使馆的安全,而且将派军队进攻使馆,根据英国公使窦纳乐的紧急请求,当天晚上,各国在津部队指挥官联席会议决定组成以西摩尔为首的联军,于第二天清晨由大沽口赶到天津,然后乘火车进京,由此拉开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序幕。

就在这时候,维新派的康有为等人,给慈禧加了一把火。康有为利用他在媒体上的优势,在上海一家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文章的内容就是:八国联军带兵进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光绪皇帝复位的。

这本是一篇子虚乌有的文章,西方人还没站出来辩解,荣禄就当真的,急忙拿着报纸进了皇宫:老佛爷,您看这些洋人不安好心,是要逼您退位呢!

慈禧一看火了,洋人果然不是好东西,你有洋枪洋炮,我有神兵,不就打仗吗?大家拉开架势公开打就是。

6月21日,慈禧下旨,正式向美英11国宣战,目的只有一个:杀洋人。

就在慈禧老女人发疯向11国宣战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20日,军机处接到了远在广州的李鸿章的一纸奏折,他说南方督抚都认为现在到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了,如果再不肃清内乱,危局无法获得转机!

李鸿章的这封奏折到达北京的时候,德国公使克林德已经横尸崇文门街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