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第2次!央行再次出手降准,能否成为2020年楼市“驱动器”?

3月13日,据央行官网,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

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对楼市来说,为什么应该关注这个消息?

这里需要先明确“降准”这个概念。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各大银行存在央行的一笔钱,这笔钱用来保证银行存贷款业务稳健运行,及时兑现储户存款,可以视为一种风险预防措施。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各个银行往央行存的钱就越多,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就意味着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越充裕。

年内第2次!央行再次出手降准,能否成为2020年楼市“驱动器”?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出手降准,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资金面有一定作用。

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降准历来会对楼市起到“信心层面”和“资金层面”的双重提振。

一方面,这是去年以来第5次,年内第2次出手降准。

降准的节奏在加快,释放出更加宽松的信号。

从2019年至今,央行先后4次宣布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共计释放约3.4万亿元流动性。

第一次是2019年1月4号,第二次是在5月6日,第三次是在9月6日,第四次是2020年1月1日,降准的节奏很有规律,每次间隔4个月。

本次是在3月13日降准,距离上次降准刚刚过去了两个多月,再次“撒钱”5500亿,节奏明显加快了,这个信号可不多见,显然有兼顾短期事件影响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市场上的资金面可能会更加充裕。

另一方面,5500亿资金+股份制银行额外定向降准,有更强的指向意义。

年内第2次!央行再次出手降准,能否成为2020年楼市“驱动器”?

注意3个关键词: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按央行的解释,去年已对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和城商行实施过定向降准,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所有大型商业银行都将得到1.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优惠,再额外给股份制银行降准的支持力度,是为了给小微企业释放更多的资金支持。

而所谓的“普惠金融”,指的是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创业担保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的小型企业贷款、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的微型企业贷款。

事实上,降准的信号在3天前就已经出现了。

据新华社报道,3月10日的高层会议上提出: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帮助复工复产,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注意其中一句话:加大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跟此次央行的行动完全一致。

年内第2次!央行再次出手降准,能否成为2020年楼市“驱动器”?

那么,这个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成为2020年楼市的“驱动器”?

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1,2020年楼市的资金面宽松力度有限。

央行的政策工具箱有很多,对市场的影响力排序大概是降息>降准>MLF利率>逆回购。

去年11月份和今年2月份,央行已经先后两次降息,我们看到房企融资最近两个月已经出现了反弹,但楼市成交依然在低位徘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降准作为仅次于降息的一大举措,虽然对房地产资金面是有一定好处,房企融资难度有所下降,但宽松的力度其实非常有限。

数据显示,2月以来有6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涉房政策,大部分都是缓解房企的资金面措施,比如延缓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而央行从上个月到现在,已经先后4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房住不炒”、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也就是说,降准虽然有用,也仅限于房企资金面压力稍微缓解一下,有央行的“底线”在,实质作用并不大。

2,资金投向主要以普惠金融为主,很难绕道流入房地产。

年内第2次!央行再次出手降准,能否成为2020年楼市“驱动器”?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之所以央行要专门强调“普惠金融”,言下之意就是这些钱不会流向房地产,大量资金都会向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倾斜。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做小生意的,开厂的,创业的,未来贷款难度会降低,利率也会随之下降,有利于自主经营,如果是开发商,银行虽然手里有很多钱,但肯定不会把房企排在第一优先级。

举个例子,2019年至今已经先后5次降准了,但我们看去年楼市的资金面,在严格的监管之下,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房地产“量价齐升”,反而还看到了下半年降价、流拍、促销、房企破产潮的出现。

不过,对普通购房者来说,尤其是首套刚需而言,2020年房贷利率下降是可以期待的,因为央行对商业银行房贷要求是“首套房不低于5年期LPR”即可,银行手里有了更多的余钱,也肯定会给首套房刚需以更多幅度的优惠。

综上所述,蓝白认为,把2020年楼市“驱动器”的希望寄托于降准,未免有点不现实,作为一个年成交额16万亿、销售面积17亿平米的市场,“稳定”才是第一位的,不管资金面、政策面如何变化,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稳的大局,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