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睏難群眾、特殊群體 各地傳遞溫暖真情

“14213”——興山特校“疫”線護好特殊孩子

3月10日,在湖北興山縣昭君鎮陳家灣村的智力殘疾學生小琳家裡,興山縣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陳振興和班主任送來了大米、麵條、雞蛋和食用油,幫助解決了小琳家裡生活急需物資緊缺的問題。

“關鍵時刻看擔當,特殊孩子是疫情防控的重點人群。更需要我們特校老師增強責任之心,仁愛之心,壓實防控責任,落實防控措施,確保萬無一失!”陳振興經常這樣強調。

一個多月來,興山縣特校89名特殊孩子成為陳振興最大的牽掛。結合特殊孩子居住分散偏遠,大多由監護人居家照顧以及身體情況等實際,在全校組織教職工採用“14213”的防控措施:1名教師包保4名學生,通過電話、微信2種方式,每天傳授1種防控方法,實現3次健康打卡。

一道疫情防護網迅速拉開,老師們用真心真情看護著這些特殊孩子。

每天,老師們採用語音、視頻和電話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在家學習。分班級建立微信群,在老師的指導和監護人的協助下,帶領複習文化知識,鞏固康復訓練,講授疫情防控知識、開展心理輔導……老師們通過視頻帶領唱歌跳舞、畫畫做手工。孩子們還創作了一批抗疫繪畫、手工作品,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對前線白衣天使的崇敬之情。

更多的時候,由於這些特殊孩子身體上的不便,長時間居家留守,很多出現了煩躁等情緒。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總是在第一時間打通電話,輕聲細語地勸說,耐心細緻地工作,讓這些特殊孩子很快高興起來。

興山縣實行封閉隔離之後,陳振興毫不猶豫地請戰,並被任命為生活物資配送臨時黨支部的支部書記。他安頓好年老的母親後,趕緊對60餘名志願者組織分工、劃片包乾,就近承擔7家超市和3個藥店的配送任務。

每天清晨出門,陳振興和志願者們一起送完居民2000多單的物資後,回到家裡總是晚上了。但陳振興進家門的第一件事,就是電話詢問包保的4個重點學生的健康狀況、生活情況,關心他們家的米、油、菜夠不夠吃,常吃的藥物是不是續得上。

連日來,陳振興給小超父親微信轉賬解決緊急困難,給小李送去衣服抵禦嚴寒,給努力學習、孝敬父母的小杰發紅包,給小元家裡送去米油麵、雞蛋等生活急需物資……

興山縣特校的這多孩子們,都親熱地叫他“校長爸爸”。

解困透析病人,武昌城管管接管送還管生活

太感謝你們了!”武昌區中南街居民L先生接過武昌城管中南中隊送來的愛心包後激動的流下淚。

L先生今年42歲,是一名需要透析的病人,患病後失去工作能力的他吃上了低保,只能靠母親來照顧生活。疫情突襲武漢,母親被確診入院治療。武漢封城之後,住在中南的他,每週三次的透析需要到青山一家定點醫院進行。

“不慌,我們來接送你去透析。”從社區得知情況後,武昌城管中南中隊立即排班,安排車隊接送L先生青山治療,從2月下旬開始連著送了四天,此後,該中隊每週一、週四從未間斷過。

昨日,中南中隊副隊長呂劍在電話回訪聯繫L先生,併為L先生送去了愛心包。回訪聊天時,L先生才知道呂劍是一名城管隊員,L先生落淚:“這麼長時間了,我都不知道你們是城管。”L先生說,“我是密切接觸人員,也不敢跟你們多說話。你們不僅接送我治療,還關心我的生活,真是太感謝了!”

“今天正好要送他去治療,就把準備好的牛奶、米、油、面和一些蔬菜送過來了。”呂劍介紹,送L先生治療並不是個案,封城以來,中南中隊133名城管隊員和協管員全員上陣。他們在凌晨轟鳴的吊車吊值守亭指揮吆喝聲穿透夜空;清晨5點,他們穿著深藍制服戴著口罩在社區、街道上消殺,運送居民生活物資;他們簡單武裝開著電瓶車馳騁在無人行走的街頭巷尾、醫院接送發熱病人的車影,是對這座城市的無聲守護。

據不完全統計,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南中隊全員參與疫情工作。安排24小時全方位、全投入實施疫情防控救助工作。該中隊將轄區分10個片區,一個片區包乾兩到三個社區。實行路長負責制,所有包乾隊員直接對接社區,出人出力出車子,實現轄區隨叫隨到。

本次戰疫得益於中隊隊長、帶隊人曹榆,在他的精心組織和合理調度安排下,整個疫情工作開展有序,每一項工作任務都細化到每個人。
(來源:長江雲)

漢陽為未成年人營造“臨時新家”

“媽媽,我這身新衣服漂亮嗎?”3月6日,武漢市漢陽區琴斷口街未成年人臨時照料點,9歲女孩小星(化名)身穿新外套,與正在隔離點的媽媽章女士視頻通話。

1月30日,章女士的父親發熱、咳嗽、呼吸困難,最終經搶救無效離世。緊接著,章女士和母親也相繼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當初我很擔心自己去住院了,孩子沒有人管,直到2月9日上午,社區得知我的擔憂後多方聯繫,將孩子送往漢陽密切接觸人員隔離點安頓好,當天下午,自己和母親才安心地分別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和漢陽醫院住院治療。”

2月23日,小星隔離期滿,可誰來照顧她?雖已出院但仍需集中隔離14天的章女士再次犯了愁。“你安心養病,孩子放心交給社區。”十里景秀社區黨總支書記易仁念打消章女士的顧慮,將孩子從隔離點接到琴斷口街未成年人臨時照料點。

嶄新的床鋪,整齊的桌椅……這個“臨時新家”由星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改造而成,兩層樓約300平方米,2019年夏天裝修完畢一直未投入使用。

“寶貝們,課間休息,吃水果啦。”3月5日10時30分,漢陽區委政法委下沉黨員幹部劉漢懷將蘋果削好,招呼孩子們吃水果。“我們系統4名同志,是負責孩子們白天生活和學習的‘臨時家長’。”劉漢懷說。

“目前這裡有3名孩子,除了小星,還有一對兄妹。”琴斷口街公共服務辦公室科長肖玥惠是負責孩子們晚間休息的3名“臨時家長”之一。

桃花島社區黨委書記張文斌介紹,這對兄妹於2月11日入住漢陽密切接觸人員隔離點。由於父母均為新冠肺炎輕症確診患者,奶奶也因新冠肺炎入院治療,無人照料的兄妹倆解除隔離後也來到這個“臨時新家”。

“看到視頻、照片中孩子們的笑臉,我們家長也由最初的‘不放心’變得放心。”兄妹倆的父親李先生目前已出院,隔離期滿後,就可以來接孩子們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