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机关事业单位里,哪类人最尴尬也最辛苦吗?

你知道机关事业单位里,哪类人最尴尬也最辛苦吗?

当然是中层干部了,也就是各单位的科室长。

科室长都是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业务精英,相当于部门里的士官阶层,是单位发展壮大的中流砥柱,是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什么说科室长处境最尴尬,工作最辛苦呢?那么听我一一道来。

一是中层干部的身份让人尴尬

中层干部是从员工晋升到领导的必由之路。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带长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会很欣喜。领导抬爱,职场生涯实现新跨越,开启了新的里程碑。但让人有点郁闷的是,提拔文件上面往往会备注一句话,原身份性质不变。也就是说那些参公、事业人员晋升中层后,并不会转成公务员身份,只有晋升到副科以上,才有可能。身份不变,待遇总得提高点吧?对不起,也没有。不会因为你成中层干部了,给你多发一分钱工资。唯一对你有所慰藉的是别人对你的称呼有所变化,由原来的小张、小王、小李尊称为张科、王科、李科,让你面子上多多少少有点了光彩,满足了点虚荣心,好受点而已。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实权部门,出于对员工的激励考虑,对中层干部在福利待遇方面略有倾斜,不过也不要多想,聊胜于无罢了。

那么晋升到中级以后,是不是离领导层就近了一步,未来指日可待了呢?这个恐怕有点自作多情了。从股级到副科,看似一步之遥,其实隔着千山万水,让人无法逾越。如果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做后盾,再加上过人的能力做桥梁,突出的业绩做铺垫,那么你跨越鸿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信?那你到基层来实地考察下,多少人在中层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待了数年、十数年年,始终无法更进一步,最终只能黯然离场,沦为老张、老王和老李之流,让人唏嘘不已。归于平寂,泯然于众,就是我们大多数中层干部的归宿。想到这,有点失落吗?

二是中层干部的角色让人尴尬

晋升到中层,带长了,那么你在工作中的角色就与以往截然不同了。在科室员工面前,你是负责人,是领导,是业务工作的规划者、决策者和拍板者。你已经不能以员工的立场、眼界、目光看待事情,必须及时转换身份,从领导和全局的角度,高屋建瓴,对科室工作进行远景规划和短期部署,做到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再不能象当员工时,被动等待,领导安排什么你做什么,领导不安排,就不做。你得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对未来工作提前布局,不能临时抓虾,所以你要抓总。在领导面前,你是科室的代言人,具体业务方面的精兵。工作组织、实施、总结、验收、迎检等需要你具体承担,所以你对科室工作不能一知半解,必须通晓全局,面对检查质询能够脱口而出,对答如流。要做到这一点,各项工作必须亲力亲为,勇于实践,而不是当甩手掌柜,发号施令,袖手旁观,所以你还得抓细。

各级召开的会议、下达的文件、开展的活动,你得提前领会,融会贯通,并向员工传达、教育、组织落实。工作落实情况,你要形成材料上报给局领导,接受领导的检查、指导、监督。在做好本科室工作的基础上,你得加强横向联系、纵向协调,保证与上下级、同级相关部门关系密切,合作友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每天就在这样的角色轮换中,忙个不休,加班加点是常事。有人说中层干部就是领导和员工的结合体,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点我深有体会,深表赞同。

三是中层干部的位置让人尴尬

身为中层干部,与领导接触得多了,慢慢就成了领导的贴心和信任的人了。有时候,领导一些不方便的事情就会有意无意地请你代劳下,就对你的智商和情商提出了重大考验,对你的前途命运产生影响。毫无底线,全盘接受,固然容易取得领导的信任,真正融入领导朋友圈,得到其鼎力支持,往往也容易给自己招惹祸端,埋下隐患。坚持原则,果断拒绝,势必会引起领导的不快和埋怨,疏远关系,甚至遭到打压。这需要你理性判断,综合考量,慎重取舍,因为一旦行差踏错,后果将是深远的。

与科室员工如何相处也考验着中层干部的领导力和智慧。现在的机关事业人员,个个都是恃才傲物、不甘人下的主,除了职场新人,能够安分守己,听使唤、服管理外,其他个顶个的桀骜不驯、性格突出,除了对领导略有畏惧外,没人拿中层干部当回事。你不能提拔人,不能给人发奖金,讨好你有什么用?在这种环境下,管好用好手下几个人颇为不易。松了,容易被人轻视,说话没有威信,工作安排不下去。严了,又容易招致下属不满,即便表面上不说,难保背地里会不会给你使绊子、下黑手。

尴尬归尴尬,可干起工作来,中层干部还是精力十足,勇往直前的。也是,已经身处中层,谁不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奋力拼搏下,为自己博得个好前程呢? 很多中层为了工作,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加班加点,将自己活成了单位里最忙碌、最辛苦的一类人。要不信,你晚上或者周六周日到单位来转一转,在办公室里忙得屁股冒烟、焦头烂额的一定是中层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