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婦女能撐半邊天”的口號喊了許多年,但現實與理想相差甚遠。中外皆如此。


去年,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中國演員海清、姚晨、梁靜共同發表感言,呼籲導演製片們給予國內中生代女演員機會。此事一出,引起一片譁然。有網友評論“到她們的年齡,國產劇給的角色定位太侷限了,婆婆媽媽的事,圍繞家庭情感,叫苦拿不到好角色情有可原。”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海清、姚晨等在閉幕式上發言


在國內,像海清、姚晨這些在行業裡已然稱得上是大碗的女演員們境遇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那些外形不夠出眾,資源更貧瘠的女配角們處境會有多慘。難怪“雪姨”王雪琴年紀輕輕就扮上了孩子他媽,而薩日娜更甚,出道不久就在戲裡抱上了孫子。


相比之下,大洋彼岸的好萊塢,關於“女性平權”的呼聲更為猛烈。


2017年,臭名昭著的韋恩斯坦事件被曝光,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些在好萊塢長期存在的潛規則和性暴力被推上臺面。隨後,女明星集結起抵抗陣營,透過網絡社交和媒體渠道,發起“Me too”活動。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臭名昭著的韋恩斯坦事件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蝴蝶振動起翅膀,好萊塢掀起一場浩浩湯湯的反性侵、反性騷擾的大清洗運動,沉寂多年的“女權意識”再度覺醒。


好萊塢女王接連撐起“女權大旗”


在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前影后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因為身著一件黑斗篷禮服,意外成為了頭條新聞。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娜塔莉·波特曼身著禮服走紅毯

由於今年學院獎“最佳導演”的提名人選中沒有女性,娜塔莉特意穿上了繡有包括格蕾塔·格韋格(《小婦人》)、王子逸(《別告訴她》)與勞倫·斯卡法莉婭(《舞女大盜》)等,在頒獎季中呼聲頗高卻未獲奧斯卡提名的八位女導演名字的披風。這一抗議做法,得到了許多媒體的讚賞,稱其勇敢,然而卻遭到了羅絲·麥高恩的猛烈抨擊。


羅絲·麥高恩是誰?


她是#MeToo運動中的領軍人物,是勇敢揭露哈維·韋恩斯坦性侵醜聞的女性中一員,她曾公開指責梅麗爾·斯特里普包庇韋恩斯坦以及虛偽,大罵本·阿弗萊克號稱自己不知道韋恩斯坦惡行是在撒謊並且讓他“fxxk off”。她也曾是一位女演員,在昆汀·塔倫蒂諾與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的《刑房》中,那個把一條大腿換成一頂機槍的姑娘,你是否有了些印象?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羅絲·麥高恩《刑房》


面對娜塔莉被廣泛讚譽,羅絲稱其為“噁心”。她在Facebook上表示,這樣的行動主義,對於她們這些真正幹事的人來說,簡直是侮辱。“勇敢?邊兒都不沾。有一大堆女演員都在假裝自己在關心其他女性,而你是其中之一。這樣的女演員本應為女性發聲,但事實上什麼也沒幹。”


娜塔莉做“表面功夫”被diss,但在好萊塢的歷史上,用實際行動為女性爭取平權的女演員不乏其人。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凱瑟琳·赫本

作為好萊塢第一位不施粉黛的自由女性,凱瑟琳·赫本66年的從影生涯,從未向好萊塢的遊戲規則妥協過。不做花瓶,特立獨行,她憑藉著卓越的藝術成就,超越性符號的銀幕形象,以及率真灑脫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上世紀初的美國社會遠比現在保守。那時候,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性別定律比現在更甚,男主角簽約後,不僅可以決定女主角的去留,甚至有權決定和誰接吻。


出生於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的凱瑟琳·赫本,母親是一位女權運動家,從小就帶著她舉橫幅上街遊行,為女性爭取社會權利。自從1928年不顧家人反對踏上表演之路,凱瑟琳處處爭女權的作風讓她沒少吃苦頭。被炒魷魚、處處碰壁,這些挫折都沒有讓她妥協,硬是憑著努力闖出了一片天地。


銀幕上,凱瑟琳始終詮釋獨立、堅強的女性角色,是隻身一人對抗男權社會的“鐵娘子”,她也以兩性之間權益與意識博弈為人文命題,開創了一個領先於時代的電影類型。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女權鬥士”簡·方達

談及女權運動,簡·方達是另一位無法繞開的人物。她是曾叱吒好萊塢近半個世紀的傳奇女星,其公眾角色的演變堪稱美國社會過去半個世紀的一面鏡子。上世紀60年代,因出演喜劇影片《金童玉女》,簡·方達首次進入好萊塢。70年代,她開始熱衷於慈善事業,特別是教導未成年少女避孕,大量捐款給生殖健康和性教育研究 ,被美國人稱之為“女權鬥士”。時至今日,80多歲的簡·方達依然活躍在各個場合,為女性說話。


時間來到21世紀,許多年輕有為的好萊塢女星也曾為“女權”發聲。“小丑女"哈莉·奎茵、“石頭姐”艾瑪·斯通等曾組"婦聯"為女性爭取權益;“寡姐”斯嘉麗·約翰遜曾公開批評深陷性醜聞風波的金球獎影帝付蘭蘭;大力推動“他幫她”(HeForShe)平權運動的“赫敏”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大會上演講圈粉無數……還有,凱特·布蘭切特、安吉麗娜·朱莉、查理茲·塞隆等好萊塢中生代女星,也因為各自在“女權運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受到了年輕觀眾們的歡迎。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艾瑪·沃特森出席聯合國活動


“大女主”飛天遁地拯救世界和男人


有研究顯示,在當今的好萊塢,性別不平衡依舊明顯。男女性主角在電影數量、出鏡時間以及臺詞長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通常來說,沒有性別限定的角色都直接找男演員出演,剩下那些必需由女性扮演的角色才會找來女演員。


推廣影視業女權的目的並不是要所有角色都給女性,而是希望可以讓女性擁有更多機會試鏡,並出演沒有性別限定的角色。


曾幾何時,女性在電影中的角色只能靠著性感和美色吸引觀眾眼球,她們大多柔弱嬌美、性感可愛,是負面的惹事者,是毫無縛雞之力的弱者,遇到危險只會哭啼或尖叫,等待被男性角色拯救。然而,隨著觀眾對於傳統女性角色審美疲勞,加之新女權主義浪潮席捲歐美,大家對於“女性符號”有了新定義。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異形》蕾普莉劇照


1979年,《異形》橫空出世,女主角蕾普莉強勢的形象開創了電影裡“女鬥士”的先河,那些原本只屬於男性角色的“偉光正”這一刻在她身上顯現。她率先提出殺掉異形,面對質疑敢於回懟,混亂時高行動力,敵人來襲毫無畏懼,她成為了保護自己也拯救世界的女英雄。


一場關於“女花瓶→女鬥士”的電影內容衍變開始了,大銀幕中湧現出越來越多性格強勢、人格獨立、技能超全的“女鬥士”、“女英雄”。


於此同時,電影中更多女性開始作為絕對主角出現。無論是《飢餓遊戲》裡的凱特尼斯·伊夫狄恩,還是《殺死比爾》中的新娘,亦或是《古墓麗影》中的勞拉,她們不僅強勢過人,果斷殺伐,而且各個技藝超群,不僅遠超普通男性水準,甚至讓許多猛男都只能“望洋興嘆”。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古墓麗影》勞拉劇照

男性可以成為超級英雄,女性同樣可以。新世紀,隨著漫改超級英雄電影在全球大行其道,在清一色的男性超級英雄角色之中,幾位女性超級英雄角色在世界範圍大獲好評。2016年,蓋爾·加朵首次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中以神奇女俠一角出現便驚豔世界。時隔一年,由她主演,以神奇女俠作為主角的同名衍生獨立電影推出,並在世界範圍收穫巨大成功。隨後,漫威也於2019年正式推出以女性超級英雄為主角的《驚奇隊長》。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電影《神奇女俠》

可喜的是,這兩部電影的成功,不僅打開了女超級英雄擔當主角的大門,同時也提高了女性導演的薪酬水平。而今年還將有《花木蘭》、《黑寡婦》、《神奇女俠1984》等多部以女性為絕對主角,並且由女導演執導的超級大片將在全球上映。



超越電影本身改變整個世界


2000年,由卡梅隆·迪亞茨、德魯·巴里摩爾、劉玉玲主演的第一部《霹靂嬌娃》問世,雖改變了以往動作片中通常由男演員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慣例,但在當時依然是以三位主角的性感為賣點。2019年,新版《霹靂嬌娃》在全球上映,與老版相比,儘管口碑乏善可陳,但影片中所傳達出的新時代女權主義,恰是該作品中最為珍貴和亮眼的部分。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霹靂嬌娃》三位女演員

2018年,時隔14年的動畫續作《超能總動員2》上映,該片順應女權風潮,超能先生退居二線居家帶娃,彈力女超人成為主角;2019年,真人改編版《阿拉丁》在全球收穫超十億美元票房,片中主角“茉莉公主”被讚譽為具有先鋒女權意義。越來愈多的電影主動向“女權”靠攏,就連“X戰警”隊,也被"黑鳳凰”、“魔形女”等角色扮演者也要求新作《X戰警:黑鳳凰》改隊名(X戰警原文X-Men,其直譯是X-男人)。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阿拉丁》茉莉公主

事實上,大銀幕上突破女性形象的經典影片有很多,《讓娜·迪尓曼》、《亂世佳人》、《權勢下的女人》……只是隨著時光流逝,這些經典影片大多被世人束之高閣,影響日漸式微。唯有《末路狂花》,即使在“女漢子”遍佈銀幕的當下,依舊閃亮動人,被世人反覆提及。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電影《末路狂花》

1991年5月,《末路狂花》在美國上映,影片寫實描繪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男權社會,片中平庸無趣的家庭主婦塞爾瑪和服務生閨蜜露易絲化身兩朵驚世狂花,開啟了一次叛逆大膽且沒有回頭的旅程,爆發出駭俗的力量。


超越電影本身,《末路狂花》更像是一種文化潮流、女權標籤,不僅引發了現實社會中諸多女權討論,上映當年還前所未有的助力3位女性成功競選參議院。如今,美國還有女性網站以《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命名,鼓勵女性們多和閨蜜一起旅行。它或許不是最“女權”的電影,卻一定是最能拉近觀眾產生共鳴的。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迪斯尼公主

與其態度強硬地希望他人接受,不如換個思維讓更多人去接受。當下, 美國大片中的巾幗英雄崛起,迪士尼各種“另類”公主養成記,在時代更迭中可窺女權的高漲和進步。加之《瞞天過海:美人計》、《幫助》、《伴娘》、《隱藏人物》這些女性群像電影不斷湧現並獲得市場認可,她們所承載的女性理想,正是當代女性意識覺醒的生動寫照。


她們高舉“女權”旗幟,好萊塢女神 銀幕女王 女英雄集結要平等

電影《隱藏人物》

女性角色蝶變,是女權主義不斷崛起的縮影。女人不再等待男人的垂青和拯救,她們脫下性感的花衣裳,勇敢踏上自己的冒險之旅,憑藉智慧與勇氣,迎來嶄新的人生。誠如“三八”婦女節的歷史,從1857年3月8日的美國女勞工為勞動權益而抗爭開始,各種女性電影表現和關注女性在社會中遭受的歧視與不公,並不斷取得成就,這是女權最偉大的胸懷和意義,也是婦女節這個節日形式背後最深處的價值觀。


——end——

作者:小籠包,十年娛記一枚,80後單身狗,溫暖陽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留言,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娛樂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