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歡水》因“女權”遭一星運動,女權們是不是太過敏感?

《我是餘歡水》豆瓣評分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好評率暴跌,從開播評分為8.5下降到了當下評分7.4分。

《餘歡水》因“女權”遭一星運動,女權們是不是太過敏感?

“男女平等,你們天天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啊”,這是《我是餘歡水》第12集大結局的綁架場景,本來這一幕是對人性的深刻聚焦和辛辣諷刺,沒想到卻掀起了一次戲劇性的輿論混戰戰:和微博部分網友感到被“冒犯”不同的是在豆瓣的主流聲音更傾向於臺詞疑指“田園女權”,兩者之間的“戰爭”在豆瓣上,掀起一星和五星運動的較量。

《餘歡水》因“女權”遭一星運動,女權們是不是太過敏感?

《我是餘歡水》對於短劇集電視劇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部開播豆瓣好評8.5的口碑良心劇,更是影視公司開啟對於短集電視劇的一次頗為成功的嘗試。荒誕現實、“爽劇”“快節奏”“劇情不拖沓”等元素,以及直擊人心的“中年社畜”形象,都讓該劇一度被視為里程碑式作品,不過這一切都毀於最後結尾的一句臺詞。

如果沒有涉及“女權”這個敏感詞的話,《我是餘歡水》應該會憑藉著豆瓣8.5的評分以及高開高走的曲線圖穩穩站在國產精品短劇的頭部隊列裡,然後接受從現在直到年末一輪又一輪的讚譽,不斷為正午陽光國劇門臉的美譽加碼。

如今一切都是枉然,它被頻繁提及的只有“女權”風波。《我是餘歡水》涉及的“女權”,是近年來極易戳中大眾敏感點的話題,一經提起總能攪動輿論狂潮。近年來搭載“女權覺醒”東風的影視劇不在少數,所謂的“大女主系列”無不是如此,只是當這一話題發酵不受控制也讓市場“措手不及”,現實永遠比劇情更荒誕。

《餘歡水》因“女權”遭一星運動,女權們是不是太過敏感?

《餘歡水》因“女權”遭一星運動,女權們是不是太過敏感?

《我是餘歡水》最後一集的那句臺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樂此不疲書寫著表達自己觀念的評論,微博、豆瓣上關於這一話題的帖子仍在更新著,事態任然在發酵。雖然導演親自為這句現場發揮的臺詞做了解釋,“只是為了添加一下安妮的不容易”,但都未能平息這種爭執。此劇的原作者更是表示“多數暴民恐怕連女權主義的概念都說不清楚”《餘歡水》因“女權”遭一星運動,女權們是不是太過敏感?

說到這裡,我們就應該共同探討一下,到底什麼是女權?

女權,又稱女性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歧視和性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立和發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女權說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是追求女性尊貴,而男性地位卑微嗎?是將女性視為是受害者,將男性視為仇敵嗎?還是認為男性欠著女性,需要男性補償?都不是!女權追求的是平等,是平權。是同樣的權利和地位,是平等的觀念和態度。女權的前提是人權。說女權的同時,一定要明晰一點。女性,不是弱者。我們要追求的是權益,不是利益。不要自己把自己擺在弱者的地位,只要權利,不要義務。那樣的女權是偽女權。

《餘歡水》因“女權”遭一星運動,女權們是不是太過敏感?


某女權貼吧言論,如果演變成把“女權”當做自己的政治正確,只是高喊口號,像那些只要嘴上說熱愛中國,就能大賺特賺的老外一樣。那麼,所有的形式便會完全流於表面功夫,那樣,對真正性別平權,對真正改善女性的社會地位,到底有什麼好處?

如果連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意識都欠缺,不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到底是誰在汙名化女權,又是誰在阻礙女權的發展?如果僅僅因為提到了女權字樣,就被追罵不止,以後的各種影視劇裡,還有人敢提女權嗎?

影視作品的義務從來不是討好大眾,我們也不要逼著影視作品走上這條路。

《我是餘歡水》大結局的劇情,到底是在諷刺女權,還是在諷刺披著性別平等的外衣,只要權利不要義務的虛偽小人?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